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方便理解,我們不僅會給出具體的症狀,還教大家如何把握主要症狀,以及需要注意排除的情況,以便於更快更準確地判斷家庭用藥。

今年五運六氣偏於燥熱,外邪侵犯容易鬱結在體內化熱,所以這次流感用到的清熱中成藥會比較多,當然也不絕對,還是要先“辨證”。

很多人家裏有連花清瘟,但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其實把握好三個關鍵症狀就可以用了。



連花清瘟膠囊

-lian hua-


連花清瘟膠囊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衆、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圖片
第一組麻黃、藿香,主要功效是解表散寒化溼,相對應的病機就是風寒夾溼,風寒夾溼的表現。

如上呼吸道的症狀: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到後期可能還會出現咳嗽。

肌肉、皮膚症狀:發熱、惡寒(怕冷)、肌肉痠痛、渾身乏力

第二組藥是薄荷腦和金銀花,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相對應的病機是外感風熱。

外感風熱主要的症狀是表現在咽喉,咽乾、咽痛

同時會兼有發熱,微惡風寒這種體表症狀。

第三組藥是苦杏仁、紅景天、甘草。

這三味藥都有止咳的效果,可以針對咳嗽,紅景天能夠改善心肺循環,提高機體的攜氧能力。

第四組藥是石膏、大黃、金銀花、連翹、板藍根、貫衆、魚腥草,大量的清熱瀉火解毒藥,針對的主要是一些熱毒症狀。

比如發熱、咽喉腫痛、扁桃體化膿、咳嗽、痰稠、痰帶膿、舌質紅、苔黃或黃膩

其中大黃有通腑瀉濁的功效,所以如果兼有大便乾結,便祕情況,更對症。
 
如果你感染了以後,出現的症狀跟上面描述的完全符合,那用這個藥,是最對症的。

但很多人的症狀沒這麼典型。

我們重點把握咳嗽、痰稠、咽痛這三個症狀,感染了病毒,如果同時出現這三個症狀,用連花清瘟膠囊就比較合適。
圖片
蓮花清瘟是一個偏寒涼的藥,沒有肺熱症狀的患者,不適合服用。

尤其是單純的風寒證,也就是沒有咽乾咽痛,反而痰液清稀這一類患者,如果服用,會加重病情

本身體質虛寒,容易遇冷腹瀉者,服用會出現腹瀉滑腸,身體乏力等症狀。

腹瀉、嘔吐爲主要症狀的患者就可以用下面的藿香正氣水/膠囊。
 

藿香正氣水/膠囊

-huo xiang-

藿香正氣水組成:廣藿香油、蒼朮、陳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浸膏、紫蘇葉油。

圖片

第一組藿香、紫蘇葉、白芷,這組藥的功效是散寒祛溼,主要散體表和頭面部溼邪。

頭面部溼邪的症狀包括:頭重、頭昏、頭腦不清爽、鼻塞、流膿涕、鼻音重等。

體表溼邪的症狀包括:惡寒、身重、四肢有酸楚感、乏力等。

第二組藥是藿香、蒼朮、制半夏、陳皮、厚朴、大腹皮、茯苓、甘草。

這組藥的功效主要是健脾理氣化痰祛溼,針對的病機就是脾虛氣滯痰溼內聚爲主。

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腹脹、腹瀉、大便稀溏、噁心嘔吐、舌苔厚膩等症狀。

如果出現上面描述的所有症狀,用藿香正氣水是最對症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重點把握胃腸道症狀,腹瀉、大便清稀、口粘、苔厚膩,如果兼有身重、頭昏,就更對症。
圖片
藿香正氣藥性偏溫,適用於溼邪困脾。

對於有咽乾、咽痛、痰黃的人,如果服用此藥,會加重病

還有像陰虛、血虛,平素容易上火的人,服用這種藥,容易加重上火症狀。

藿香正氣水輔料裏面含有酒精,忌與頭孢一起服用,否則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發燒的時候咽喉疼痛、頭痛,一咳嗽還會加重咽痛、頭痛,這些多數是熱症,可以看一下疏風解毒膠囊。

疏風解毒膠囊

- shu feng-

藥物組成:虎杖、連翹、板藍根、柴胡、敗醬草、馬鞭草、蘆根、甘草。
圖片
這個藥中,虎杖、連翹、板藍根、敗醬草、馬鞭草,一派清熱解毒之品。

其中連翹還可以散結消腫,敗醬草也可以消癰腫,馬鞭草可以活血化瘀,虎杖兼有化痰止咳、瀉熱通便的功效。

外加蘆根清熱生津止渴,甘草調和。

這個藥的使用關鍵是四點,紅(舌紅、咽紅)、腫(咽腫、扁桃體腫)、熱(發熱)、痛(咽喉痛、頭痛)。
圖片
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使用要慎重。

大人還好說,小朋友痰熱重的時候其實很容易熱盛動風——發作抽搐,家裏小朋友發高燒抽搐過的,可以常備痰熱清膠囊,很多小朋友抽搐過常容易再次發作。
 
 

痰熱清膠囊

- tan re qing -


痰熱清膠囊組成:熊膽粉、山羊角、黃芩、金銀花、連翹。
圖片
第一組,金銀花、連翹、黃芩,剛好是個雙黃連口服液的組成,主要是清熱解毒。

第二組,熊膽粉、山羊角,退熱熄風。

這個藥主要針對出現熱盛動風的患者非常適合,尤其是小朋友感染以後,因爲小朋友大腦發育不完善,出現高燒,咽痛的同時,很容易出現驚風抽搐,用這個藥就比較對症。
圖片
很多人一不舒服就用小柴胡,雖然小柴胡適應症很多,但最好是有以下這種半表半里,忽熱忽寒的情況時候用。
 

小柴胡顆粒

-xiao chai hu-


小柴胡顆粒組成:柴胡、黃芩、制半夏、黨蔘、大棗。
圖片
疏散表熱:柴胡
清痰熱:半夏、黃芩
健脾補氣:黨蔘、甘草、生薑、大棗

小柴胡適應範圍非常廣泛,不只針對外感病,內科雜病用的也很多。

一般外感病的中後期,體質比較弱的人,會進入一個正邪僵持的狀態。

典型症狀是會有發燒,也是低燒,可能一段時間怕冷,一段時間又發熱。
圖片
炎症反應主要在胸腹膜腔這一塊,所以也會出現很多牽連胸腹腔臟器的症狀。

比如胸悶、脅脹、沒有胃口、噁心、口苦、咽乾、人疲勞、沒有精神,症狀也不固定,複雜多變。

如果出現上面這種狀態,就可以選用小柴胡顆粒。

那又有外寒、還有內熱,這種比較“矛盾”的情況,就可以用防風通聖丸來解決。

防風通聖丸

-fang feng-


防風通聖丸:麻黃、荊芥穗、防風、薄荷、連翹、桔梗、梔子、黃芩、石膏、大黃、芒硝、滑石、當歸、川芎、白芍、白朮、甘草。
圖片
第一組藥,麻黃、荊芥、防風祛風寒,針對有外感風寒的症狀,比如發熱、怕冷、怕風、頭痛、身痛

第二組藥連翹、梔子、黃芩、石膏、大黃、芒硝、滑石、薄荷、桔梗、甘草。

這組藥其實針對的都是體內熱毒壅盛的情況。

主要症狀包括發熱、眼睛紅腫疼痛、鼻幹、耳痛、口乾舌幹、咽痛、口腔潰瘍、便祕、小便黃、甚至皮膚髮紅色斑疹等等。
圖片因爲這個處方又是發汗,又是攻下,對身體氣血傷害很大,所以還用了白朮、當歸、白芍、川芎調補氣血。
如果出現上面這些症狀的人,就可以選用防風通聖丸。

一般都是那種平時內火很旺,容易便祕的人,感寒以後,適合用這個藥物。
 
出現上面描述的適應症的時候,可以對證(症狀)喫。

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自己不確定不好判斷,在家也可以用食療、泡腳等中醫調養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