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表示,傳統的穩增長的政策邊際效益在遞減,改革釋放新增長動力的潛能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2023年中國經濟臨近收官,下階段中國經濟走勢以及穩增長政策如何加力成爲近來熱議的話題。

12月8日在2023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要充分挖掘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城市發展、綠色轉型、擴大開放五方面的新動能。

王一鳴強調,中國經濟已呈現趨勢性好轉,但對經濟恢復面臨的複雜性要有足夠估計,三年衝擊不可能一日修復,經濟恢復也不能走老路,要將經濟修復過程轉化爲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過程,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好轉開啓新一輪增長週期。

談及當前的經濟形勢,王一鳴表示, 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向中速收斂,這種變化的背景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供需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傳統的製造業也在達峯以後進入一個平臺期,基礎設施特別是大規模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逐步收窄,傳統的動能驅動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正在放緩。

傳統動能趨緩,那麼如何挖掘中國經濟新動能?王一鳴認爲,首先,科技創新是未來最重要的新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關鍵在科技創新,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也會爲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動力,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轉型期。

第二方面是產業升級新動能。王一鳴認爲,產業升級包括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中國的鋼鐵、石化、建材、輕工紡織都是全球最大的產業,它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會帶來巨大增長空間。產業升級還包括培育一些新興的領域,比如集成電路、5G、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也包括前瞻性佈局未來的產業,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生物製造。每一個領域都會帶來巨大的增量。

“我們能不能完全靠自己推動新產業的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越是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它對國外進口的中間品的依賴相對會高,而且隨着價值鏈的提升,它的依賴度會進一步增高,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基本道理,要提升這些產業使它成爲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一定要堅持開放。”王一鳴說。

第三個方面是城市發展新動能。王一鳴指出,高端要素特別是人才、資金向城市的集聚,將帶來城市結構的變化,比如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高速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與新型城鎮化良性的互動,使得城市的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體系與產業的集羣耦合發展,形成以都市圈爲中心之外圍的梯次結構,這會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

王一鳴還提到,中國有3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但在城鎮落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方面受到很多因素制約。如果給他們基本的公共服務以及城市的戶籍,他們的消費水平會提高30%,這個會孕育巨大的消費需求,也孕育着很大的改革空間。

第四個方面是綠色轉型新動能。王一鳴指出,中國新能源已經具有市場競爭力,它的技術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未來的競爭力會更強。今年上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已經達到13.22億千瓦,中國的新能源裝機佔全球1/3以上,風電、光電、水電、生物質發電裝機都是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成爲全球風電、光伏和動力電池的重要生產國,也是技術的領先國。

第五方面是擴大開放新動能。王一鳴表示,高水平開放核心是制度性開放,這會對改革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最重要的經驗。通過擴大開放培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有很大的空間。

王一鳴同時提到,新動能短期內還難以完全替代傳統動能的衰減。從經濟增速和增長質量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但增長質量和效益還沒有根本性好轉。從穩增長與促改革的關係看,傳統的穩增長的政策邊際效益在遞減,改革釋放新增長動力的潛能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