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7日訊(通訊員陳曦陳寶娟)12月6日,三明泰寧縣新橋鄉楓源村牛皮嶺小組的村莊道路“煥新顏”,平坦整潔,過往村民無不拍手稱讚。

之前,這條村道年久失修,坑坑窪窪,影響村民正常通行。尤其進入冬季後,路面結霜路滑,常有老人摔倒。村民嚴春賢通過在近鄰懇談會上將問題“點單”給村兩委,收到訴求後,由村兩委牽頭,協調村內手藝能人嚴永長接單,同時號召村民一起採用投工投勞的方式修復路面,100多米的村道僅用3天就全部鋪好並恢復通行。

與此同時,在嶺下村村民議事亭裏,黨員幹部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聽着村民們講述着急難愁盼的“瑣事”。

“最近村裏家家戶戶的茶籽豐收,可是散賣也沒有個好價錢,能不能解決下銷路?”“嶺下二組的飲用水最近有點渾濁,希望儘快解決一下。”

村幹部把反饋的問題記錄在“點單”表上,聯繫相應的服務能人進行“接單”。

“村裏的致富能人黃遠光今年開了電商直播,銷路挺廣,我們協調他幫忙銷售。”“飲用水渾濁可能是蓄水池出了問題,已經派單給村裏水電工解決。”一個個快速的答覆,讓羣衆滿意點頭。

主題教育啓動以來,新橋鄉以“四下基層”爲抓手,深入開展“五到五訪五促”活動,推出“155”能人服務機制,結合每月的近鄰懇談會,採用“村民點單、兩委統單、能人接單、黨員跟單、羣衆評單”的五單工作法模式,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開通了“155”線上點單小程序,讓在外經商務工的村民也能及時瞭解村裏情況,做到訴求第一時間收集,問題第一時間化解。

據悉,9月份以來,新橋鄉積極爭取資金1000餘萬元用於解決民生實事和助企紓困,完成長者食堂、王明新村飲用水改造提升、嶺下人居環境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23個項目,辦理民生實事30餘件,有效解決民生事業的堵點、難點、痛點。

“我們將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爲爲民辦實事的實幹擔當,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新橋鄉黨委宣傳委員鄒小晶信心滿滿地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