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富豪找回丟失25年兒子”相關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也使得“AI尋親”技術走上前臺。

然而,事件背後提供了AI算法支持的格靈深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呈虧損狀態。格靈深瞳的狀況,折射出近幾年人臉識別新場景的拓展進展緩慢。

“AI尋親”靠譜嗎?如何面對安全性的挑戰?相關公司怎麼去拓展新的應用場景?

“AI尋親”體現科技“溫度”

2023年12月1日,河北邢臺解克鋒一家終於找回25年前丟失的兒子解清帥。江西省公安廳微信公衆號12月4日發文介紹,“丟失25年的孩子能夠與家人團聚,得益於家人和公安機關的不懈努力;得益於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發展。”

親人團聚的背後,科創板上市公司格靈深瞳自主研發的“跨年齡同親緣人臉比對算法”發揮了作用。週一,格靈深瞳盤中一度漲超17%,股價觸及今年7月20日以來新高。

公開報道顯示,“跨年齡人臉識別”這項技術於2013年已經開始應用於尋找丟失兒童。

2013年7月,媒體報道,智威湯遜北京團隊的工作人員開發了兩個軟件,人臉識別系統幫助“寶貝回家”網站尋找失蹤孩子。

2017年,百度與民政部、“寶貝回家”等合作,推出“AI尋人”平臺,用人臉識別技術幫助尋親。截至2021年3月1日,百度“AI尋人”平臺共計收到用戶上傳照片42萬餘張,尋親成功數量達到12000多人次。

同一年,福建省公安廳聯合騰訊優圖實驗室上線了“牽掛你”防走失平臺。從2018年初開始,騰訊優圖實驗室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資源投入和優化調整,讓跨年齡識別精度提升至近96%。據介紹,“牽掛你”防走失平臺使用該技術,僅2019年累計找回的走失兒童就有1091名。

2018年,騰訊優圖實驗室還與四川省公安廳合作,開始利用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幫助走失兒童回家。

近年來,AIGC、大模型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跨時空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研究員付彥偉表示:“和大模型的底層邏輯類似,當數據積累足夠多,人臉識別技術也會更加成熟和準確。”

格靈深瞳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此前各家科技公司已落地應用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格靈深瞳的“同親緣人臉識別”屬於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更加細分和精準化的突破。

近日,武漢華中科技大學一志願者團隊利用AI技術幫助不少尋親家庭找到走失多年孩子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博士生盛建中的AI寶貝志願服務團隊研發出“AI寶貝:應用於尋親的圖像高超分辨率系統”,有效解決了尋親中“人臉不夠清晰”這一核心問題。

在長期困於應用落地的人工智能領域,人臉識別是AI領域衆多技術中應用最早、最爲成熟的技術之一。格靈深瞳之外,A股也有不少同樣從事人臉識別領域研究應用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雲從科技-UW、科大訊飛漢王科技這樣的頭部企業。

安全性和倫理問題不容忽視

衆所周知,AI技術是把“雙刃劍”。人臉識別技術在“科技向善”、服務人類的同時,其背後的安全性和倫理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值得一提的是,12月4日格靈深瞳還發布了聲明稱,公司主要是配合警方提供技術和算法等工具交給警方來應用,目前並沒有開發所謂的“收費版的尋親APP”,也沒有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售賣相關軟件。

格靈深瞳2023年三季報顯示,三季度公司虧損達1939萬元。如今公司市值還不足60億元,依然處於虧損的泥淖中。格靈深瞳的狀況,也折射出近幾年人臉識別新場景的拓展進展緩慢。

付彥偉則認爲,人臉識別落地應用過程中,技術方面並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可能在於法律規範,涉及到數據的使用主體是誰、監管責任由誰來承擔等方面。

人臉識別技術在應用中暴露出很多隱私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例如:智能快遞櫃曾被曝光一張打印照片即可輕鬆突破人臉識別;“3·15”晚會曝光房地產公司在用戶無感知、未授權情形下處理人臉信息;Mate因濫用人臉識別功能向160萬用戶賠償共計6.5億美元。

大模型加速技術革新的背面,人臉識別的安全性同樣迎來新的挑戰。瑞萊智慧RealAI聯合創始人、算法科學家蕭子豪還表示,人臉識別系統的技術盾牌並非牢不可破。隨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黑客”的攻擊手段也在不斷地“迭代升級”,持續挑戰着人臉識別系統的安全防線。因此,“人臉識別的防禦軟件需要更加頻繁地更新和升級,圍繞人臉識別的高強度攻防將會成爲行業新常態。”

在保障人臉識別應用安全方面,行業普遍認爲,需要政產學研通力合作,提升行業安全合規能力。付彥偉說:“技術之外,國內監管層面已經就技術應用進行立法規範,這使得企業在收集數據、使用數據等方面有規則可依。”

日前,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8)提出並歸口管理的《信息技術生物特徵識別人臉識別系統測試方法》(GB/T 42981-2023)國家標準發佈,將於2024年4月1日正式實施。業內人士認爲,新國標的實施,有助於規範整個人臉識別行業,將爲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加規範和統一的標準,進一步推動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

大模型能否帶動公司“二次起飛”

技術走向成熟,相關公司怎麼去拓展新的應用場景?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業內的拓展方向可以總結爲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圍繞垂直行業的拓展與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則是大模型技術背景下的多模態拓展。

漢王科技漢王智遠營銷中心營銷總監許方明介紹,漢王科技一方面通過推出適用於垂直行業的綜合解決方案來全方位滿足場景需求,例如推出園區管理綜合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與其他創新技術融合,滿足不同場景客戶更豐富的需求,例如推出基於人臉+步態識別滿足更高精準度的身份認證。

近年來,隨着大模型技術站上風口,基於大模型訓練,人臉識別技術也迎來革新機會。

雲從科技方面表示,人臉識別是機器視覺的一個分支技術,雲從科技正在致力於研發語言、視覺、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閉環,讓用戶獲得更完善的應用體驗。基於雲從從容大模型,雲從科技發佈了AI精靈(AI-Agent)雲月,雲月不僅具備高度的擬人化呈現,在形象、動作和智力層面都更接近於真人水平,能夠聽懂、看懂、有記憶、自學習,與人進行自然交互。

大模型熱潮下,與雲從科技同樣選擇依託於大模型技術尋求拓展成爲行業共識。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公司宣佈推出視覺大模型,視覺大模型性能的不斷提升,則革新着人臉識別技術在準確性、魯棒性等層面提升。

在格靈深瞳11月27日的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董事長趙勇表示,公司將把握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發展趨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其他先進技術深度融合,結合社會生產生活的各類應用場景,打造廣泛、高效、易用、可信賴的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公司將在已有的計算機視覺領域知識和數據積累基礎上,開發自主可控的多模態大模型和全新形態的複雜AIGC系統,結合圖像理解、自然語言處理、三維重建技術等多模態任務與數據,爲用戶輸出更準確優質的內容。”趙勇說道。

大模型能否帶動相關公司“二次起飛”,令人拭目以待。

張麗婭 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