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四次战役的作战计划——毛泽东致斯大林电

(1951 年 1 月 28 日)

发自北京

1951 年 1 月 29 日 18 时 40 分收到

苏联解密档案:斯大林领导、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致菲利波夫:

目前美军正企图向汉江南岸通往汉城和仁川的地区实施进攻。已形成的情况是:我军已无法继续进行休整,被迫立即准备第四次战役。

现将我 1951 年 1 月 28 日给彭德怀同志的电报寄给您,请您一阅。这样做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是否合适,请将您的看法告我。

“彭德怀同志:

一、你 1951 年 1 月 27 日的电报及给各军关于准备实施军事行动的命令,均已收悉。

二、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其目的是消灭 2-3 万美军和伪军及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的地区。

三、在准备此次战役过程中,必须保持仁川、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和汉城,还必须诱使敌军主力进入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开始后,北朝鲜和中国军队必须突破敌在原州地区建立的防线,尔后向荣城—安东方向发展进攻。

四、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向北后撤 15-30 公里及发布关于赞同暂停军事行动的公报,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为敌人恰好希望当我军向北撤至一定距离,以便使他(敌)能封锁汉江时才停止军事行动。

五、结束第四次战役之后,敌人有可能同我们就解决朝鲜问题进行和谈,那时再进行谈判将对中朝有利。但敌人现在就指望夺回汉城—仁川一线以南汉江南岸的桥头阵地,并对汉江进行封锁,以便使汉城处于敌方炮兵火力的威胁之下,进而迫使我们停止军事行动和开始和谈。敌人想借此使中朝处于不利地位,对此,我们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六、我部队尚未得到人员补充,调动转移也不够。在这一方面尚有很大困难。但我们能够做到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城方向突击,消灭部分美军和 4-5 个南朝鲜师。请你在高级指挥人员会议上做出解释。一定要把这一会议引导到准备第四次战役上来。

七、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地区以后,必须再进行 2-3 个月的准备,此后才能实施带有决定性的最后一次即第五次战役。从各方面来看,这较为有利。

八、第 9 兵团必须于最近转移到平壤、汉城、仁川、水原地区,以便进行休整。同时,该兵团必须担负防守该地区的任务,以防止敌军在仁川和镇南浦登陆。在第五次战役期间,该兵团必须参加前线西段的战斗行动。

九、在进行第四次战役期间,请您考虑一下:中国和北朝鲜军队主力分为两个梯队,这是否更好一些?第一梯队部队必须携带 5 天干粮。第一梯队部队负责完成突破,将敌军追击到一定地区,而第二梯队部队则负责继续追击敌人,以使战役能持续 10-12 天时间,并利用这一时间尽量歼灭更多的敌军。

你意如何,盼复。

毛泽东

1951 年 1 月 28 日 19 时”

第 478 号电 1951 年 1 月 28 日

苏联解密档案:斯大林领导、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准备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毛泽东致斯大林电

(1951 年 3 月 l 日)

发自北京

1951 年 3 月 2 日 2 时 45 分收到

送:斯大林同志(2 份)

苏联解密档案:斯大林领导、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致菲利波夫同志:

现将彭德怀同志来京时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所确定的一些意见告您。

一、从目前朝鲜战场的状况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消灭这些敌军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做两年的准备。

目前敌人的意图是企图与我进行消耗战。在过去一月当中,敌人当占住阵地之后,便寻找机会向我作试探性进攻。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不容许我在前线作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另一方面则利用其技术条件消耗我军。同时,敌军舰艇对朝鲜沿海地区实施积极的攻击,敌军航空兵不断对我交通线进行轰炸。我运往前线的物资补充,部队仅得到了其中的 60-70%,而其余 30-40%则因敌机袭击而被炸毁。

因我新军未到,老军未补充,在今后一个半月中,敌人有重新进入三八线南北地区的可能。

二、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准备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现已决定编成三番部队轮流作战。目前正在朝鲜作战的 10 个军(计 30 个师)为第一番志愿部队。

现正自中国国内调去的 6 个军和目前位于朝鲜的 3 个军(将于最近得到补充,其中 2 个军正在元山、咸兴地区进行休整),共计 9 个军(27 个师),将为第二番志愿部队。第二番志愿部队约于今年 4 月上旬全部进抵三八线地区,用以替换现阶段在汉江地区执行战斗任务的 6 个军。

此外,我们还拟使用将从中国调去的 6 个军及从志愿军编成中抽调 4 个军,共计 10 个军(30 个师),作为第三番志愿部队,拟于 6月左右用于前线。

鉴于第三番志愿部队 10 个军中有 4 个军在 5 个月过程中已参加作战,需作休整,因此在第二番志愿部队抵达前线之后,这 4 个军将调到平壤和元山地区休整,并在此地负责完成沿海地带的防御任务。第一番志愿部队中的其余 2 个军将撤回中国休整。

中国志愿军在前 4 次战役中的战斗和非战斗损失(阵亡、负伤和其他原因丧失战斗力)为 10 万多人。为了弥补此一损失,需要用 12万老兵和新兵。预计在今明两年还会损失 30 万人。因此,还需要有30 万人用于补充,才能保障实行战争中轮番使用兵力的战术。

至于朝鲜人民军,彭德怀同志已根据您的建议,提请金日成同志将现有的 8 个军团缩编为 6 个军团。每个军团宜编 3 个满员师,每师为 10,000 人。此外,还要组建 5 个警备旅,用以防守沿海地带和主要城市。

金日成同志对此原则上表示同意。因此,朝鲜人民军的 6 个军团也可采用轮番作战的方针,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三、1-2 月份的作战经验表明,当我 3 个军在汉江以北地区因损失较大而不得不进行休整时,在前线作战的只有 6 个军,减员甚大,未获补充。因此,我由于没有后备力量而不能发动胜利的进攻,而当敌人派来援兵时,我又无法同其进行对抗。与此同时,随着我军向南推进,交通线也就日益延长,供给上的困难也就不断增大,我被迫留下部队以警卫后方。因此,如不大量歼敌,如无空军掩护,那么,当 敌过早地被压向南方时,我们将难以各个歼敌。目前的形势是:在第二番志愿部队编成内的 9 个军于 4 月上旬抵达前线之前,陆军方面的优势将在敌人那边,因此我们必须避免进行战役进攻。我们必须使用从第一番志愿部队编成内的 6 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的 4 个军团,在南汉江以北地区实施防御,以迟滞进攻之敌。

但必须考虑到,在今后一个半月中,敌人有可能寻机进攻,逼我应战。在此种情况下,我军拟让敌人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我第二番志愿部队 9 个军到齐后,再进行有利的新战役。我们计划:在第二番志愿部队前出至指定地区以后,用两个半月的时间(4 月 15 日到 6月底)在三八线地区歼灭美军和伪军部队数支正规部队,约数万人,尔后再向南汉江以南地区实施进攻。这样做将有利于我。彭德怀同志已就这一问题同金日成同志进行了会谈。如果敌人得以重新占领汉城和再次越过三八线,那么这在政治上必然会引起一定的风波,对此我们必须预作准备。

四、目前,在朝鲜作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敌人拥有火力上的优势,而我方运力薄弱,我们因无航空兵掩护,在敌机袭击下,结果使运往前线的物资丧失了 30-40%:敌人则将定期获得补充(例如,到 6 月底将又有 6-7 万美军开抵朝鲜)。我们预计,在 4-5 月份,我们将可以使 10 个航空兵团参战,但至今我们在朝鲜领土上尚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土地尚未解冻,因此我们尚未对机场进行大修。此外,一个最为严重的因素是,由于没有可靠的航空兵掩护,我们在今后也无法进行修理工程。

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是:苏联航空兵最好是担负起对平壤—元山及该线以北的机场的掩护任务,同时最好是将苏联航空兵从现在所位于的机场转到位于朝鲜境内的机场。

根据彭德怀同志的看法,如不采取上述措施,则位于朝鲜境内的机场无法加以修复,中国航空兵不可能参加朝鲜作战,坦克和火炮的转移将遇到严重困难。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视整个国际形势而定。因此,我们尚不知可否如此行动。

至于汽车问题,我们要求于今年下半年内通过商贸这一渠道向我们再提供 6000 辆汽车。

有无这种可能,盼复。

总之,在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和我军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以上意见,请您研究,并给以指示。

致以布尔什维克敬礼!

毛泽东

1951 年 3 月 1 日

苏联解密档案:斯大林领导、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