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募市場發行遇冷。爲逆勢佈局,多家基金公司通過成立發起式基金的方式主動出擊,目前年內發起式基金共計成立366只,創下歷年來發起式基金成立數量新高。並且,隨着被動投資年內爆發式增長,被動指數型產品的佔比在發起式基金中“優勢明顯”。

發起式基金雖然在募集效率上比普通基金具有優勢,但在後續運作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提示,基金公司如果能夠正確評估市場需求以及自身投研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發起式基金募集的成功率,降低運作的風險。

年內發起式基金成立366只

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以這樣的方式募集成立的基金產品就是發起式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今年以來公募市場共計成立了366只發起式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合計發行規模約爲813.66億元,繼2022年成立351只、2021年成立321只、2020年成立195只之後,2023年的發起式基金已創下成立數量新高。

基金管理人方面,今年以來華夏基金共計成立了32只發起式基金,位居公募榜首,發起式基金也達到公司年內成立基金數量的半數以上,發行規模合計約13.62億元;易方達基金年內成立了20只發起式基金,位居公募第二位,佔公司年內成立基金數量近四成,發行規模約爲19.84億元。

此外,南方基金、嘉實基金、萬家基金、匯添富基金、博時基金、國泰君安資管、中歐基金、天弘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今年都在積極佈局發起式基金,年內成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均在10只以上。

被動型產品成新發主流

隨着今年被動投資爆發式增長,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佈局發起式基金時也將目光投向了被動指數型產品。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在年內成立的366只發起式基金中,被動指數型發起式基金以95只的數量位居所有基金類型第一,QDII被動指數型發起式基金年內成立共計20只,顯示出顯著的數量優勢。

從上述被動指數型發起式基金來看,跟蹤的指數包括納斯達克100、北證50、科創100、中證2000等多隻年內熱門寬基指數,其中追蹤納斯達克100的QDII被動指數型發起式基金多達6只。

華南某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近兩年來,隨着主動管理創造超額收益的式微以及銷售渠道承受的售後壓力增大,很多傳統銀行渠道、券商渠道甚至互聯網第三方渠道都開始重視指數業務的發展。

由於這些渠道的客戶很多並沒有場內股票賬戶,該市場人士表示,跟蹤ETF的場外聯接基金就成爲了這些客戶的首選,這也將成爲基金公司發展場外指數業務的重要抓手,“今年很多同業在佈局ETF的基礎上,會補齊相應的場外ETF聯接基金,從而實現指數產品的場內外聯動,這也是明年各家公司在指數業務上的重點發展策略”。

“被動指數基金作爲工具型產品,產品線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十分重要,採用發起式形式將有助於基金公司降低首發壓力,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豐富被動指數基金產品線。”北京某公募渠道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逆勢佈局也要評估自身能力

今年以來,公募加大了發起式基金佈局力度,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分析,可能是基於多方原因。

一方面,公募基金年內發行遇冷,新基金髮行數量連續回落,通過成立發起式基金的方式主動出擊,是基金公司在市場低迷階段進行逆勢佈局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爲適應市場變化和搶佔市場,不斷推出創新產品,由於投資者對創新產品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基金公司利用發起式機制縮短基金產品的成立時間,可以儘早積累投資業績和產品口碑,是一種高效的產品發行方式。

此外,李一鳴補充說,發起式基金通過基金公司主動認購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基民與基金公司利益一致,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同,“特別是中小型基金公司在發行渠道以及品牌競爭力方面相對薄弱,通過發起式機制來成立產品會相對較爲高效和容易”。

發起式基金雖然在募集效率上比普通基金具有優勢,但在後續運作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上述市場人士認爲,在產品佈局階段,基金公司應加強前瞻性的研究,調研一線客戶的真實需求,增強產品本身的生命力與內生動力。後續,基金公司也要做好投資管理和持營安排,努力實現產品業績與規模之間的良性互動。

“整體來看,基金公司如果能夠正確地評估市場需求以及自身投研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發起式基金募集的成功率,降低基金運作的風險。”李一鳴總結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