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孙兆

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强,1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持续回升态势。Wind数据显示,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1月份分别调升2.55%、2.70%,幅度较大。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受中美高利差有所收窄、国内经济基本面支撑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回升动能强劲。展望后市,随着内外部的积极因素逐渐积累,预计人民币汇率仍有进一步走升的空间。

多方因素共振所致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36个基点,报7.1176。虽然近几日人民币中间价连续呈现小幅走贬态势,但近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持续回升态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动能强劲,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共振所致,一是美国通胀回落超预期,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明年降息押注,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利好人民币表现。二是国内经济基本面支撑。自9月初以来,随着越来越多指标超过预期,显示出国内经济修复动能在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已经发生变化。三是外汇市场供需变化。我国外贸展现韧性,年底前后外贸企业结汇需求一般有所增加,加之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带动外资持续流入,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支撑。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11月初以来的汇率走势来看,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同期还伴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弱,可以看出,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回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两国货币政策差异收窄、季节性结汇高峰的到来,同样也起到推动作用。

企业需“未雨绸缪”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无形间会对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为锁定成本,规避和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多家A股上市公司开展了外汇衍生品交易或外汇套保业务。

12月4日,澳弘电子发布公告显示,将选择适合的市场时机开展外汇衍生性商品交易业务,从而有效避免汇率或利率大幅波动导致的不可预期的风险。同一天,华工科技也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日常经营使用外币结算业务的需要,规避外汇市场的风险,加强对外币资产头寸的监控和管理,同意公司开展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含)的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

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在全球复杂政经环境下,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增大,人民币走势预测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理性选择应回归汇率中性,善用外汇衍生工具对冲外汇波动风险,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创新与竞争力方面,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无法自然对冲的外汇敞口,企业可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同时,还可以在合同中通过签订保值条款、调价机制、汇率风险共担机制等降低汇率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采取人民币计价结算方式,降低企业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或有上升空间

展望后市,周茂华表示,人民币在经历了11月份的强劲反弹后,短期受美元波动等影响,或维持强势震荡格局。但从我国经济保持良好恢复态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美联储加息尾声以及美元目前应处于或接近弱周期等方面来看,人民币或有上升空间。

“随着内外部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累,预计人民币汇率或有进一步走升的空间。”武泽伟表示,从国内来看,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消费、投资、出口均呈现出了较好的韧性,总需求企稳回升,经济增长动能逐渐修复,为后续人民币汇率向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国外来看,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国通胀黏性也在减弱,通胀数据连续下行、就业市场降温则表明美国经济失速风险正在上升,预计后续美联储的政策取向仍是易松难紧,本轮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经结束,中美利差收窄、美元指数下行也将助力人民币汇率再度上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