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讀到東漢開國那段歷史,有個關鍵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劉縯,開國皇帝劉秀的長兄。

正因爲有他牽頭組織舂陵軍起義,才爲劉秀開創東漢奠定了基石。可以說,沒有劉縯揭芉而起的鋪路,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很有可能就是空中樓閣。

只是,首創大業的劉縯不可能當上東漢開國皇帝,雖說他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威望與軍事能力都讓人稱道,但由於他存在致命的短板和硬傷,導致其取得赫赫戰功所向披靡時,卻被短視的更始政權殘忍殺害,留下千古悲嘆。

劉縯何以處在勢頭正旺的風口反而遇難?不妨從他的生平說起。

一、劉縯其人

出生於公元前16年的劉縯,與劉秀都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四世孫,中間還有個叫劉仲的兄弟,早在義軍與王莽軍激戰小長安時,因義軍失敗而死於混亂之中。

作爲長兄的劉縯,遊俠似的性格其實不像他的這兩個兄弟,豪爽慷慨的劉縯好俠養士,哪喜歡種地?只喜歡交朋結友,極具軍事稟賦。故史書說他:"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卻改制失敗,弄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王匡、王鳳、陳牧主導的綠林軍起義後,不到38歲的劉縯迅速響應,他原本彙集了不少賓客在身邊,見時機成熟,立馬振臂一呼,便在家鄉舂陵聚結了七千多人的起義隊伍。

可見,很有號召力的劉縯的確敢於亮劍,他的勇猛過人也佐證了他草莽個性,不僅鋒芒外露,軍事才能還不凡。

劉縯佔據舂陵後,所帶隊伍便稱爲舂陵軍。從太學歸來與他不謀而合的劉秀也在宛城起義,不久回到舂陵,與哥哥合兵一處,實力迅速壯大。

爲了打開南陽地區新的局面,自喻爲擎天之柱的劉縯便與綠林軍中的新市兵、平林兵結成政治聯盟,擬推翻新朝王莽的暴政。

由此,在劉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下,不到一年時間,就攻下了屠長聚、唐子鄉、棘陽等地。

二、劉縯的短板

一時,劉縯取得的巨大成果讓他的威望無以復加,結盟的綠林軍也發展到十多萬人,讓盟軍統領王匡、王鳳、陳牧等人如芒在背,擔心劉縯顯著增強的氣勢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

於是,王匡、王鳳、陳牧等人便以統一義軍爲由,蓄意選立一個與劉縯身份一樣的人稱帝,這就是陳牧的手下劉玄,也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

只不過,怯懦的劉玄是沒能力的人,哪比得上劉縯這樣有軍事指揮能力的大英雄?王匡等人之所以擁立劉玄,無非是將其當做傀儡皇帝,他們好"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好駕馭掌控盟軍。

由此,王匡等人串通好後,即通知劉縯召開高層會議商立劉氏宗室爲帝統帥盟軍。

就在這關鍵的專題會上,暴露出劉縯致命的短板,他雖說思路清晰提出了當下應當"暫緩稱王"的遠見,卻沒有決心反擊王匡等人蓄謀已久主要針對他的毒計。

當一個叫張卬的綠林軍將領拔劍立誓,雲"今日之議,不得有二",也就是說綠林軍立劉玄爲帝建立更始政權,板上釘釘了,任何人不得反對。

很顯然,張卬不過是王匡等人的馬前卒,有意試探劉縯態度的。

只可惜軍事過硬頭腦簡單的劉縯缺乏政治智慧,他擔心內訌影響義軍的精誠團結,就選擇了退讓,以避其鋒芒。殊不知,這不該有的妥協埋下了自己被排擠殺害的致命隱患。

劉縯面對張卬的囂張氣焰,沒有想到打擊,竟然默許了,擁護他的將領,見此,也就偃旗息鼓沒有吭聲。專題會便全票通過了立劉玄爲帝建立更始政權的決定。

三、劉縯的硬傷

得到大司徒職務的劉縯,參加完劉玄的登基儀式後,又急着火速趕忙前線攻克新野、宛城,沒什麼防範就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了。

哪知?劉玄稱帝后,對自家兄弟威望過人的劉縯其實心懷忌憚,兼之本就不睦,還有王匡等人早就有除之而後快的想法。

於是,一場"鴻門宴"在劉秀取得昆陽大捷後不久悄然降臨。劉玄特意召見綠林軍的將領齊聚遷都的宛城,設宴表示慰問犒勞。

宴會上,劉玄有意捧殺劉縯,要劉縯解下佩劍給他觀看,毫無戒備之心的劉縯解下了劍。劉玄的繡衣御史申屠健於是獻上手中的玉珏,以示劉玄舉玉,令埋伏在帳外的武士衝上來一舉斬殺劉縯。

還好,可能是劉玄緊張過度,一直沒敢舉玉,劉縯得以險險的從鬼門關走了出來。

只嘆息的是,這個陣仗讓樊宏、劉秀等人懷疑之下都勸他今後得小心要警惕時,太過自信的劉縯還是不以爲然,仍一笑置之,認爲自己是南陽豪傑當世英雄,盟軍中了不起的"柱天都部",誰害得了他?

王匡等人見一計又成,又生一計。

這次決定從劉縯的愛將劉稷那裏下手,因劉稷一向自詡"勇冠三軍",不怎麼聽從劉玄的指揮。

於是,在王匡等人慫恿下,劉玄特意下詔任命劉稷爲抗威將軍,傲驕的劉稷果然拒絕。劉玄便以劉稷抗命不從,下令斬首。得到消息的劉縯趕緊去其駐地,想據理力爭爲愛將求情。

這正好是自投羅網,一心要除掉劉縯的更始政權,哪裏聽得他合理的解釋?旋及一舉將他們兩人一併誅殺。

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劉縯,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人手裏。這年正是起事的次年公元23年,劉縯死時年僅39歲。

四、後記

劉縯遇害後,劉秀以特別能隱忍特別能順從的表演能力,騙過了更始政權,還得到"行大司馬事"去河北招撫的良機。

由此,韜光養晦的劉秀迅速騰龍九天,僅僅兩年時間,便"跨州據土,帶甲百萬"將河北收入囊中,打造爲根據地,於公元25年在鄗城的千秋亭稱帝。

之後劉秀用十二年時間南征北戰,一舉掃平地方割據勢力,終於克定天下,使東漢王朝再次歸於一統。

慘死的劉縯後來得到被追封爲齊武王的待遇。

綜上而言,不幸也幸的劉縯,雖說有首創大業的不世之功,卻因"功高震主"和自身的缺陷反而在人生巔峯時被殺,這一方面固然是無能的更始政權害怕之下的自掘墳墓,另一方面也爲劉秀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當然,劉縯之死,惋惜之餘,其短板和硬傷卻需反省。

他政治上的低能,意味着"能伸能屈"不夠,缺乏必備的機敏與圓潤,該抗爭時又不夠果敢,沒有以惡制惡,最終自己受害。

他又過於自信,太盲目自大,說明僅有"帶頭大哥"的名氣與擔當是遠遠不夠的。忘乎所以的劉縯太傲驕太缺乏謹慎謙遜的意識,這也註定他實現不了當開國皇帝的理想抱負,就算他不被猜忌的更始政權謀殺,最多也就是意氣風發的大將軍罷了。

畢竟封建社會二千多年的開國皇帝,"霸王道雜之",除了有威加海內的卓越能力外,還要懂得隱忍,有敢於低頭的沉穩,關鍵時刻絕地反擊的氣魄,以及善於從諫如流的雅量等等。

遂以記之,癸卯年十一月三日於湄江河畔。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與歷史愛好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