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璐

  [ 無論是國家隊出手,還是基金自購、上市公司回購,都是用真金白銀爲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和展示對後市的信心,這也將有效提升中長期資金參與權益投資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
  [ 11月公募基金髮行份額超過1300億份,創下今年4月以來的新高。此外,有近300只基金產品處於正在發行或排隊入場的狀態,有部分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期設置在了明年2月底左右。 ]

步入2023年最後一個月,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受A股震盪調整、基金業績承壓影響,陷入“艱難時刻”的基金髮行市場近期有所回暖,增量資金正在持續湧入。

Wind數據顯示,11月公募基金髮行份額超過1300億份,創下今年4月以來的新高。此外,有近300只基金產品處於正在發行或排隊入場的狀態,有部分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期設置在了明年2月底左右。

與此同時,四季度以來,“國家隊”多次出手、基金公司自購、上市公司回購等多重積極因素正在累積,增量資金正在陸續入市。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長期增量資金注入A股,或有利於打破前期股價低迷與增量資金有限的負向循環,市場底部正在不斷鞏固。

基金髮行迎來“暖冬”

近來,遇冷許久的新基金髮行市場迎來“暖冬”。Wind數據顯示,按基金成立日計算,11月共有142只新基金成立(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合計發行份額達1311億份,無論是數量還是總份額,均較上月翻了一倍有餘。

其中,有30只基金產品的募集規模超過10億元,如富國瑞豐純債A、鑫元穩豐利率債、大成景熙利率債A、華商鴻裕利率債等產品的發行規模逼近80億元。南方恩元、人保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A、建信中債1~3年政金債指數A、恒生前海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A等多隻產品也有超過50億元的募集表現。

除了上述固收類基金外,多隻ETF類產品展示出了較強的吸金效果。如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易方達深證50ETF、富國深證50ETF分別募得38.95億元、26.01億元、24.05億元。一些特色產品也有不俗表現,如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新交所泛東南亞科技ETF的首募規模達到2.58億元。

此外,主動權益類產品方面出現一些亮色,例如興銀智選消費A的發行規模爲8.41億元,這是11月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華夏信興回報A、融通致遠A的首募規模均在5億元以上。

進入12月,新基金密集宣告成立的勢頭仍在延續。12月首個交易日,就有8只基金宣告成立,合計份額超過40億元。如首批科創板100ETF聯接基金,即博時上證科創板100聯接A、鵬華上證科創板100聯接A分別有17.88億元、9.47億元的募集成績。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有不少基金公司已經提前籌劃,積極佈局“開門紅”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目前有69只基金產品(只計算初始基金,下同)處於正在發行的狀態。其中有25只基金的募集截止日期設置在2024年,最晚的到明年2月最後一天。

比如,金鷹研究驅動A將認購截止日期定爲2024年1月16日,中信保誠嘉盛三個月定開A將認購截止日期定爲2024年2月19日,浦銀安盛養老目標日期2050五年持有將認購截止日期定爲2024年2月27日。

還有235只基金產品處於年內已審批待發行的狀態。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正在發行和計劃發行的基金產品中已經出現了不少權益類產品的身影,科技、先進製造、新能源、醫藥等板塊仍是佈局的重點方向。

“雖然募集有一定困難,但現階段是‘播種’的好時機,歷史經驗可以證明,在市場低位做好權益基金的逆週期佈局,有很大概率可以爲投資者帶來良好體驗。”一位來自以權益投資見長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積極信號正在累積

基金髮行轉暖,積極籌備“彈藥”佈局,與近期市場出現的積極信號可能息息相關。

12月伊始,就有利好消息提振市場:有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進場買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產品。1日下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發佈公告稱,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當日增持了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截至當日收盤,多隻ETF產品出現放量,特別是央企主題ETF。如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成交額達3.2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0.64億元的成交額增長超4倍。南方央企科技ETF成交額達2.98億元,較前一日的0.34億元增長7倍有餘。Wind數據顯示,上述兩隻產品的單日淨流入額分別爲2.71億元、2.56億元。

除了央企主題類ETF,還有多隻ETF產品表現“活躍”,例如12月1日下午,華夏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發起式均出現數波放量資金,二者單日成交量分別爲18.94億元、23.44億元,較前一日增加了2.6倍以上。而上證50ETF同樣出現尾盤放量的情況,單日累計成交39.03億元,同樣增加近2倍。

在行業主題方面,遊戲、人工智能等當日業績居前的產品也有不錯的交投表現。以遊戲行業爲例,1日,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國泰中證動漫遊戲ETF單日分別上漲8.17%、8.55%,成交額分別爲5.68億元、2.02億元,環比均有一倍以上的增長。

記者注意到,四季度以來,“國家隊”已經多次出手。10月11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曾增持四大行;同月23日,中央匯金再度出手買入ETF產品,並表示將在未來繼續增持。彼時,就有多隻ETF產品連續數日迎來資金加倉,尤其是指數ETF產品規模增長明顯。

與此同時,多家機構積極行動。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10月底開始的基金自購潮,目前已有17家公募出手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累計資金已經超過20億元。例如,12月1日,工銀瑞信基金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於工銀瑞信遠見共贏混合基金募集期(11月13日至11月30日)以固有資金1000萬元認購該基金。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也在通過回購股份等方式,向投資者釋放積極信號。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日,四季度以來已有超過580家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操作,涉及回購金額近260億元。

華南一位基金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國家隊出手,還是基金自購、上市公司回購,都是用真金白銀爲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和展示對後市的信心,這也將有效提升中長期資金參與權益投資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他同時表示,整體而言,積極因素或正在積累、市場底部不斷鞏固,但A股的修復進程大概率難以一蹴而就,震盪整理或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旋律。隨着短線情緒的回暖以及題材炒作熱度的提升,後續仍可在熱點相互輪動間尋找結構性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