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 阿聯酋迪拜、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12月3日,諸多“首個”,在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舉辦史上留下腳印:當日爲 COP大會“首個”健康日——“健康”與“救濟、恢復與和平”兩大新設主題;首次創辦“運河日”——主題爲“運河城市——氣候變化風暴眼”,並納入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的邊會議程。

出席活動的主要嘉賓有國際賽艇聯合會主席Jean-Christophe Rolland,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Rudy Vander Ween,萬科集團創始人、生物圈三號創始人王石,全球運河穿越項目聯合發起人、前亞洲賽艇聯合會祕書長Ken Lee,深石集團董事長、生物圈三號解決方案館負責人馮楠等。

此外,來自相關領域的企業領導以及運河氣候領域青少年意見領袖代表也參與其中。

開會伊始,《人類文明地標45講》作者、博雅小學堂新聞老師林楚方向在場嘉賓解釋到爲什麼會有“運河城市:氣候變化的風暴眼”的主題。

他表示,有了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才能大規模集中和交換,才能孕育出我們文明。

那爲什麼是運河城市?因爲全球多數城市坐落在運河邊,得到自然河流與人工運河加持的城市,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羣落,我們無法承受城市的失敗,所以,我們說運河城市是氣候變化的風暴眼,而城市不能失敗。

運河城市在氣候行動中的國際合作

在圓桌討論環節,王石與國際賽艇聯合會主席Jean-Christophe Rolland、內河航道國際組織(IWI)主席Rudy Vander Ween共同討論了運河城市在氣候行動中的國際合作。

首先,Jean-Christophe對於王石發起的全球運河賽艇行動表示高度讚賞,他認爲這項行動將人與自然、人與運動、人與人的溝通高度聯繫起來,在划船的同時喚起對於水環境保護的意識。他認爲意識是第一步,我們必須讓更多人蔘與到氣候變化的這項巨大挑戰中來。

他代表國際賽艇聯合會對全球運河賽艇穿越行動給予高度支持,相信賽艇將是一個絕佳的平臺來提高大衆對於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

萬科集團創始人、生物圈三號創始人王石與國際賽艇聯合會主席Jean-Christophe Rolland、內河航道國際組織(IWI)主席Rudy Vander Ween共同討論了運河城市在氣候行動中的國際合作

Rudy也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問題,這是一個全球問題。應當提高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社會對於氣候變化的關注度和應對意識。

作爲一個關注水路和運河的非盈利性組織,氣候變化同樣對於內河環境產生不可預估的威脅,IWI將與各國政府、機構積極合作,共同尋找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

Rudy對於全球運河穿越行動也表示高度認可,他鼓勵將這項行動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能夠知道並且參與進來,只有身體力行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價值。

王石談到他發起全球運河穿越行動的核心就是三個“C”:第一個C是“Carbon”,從開羅到迪拜,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是貫穿始末的核心內容;第二個C是“Connect”,儘管在五大洲不同的國家進行賽艇穿越,接觸到的國籍、文化、語言都不相同,但這件事把我們連接在一起;第三個C是“Community”,我們做全球賽艇穿越行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讓社區更加美好,生活更加美好。王石呼籲更多人蔘與到運河穿越中來,關注環境,共建美好生活。

年少的“我們”不會無動於衷

本次邊會的另一矚目的議題是青少年代表的參與——來自中國的李秉宸、李秉恆,加拿大的Yanching Emily Shen。三名青少年代表分享了青少年羣體在應對氣候變化與塑造運河城市未來的所思所想。

在其發起的一項針對青少年對氣候變化認知的調研中,發現多數青少年對此問題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理解,也有着需要補足的短板。

他們表示作爲青少年,將從自身做起,積極影響身邊的人共同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來。

另一名已有多年賽艇經驗、並自2021年起親身參與到全球運河賽艇穿越行動的青少年Emily談到,經歷過新冠疫情之後深刻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視爲理所當然的事其實都得來不易,例如社交、健康。

反觀賽艇也是,在乾淨的水面上,呼吸着新鮮空氣,與健康的隊友一起划槳,看似平常其實不易。如若氣候變化問題得不到解決,地球環境日益遭到破壞,這些所謂“平常”的事情將不再平常。

Emily認識到,在自然力面前,人類是脆弱的,唯有建立起合作,攜手共同努力,付諸切實的行動才能營造更加光明、可持續的未來。

緊接着,奕碳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鄭開宇分享瞭如何通過智能碳資產管理數據體系提高氣候適應性。粵能環保創始人羅惠軍也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運河城市的可持續廢棄物解決方案。

(作者:李德尚玉,盧陶然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