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張益銘    

12月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推進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了剛剛發佈的《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有關情況。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朱民表示,《總體方案》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穩步擴大金融服務開放提供了有利條件。

主動對接高標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

唐文弘介紹,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範區,是《總體方案》賦予的重要任務,既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主動作爲,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爲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的實際行動,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發展,也將惠及世界。總的來看,主要有三方面的新突破、新提高。

第一,以更高水平壓力測試推進制度型開放。這次試點主動對接高標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率先構建與之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在貨物貿易領域實現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在服務貿易領域深化金融服務等領域開放,在數字貿易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在知識產權領域提升全流程保護水平,將有力促進商品、技術、資金、數據等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動,增強對國際商品和資源要素的吸引力,爲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

第二,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推動深層次改革。近年來,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不斷發展演進變化,從關稅、非關稅壁壘等“邊境”規則拓展至更廣泛的“邊境後”規則。這次試點的80條措施中,有一半以上涉及“邊境後”規則,主要包括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實施高水平環境保護措施等方面,通過開展深層次改革創新,爲推進國內重點領域改革探索路徑。

第三,以更廣領域試驗探索助力高質量發展。這次試點着重聚焦促進數據跨境流動、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培育貿易新模式新業態、推進貿易數字化、優化貿易管理方式等重點問題,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大膽探索,這將有利於打通前後端、上下游、各環節,實現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賦能高質量發展。

豐富人民幣計價的跨境資產轉讓品種

會上,有記者提問,《總體方案》對金融領域擴大開放作出了一系列的試點安排,請介紹相關金融舉措有何特點?這將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何作用?

朱民表示,擴大金融服務對外開放是《總體方案》賦予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將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供有利條件。具體來看,這次《總體方案》中的金融服務擴大開放舉措有三個特點:

一是拓寬數字金融服務在國際經貿往來中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加強前沿技術在電子支付、跨境資產管理等領域的具體運用,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貿易領域的應用場景。加強金融數據要素的價值實現,在國家數據傳輸安全管理框架下開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爲內外資金融機構在滬開展集團化協同經營提供便利。

二是助力經營主體提升統籌配置境內外資金的能力。通過優化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提升自由貿易賬戶系統功能,進一步優化上海總部經濟跨境投融資服務水平。支持金融機構進一步對標國際慣例,在金融監管部門指導下探索放寬非居民併購貸款限制,爲各類主體開展“走出去”和“引進來”業務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金融服務。

三是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和產品面向國際的服務水平。主要是建設再保險國際板,實現我國再保險市場由“單項開放”向“雙向開放”轉型升級。加大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人民幣計價的跨境資產轉讓品種、開展國際商業保理業務,更好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國際市場展業活動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朱民說,下一步,上海將結合《總體方案》的落實,進一步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服務能力,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在滬開展業務,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注入新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