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聲明: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平臺或者機構觀點,內容與情況屬實,希望讀者朋友給予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一、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中國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的數論家和組合學家。華羅庚以自學成才的方式,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創立了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羣、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多個數學分支。他在國際數學界享有盛譽,被譽爲“中國的愛因斯坦”,並被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爲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華羅庚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愛國者和教育家。他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就後,聽聞新中國成立,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並呼籲海外的科學家回國建設新中國。他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如陳景潤、王元等,並推廣了“優選法”,將數學應用於工業生產和社會發展。

二、中國著名數學家——徐光啓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徐光啓(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啓是明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他接受了西方傳教士的教導,熟悉西方科技和文化,並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他在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創新,編寫和譯介了《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重要著作。他還參與了崇禎曆法的制定和改革,並擔任過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等高官。

三、中國著名數學家——劉徽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劉徽(生於公元220年左右),是中國魏晉時期的數學家,是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魏景元四年(263年)著有《九章算術注》10卷。劉徽爲《九章算術》作注,其中他提出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的方法,以內接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倍加邊數的方法,逐步逼近圓周率。《九章算術》僅以π=3,劉徽則計算出正192邊形的面積,先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爲π=15750=3.14,和晉武庫王莽銅律嘉量比較,覺得“此術微小”,於是再用圓周率捷法計算出正3072邊形的面積,求得π=3927÷1250=3.1416 。作此書注時,他還依據其“割補術”爲證勾股定理,另闢蹊徑作青朱出入圖。圖雖失傳,但據其“出入相補、以盈補虛”原理,後人參照書中類似方法還原了此圖。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劉徽割圓術原理示意圖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劉徽的青朱出入圖

劉徽在《九章算術注》提出重差術,應用中國傳統的出入相補原理,以多達4次的觀測,測量山高水深等數值。在唐代,有關重差術的註文被抽出單行,因其第一題是測量海島高度和距離的問題,故題爲《海島算經》,成爲《算經十書》之一。劉徽創造的四次重差觀測術,被吳文俊稱爲“使中國測量學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美國數學家弗蘭克·斯委特茲讚譽這使得“中國在數學測量學的成就,超越西方約一千年”。

四、中國著名數學家——陳省身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陳省身(1911.4.22-2004.12.3),浙江嘉興人,中國旅美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對20世紀的數學和物理有龐大的影響。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英國科學院、加拿大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法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陳省身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曾長期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數學教授。1982年,陳省身在伯克利主持創立了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並擔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長,該研究所已成爲世界最重要的數學研究中心之一。爲了紀念陳省身,國際數學聯盟於2010年成立了“陳省身獎”,以表彰在數學界做出最重大貢獻的個人、是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之一。

陳省身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法,先後完成了兩項劃時代的重要工作:其一爲黎曼流形的陳-高斯-博內定理,另一爲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他引進的一些概念、方法與工具,已遠遠超出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範圍而成爲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由於這些重要工作,頂尖物理學家楊振寧將陳省身與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並列。

五、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人,中國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專家,是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曾任復旦大學校長、名譽校長。是中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49年,他擔任浙江大學教務長。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到復旦大學任教。1955年被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他籌建了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任所長。1978年任復旦大學校長。1980年他創辦《數學年刊》,任主編。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歷任第二、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六、中國著名數學家——祖沖之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祖沖之(約429-約500),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精通《九章算術》,並對其進行了註釋和補充。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達到了驚人的精度,用割圓法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超過了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他還參與了《大明曆》的編制,並對曆法進行了改進和創新。他還與他的兒子祖𣈶(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爲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爲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爲“祖𣈶原理”。

七、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陳景潤(1933.5.22-1996.3.19),字仲瑞,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現代數論的領軍人物,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以其對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深刻研究而聞名於世,他在1953年提出了一個部分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不超過這個偶數的素數之和”,這一定理被稱爲“陳氏定理”,是數論史上的一項里程碑。陳景潤還在組合數學、代數數論、解析數論等方面有重要的貢獻,如證明了“陳氏定理”的推廣形式,提出了“陳氏素數”和“陳氏元組”的概念,建立了“陳氏篩法”等。他是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也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法國數學家安德烈·韋伊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八、中國著名數學家——丘成桐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丘成桐(1949.4.4-),字子明,香港人,中國現代微分幾何的領軍人物,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丘成桐在微分幾何的多個方面都有開創性和領先性的工作,如解決了卡拉比猜想、正能量定理和蒙格-安佩爾方程等。他還將微分方程應用於複變函數、代數幾何等領域,並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他是1982年菲爾茲獎的獲得者,也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華人。他是陳省身的學生,也是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教授。2023年獲邵逸夫數學科學獎。

九、中國著名數學家——熊慶來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熊慶來(1906.10.1-1969.2.3),字迪之,雲南省彌勒市息宰村人,中國現代函數論的先驅之一,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並被譽爲“中國數學界的伯樂”。熊慶來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1934年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函數概念,即“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爲“熊氏無窮數”。這一概念在複變函數論、代數幾何、拓撲學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和推廣。熊慶來還在泛函分析、調和分析、複流形等方面有重要的貢獻。他是第一個在歐洲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數學家,也是第一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並發表論文的中國數學家。他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

十、中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吳文俊(1919.5.12-2010.5.7),字子恆,浙江嘉興人,中國現代代數幾何的奠基人和領導者,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在代數幾何的各個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如以他命名的“吳類”、“吳方法”、“吳氏定理”等。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爲“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吳消元法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他還開創了機械化數學證明的新領域,並將其應用於幾何學和物理學。他是1986年沃爾夫數學獎的獲得者,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人。他是陳省身的學生,也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1993年開始任中國科學院系統所名譽所長。2002年當選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2019年9月16日被追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十一、中國著名數學家——陸啓鏗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陸啓鏗(1927年5月17日—2015年8月31日),廣東佛山人,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主要研究方向爲多複變函數和數學物理。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2年,與陳景潤一同獲得首屆華羅庚數學獎。知名於陸啓鏗引理、陸啓鏗定理、陸啓鏗域、陸啓鏗不變量、陸啓鏗常數等。

十二、中國著名數學家——李善蘭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李善蘭(1810年—1882年),字壬叔,號秋紉。浙江省杭州府海寧縣人,清朝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通詩文,曾幫基督教傳教士翻譯聖經。10歲即通《九章算術》,15歲通習《幾何原本》六卷,17歲參加杭州鄉試未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以所著《四元解》二卷呈浙江名士顧觀光,說“深思七晝夜,盡通其法”。從此鑽研天文、歷算,成爲遠近聞名的數學家。曾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恆等式方面提出李善蘭恆等式。35歲時刻印《方圓闡幽》、《弧矢啓祕》和《對數探源》三種數學著作。1872年著《考數根法》,發表於《中西聞見錄》第二期,這是中算史上最早的一篇關於素數的論文。李善蘭也是中國猜想的提出者,但他得知這個猜想不正確後就沒有將其收入自己的著作中。

十三、中國著名數學家——王元

13位世界級的中國數學家一覽文

王元(1930年4月15日—2021年5月14日),男,原籍江蘇丹徒,生於浙江蘭溪,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數學家華羅庚的學生,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他首先將解析數論中的篩法用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並證明了命題“3+4”,1957年又證明了“2+3”。他與華羅庚開拓了高維數值積分的新研究方向,創造了“華—王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