來源:鍾正生經濟分析

平安首經團隊:

11月以來,鋼鐵、水泥、化工品等原材料生產大多走弱,PMI數據顯示的中游裝備製造行業生產較強。從上游工業品表觀需求推測,基建地產投資保持強度,保交樓加速提振較強。需求方面,居民商品消費繼續恢復,但新房銷售同比回落,外需環比依然承壓。

原材料生產繼續走弱,11月鋼鐵、水泥、化工品等原材料生產均偏弱。從PMI數據看,1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較上月回落0.2個點至50.7。其中,原材料生產指數回落1.1個點至47.5,消費製造業生產指數回落1.5個點至50.9,而裝備製造行業生產指數升至54.2。總體看,製造業仍處新舊動能的寒熱轉換之中。

投資實物工作量較快形成。從鋼鐵、水泥、石油瀝青等工業品的產需推測,11月建築施工保持強度。從PMI數據看,11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提升1.5個點至55,保交樓推進對11月建築施工活動的提振較強,體現爲房屋建築業、建築安裝裝飾及其他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上升。

新房銷售同比走弱。克而瑞統計的11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同比降低29.6%,降幅擴大2.1個百分點。我們統計的61個樣本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積11月較去年同期下行21.7%(10月爲-18.1%)。分能級看,11月份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同比由負轉正,二線、三線和四五線城市同比增速均回落。二手房銷售面積同比跌幅收窄。11月15個樣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面積強於10月,較去年同期高18%(10月爲16%)。可比口徑下,二手房成交面積佔比爲44.4%,維持在較高水平。

貨運較強,客運穩定,商品消費有所恢復。從高頻數據看,11月以來貨運表現較強,“雙十一”對快遞物流有明顯帶動;客運出行環比相對穩定,因去年同期疫情擴散形成低基數,同比增速大多提升。居民商品消費進一步恢復,快遞物流與實物網上零售額相關性較強,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的同比增速也有回升。從PMI數據看,11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0.8個點至49.3,與居民出行和消費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指數回落。

外需依然承壓。1)港口貨物及集裝箱吞吐量弱勢運行。據交通運輸部數據,近4周(10月30日-11月26日)監測港口累計完成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弱於8、9月份。2)運價方面,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小幅回升,但上海、寧波兩個港口的出口運價回落。3)從PMI數據看,11月歐洲製造業PMI超預期回升,美國製造業PMI繼續下行,發達經濟體需求依然承壓。中國製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小型製造業企業出口訂單壓力更大。

風險提示:穩增長政策不及預期,海外經濟衰退程度超預期,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等

圖表1本週國內高頻數據一覽

工業:原材料生產走弱

從PMI數據看,1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較上月回落0.2個點至50.7。分行業看,原材料生產指數回落1.1個點至47.5,消費製造業生產指數回落1.5個點至50.9。裝備製造行業生產指數提升1.2個點至54.2,已連續10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從高頻數據看,11月鋼鐵、水泥、化工品等原材料生產均偏弱,這與原材料PMI的走弱相印證;汽車輪胎開工率呈分化態勢,多用於乘用車和輕卡的半鋼胎開工率維持高位,多用於重卡的全鋼鐵開工率走弱。

第一,鋼鐵景氣度回落。生產方面,近4周(11月4日至12月1日)主要鋼廠日均鐵水產量、獨立焦化廠日均產量均走低,電爐開工率小幅修復。10月下旬以來,鋼材價格較快反彈,利潤情況持續好轉,鋼廠盈利率自10月末的16.47%升至11月末的39.4%,電爐利潤相對佔優,開工率的修復強於高爐和鐵水。鋼鐵成材產量先降後升,其中鋼鐵板材(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和中厚板)產量較快反彈,同比漲幅較10月擴大1.7個百分點至4.1%,下游製造業用鋼和出口支撐較強;建材類(螺紋鋼、線材)產量弱修復,同比跌幅收窄4.4個百分點至-12.2%,下游受房屋建築影響較大。需求方面,五大鋼材品種11月4周鋼鐵建材表觀消費量季節性回落,板材表觀消費穩中有升。

第二,水泥“去庫存”。1)生產環比回落。11月前4周水泥磨機運轉率較10月回落16.2%,但同比增速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至-3.9%。2)水泥出庫量增加。據百年建築網統計,近4周(11月1日-11月28日)全國水泥出庫量總體上行,較10月均值增3.7%,較去年同期跌幅收窄4.9個百分點至-27.8%。其中,基建水泥直供量環比增10%,較去年同期跌幅收窄7.8個百分點至6.6%,房建和民用水泥用量的拖累仍較大。3)庫存高位回落,價格表現尚可。11月仍屬水泥消費相對旺季,需求端有所回溫,而生產相對謹慎,水泥庫容比較上月有所回落;水泥價格環比上漲,價格同比跌幅有所收窄。

第三,化工品生產仍較弱。11月以來,因成本端原油價格調整,石油瀝青、山東地煉、甲醇、苯乙烯等化工品開工率較10月末弱修復,但中樞大多低於10月和歷史同期。今年前10個月,化工品(SITC第5類 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速下跌18.8%,外需回落是化工品景氣度的重要拖累。

第四,汽車輪胎開工率分化。汽車輪胎半鋼胎多用於乘用車和輕卡,11月開工率相對穩定,但因去年同期基數抬升,同比漲幅收窄至12.2%(10月爲27.7%);汽車輪胎全鋼胎主要用於重型商用車,11月開工率出現回落,同比漲幅收窄至2.3%(10月爲2.3%)。

從鋼鐵、水泥、石油瀝青等工業品的產需推測,11月建築施工保持強度。基建實物工作量託底工業品需求,基建水泥直供量提升,房建及民用水泥直供量小幅增加,與地產有關的建材用鋼表觀需求邊際走弱。從PMI數據看,11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提升1.5個點至55,,處2012年以來的6.3%分位。其中,保交樓推進對11月建築施工活動的提振較強,房屋建築業、建築安裝裝飾及其他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均有明顯上升,在54%以上的較高水平。

1.鋼鐵

2. 水泥

3. 化工

4. 汽車

地產:新房銷售降溫

新房銷售同比走弱。據克而瑞統計,11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3901.9億元,環比降低4.1%;同比降低29.6%,同比降幅較上月擴大2.1個百分點。11月份,我們統計的61個樣本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下行21.7%(10月爲-18.1%)。

各層級城市新房銷售表現不一。相比於去年同期,11月一線(10.6%)>四五線(-9.5%)>二線(-21.6%) > 三線(-57.5%)。邊際上,11月份一線城市新房銷售同比由負轉正,二線、三線和四五線城市同比增速均回落。

二手房銷售面積同比跌幅收窄。11月15個樣本城市二手房日均面積強於10月,較去年同期高18%(10月爲16%),約較2019至2022年同期均值低-33.2%(10月爲-34.8%)。可比口徑下,二手房成交面積佔比爲44.4%,維持在較高水平。

內需:商品消費恢復

從PMI數據看,11月線下經濟活躍度回落。11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0.8個點至49.3,結束了連續10個月的擴張態勢,處2012年以來6.3%分位。據國家統計局解讀,與居民出行和消費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此外,服務業銷售價格和投入品價格與CPI服務分項存在一定相關性,二者均呈回落,表明服務價格對CPI的拉動可能減弱。

從高頻數據看,11月以來貨運表現較強,“雙十一”對快遞物流有明顯帶動;客運出行環比相對穩定,因去年同期疫情擴散形成低基數,同比增速大多提升。居民商品消費進一步恢復,快遞物流與實物網上零售額相關性較強,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的同比增速也有回升。

第一,貨運流量表現較強。1)據交通運輸部數據,近四周(10月30日至11月26日)高速公路貨車通行量、郵政快遞攬收量、鐵路貨運量分別較10月均值增4.5%、16.2%,同比增速分別較10月提升4.9和12.6個百分點。鐵路貨運量環比增長0.5%%,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至2.8%。2)據G7數據,11月以來整車貨運流量、公共物流園吞吐量、主要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吞吐量指數環比均有提升,分別較10月均值增長10.1%、9.7%和11.2%。

第二,線下經濟活躍度尚可。1)航空客運班次季節性回落。11月份,國內、國際及港澳臺執行航班架次分別較10月均值下降6.7%、提升0.1%,相比2021年同期的漲幅擴大。2)地鐵客運流量高位運行。11月24城地鐵日均客運量穩定在高位,因去年同期基數回落,同比漲幅有所提升。3)電影票房熱度不高。11月以來,全國電影日均票房日均5200多萬元,環比較快回落,處2023年以來單月低位。

第三,商品消費繼續修復。1)汽車銷售表現較強。據乘聯會統計,11月1-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38.9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7%。11月冷空氣逐步加力,藉助“雙11”電商大促浪潮,未來幾周的購車需求會逐步釋放。隨着進入冬季天氣轉冷和秋收完成,農村地區的購車熱情會逐步釋放,新能源車和中低端燃油車市場也會逐步升溫。隨着共同富裕的政策推動,縣鄉市場出行需求規模潛力巨大,推動年末車市逐步走強。2)家電消費邊際恢復。據產業在線統計,11月前4周家電銷量同比增速-3.8%,較10月末的-17.6%跌幅收窄。

外需:環比表現偏弱

港口貨物及集裝箱吞吐量弱勢運行。據交通運輸部數據,近4周(10月30日-11月26日)監測港口累計完成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2.4%和3.9%,10月分別爲2.6%和3.5%,均弱於8、9月份。

運價方面,11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小幅回升,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反彈,但上海、寧波兩個港口的出口運價回落。

從PMI數據看,11月歐洲製造業PMI超預期回升,美國製造業PMI繼續下行,發達經濟體需求依然承壓。中國製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小型製造業企業出口訂單壓力更大。

免責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