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葉玲珍

江淮汽車(600418)轉讓蔚來代工廠事項靴子落地,剛剛被曝獲得造車資質的蔚來汽車正式接手相關產線,距離獨立造車再進一步。

12月5日晚間,江淮汽車發佈公告,此前公開掛牌的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及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相關三個資產包已完成競價,根據競價結果,蔚來汽車成爲資產一包、資產三包受讓方,交易價格分別爲16.66億元、14.92億元,合計31.58億元;資產二包被合肥市經開區國資委下屬公司合肥恆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恆創”)以14.18億元競得。

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車本次出售的乘用車公司三工廠、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在公司內部被稱爲蔚來F1廠和蔚來F2廠,此前都用於給蔚來代工,產線由蔚來定製。而在今年10月份,江淮汽車首次公告將掛牌轉讓前述資產時,市場就曾盛傳蔚來汽車將出手接盤,不過兩家公司當時並未明確表態。從競價情況來看,結果基本在市場意料之中。

公告顯示,本次出售的工廠被分爲三個資產包,其中一包爲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存貨、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二包爲乘用車公司三工廠房屋建築物、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三包爲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構築物和設備。蔚來汽車競得的一包、三包均採用成本法評估,評估值分別爲16.38億元、14.68億元,增值率分別爲4.87%、0.05%,最終成交價爲16.66億元、14.92億元,略高於評估價。

按照約定,本次交易將採取一次性付款方式,在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支付。在完成資產交割後,除F1廠的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及部分在建工程外,蔚來汽車將擁有兩大工廠的設備及產線收入囊中。

競得江淮資產的同時,蔚來在當日晚間公佈三季度財報,截至三季度末,蔚來現金儲備達452億元,較上季度增加137億元,有足夠實力支付受讓前述資產價款。經營數據方面,蔚來第三季度營收和交付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營收達190.7億元,環比增長117.4%,同比增長46.6%;交付量5.54萬臺,環比增長135.7%,同比增長75.4%;整車毛利率迴歸兩位數達11%,淨虧損收窄。

自2016年爲蔚來代工以來,江淮汽車與蔚來一直合作無間,精益的製造能力疊加持續迭代的產品研發,讓蔚來汽車在一衆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也讓江淮的造車能力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14.2萬輛,同比增長33.1%;截至2023年11月底,已累計交付新車43.16萬輛。持續增長的銷量背後,作爲代工廠的江淮汽車也分得了一杯羹。據蔚來財報,2018—2022年分別向江淮汽車支付代工費用約2.23億元、4.41億元、5.32億元、7.15億元及11.27億元。

那麼,一直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的蔚來,爲何選擇接下代工廠?而江淮在出售代工廠後,又將如何打造新的利潤增長極?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表示,江淮汽車本次資產轉讓,對江淮和蔚來兩個公司的正常市場經營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更多的信息暫時不便透露。

近期,蔚來汽車及江淮汽車頻頻傳來造車方面的新進展,或可解釋本次資產轉讓的背後邏輯。

12月4日,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出現在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或標誌着蔚來已獲獨立造車資質。據公告信息,前述公司法人代表爲秦力洪,註冊地址爲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宿松路3963號恆創智能科技園F幢,生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白塔路299號,而該地址正是蔚來F2工廠所在地。

另一邊,江淮汽車也尋找到了新的戰略合作伙伴。12月1日,江淮汽車宣佈與華爲達成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產品開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按照約定,江淮汽車總體負責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並打造生產基地,實現合作車型高效交付;華爲終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範圍內獨家提供合作車型的銷售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營銷、銷售、用戶和生態運營,前述協議有效期爲10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