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的標準是什麼?
清末奇人辜鴻銘給出了一個答案是:
“好人的標準有兩個:
第一個是講氣節;
第二個是有原則。”
有人問辜鴻銘誰配稱爲好人?
他說:
“現在中國啊,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
辜鴻銘說這話的時候,是在北大的講堂上,學生都很驚訝。
辜鴻銘接着說出了理由:
“之所以說蔡元培先生是好人,是因爲蔡元培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去搞革命了,現在還在搞革命。
我之所以是好人,是因爲自從跟着張之洞做了清朝的官後,如今呢我還是保皇派。”
辜鴻銘此論,確實令人大跌眼鏡。
他大概把自己的保皇信念看作是了氣節和原則。在清末、乃至民國時期,辜鴻銘確實是一個非常頑固的保皇派,頑固到什麼程度呢?有兩件小事可謂是明證:
第一件小事是,在北京大學的教員大會上,辜鴻銘公開提了一個建議:
“如今都沒有了皇帝,我看倫理學這門課就可以不講了!”
因爲沒有皇帝,沒有了尊卑,還談什麼倫理?
搞得大家哭笑不得,負責人陳獨秀更是差點暈倒!
同是北大的課堂上,辜鴻銘還對學生髮了一通奇論:
“現在社會大亂,主要是沒有君主,比如你說法律,就沒人害怕,但你說王法,大家都很害怕!”
辜鴻銘的頑固、忠君、尊王意識和思想,確實在民國時期獨樹一幟。
第二件小事是參加御宴。
辜鴻銘大半生都在爲保皇呼籲,最大的官也就是跟着張之洞混,卻從未真正見過真龍天子的面。
到了晚年的時候,宣統帝不知道那一陣心血來潮,忽然一天想請辜鴻銘喫飯。
於是,派人請辜鴻銘到養心殿御花園一同用膳。
熟悉民國辜鴻銘的都知道,此人才學頗豐,加之精通十種語言,另外尖牙利齒,狂得不行,逮住誰懟誰。可是在那天和宣統一起用膳時,口才一流的辜鴻銘竟然因緊張、外加感動,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顯得誠惶誠恐。
當時在一邊作陪的莊士敦十分驚訝,(莊士敦是宣統的洋老師)這不是辜鴻銘的風格啊!因爲辜鴻銘的狂士風格,早已爲中外人士所熟知。
但莊士敦不懂辜鴻銘那顆對皇帝的跪拜之心!
這一天,被辜鴻銘認爲是自己一生最驕傲的高光時刻!
雖然宣統早已不是那個大清的皇帝,歷史的車輪也早已轟轟而過了清朝的那個驛站。
但在辜鴻銘的心中,依然爲皇帝騰出了最重要的一片位置。
或許辜鴻銘的一片“忠心”,連宣統都感動不已,所以在辜鴻銘去世的時候,宣統專門派人送錢治喪,還賜其御筆四字旌匾——“含謨吐忠”!
觀辜鴻銘之生平行爲,確實令人頗多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