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美東時間12月6日,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宣佈迄今爲止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谷歌大模型Gemini 1.0 版正式上線。Gemini是原生多模態大模型,是谷歌大模型新時代的第一步,它包括三種量級:能力最強的 Gemini Ultra,適用於多任務的 Gemini Pro,以及適用於特定任務和端側的 Gemini Nano。

皮查伊官宣推文發佈後,馬斯克也在下面評論稱,“(Gemini)令人印象深刻”。當天,谷歌還發布了一條約6分鐘的延時演示視頻,展示Gemini的多模態功能(例如,口語對話提示與圖像識別相結合)。截至發稿,該視頻在YouTube上已經收穫141萬次觀看。

然而,Gemini發佈才一天,外界已開始有聲音指控谷歌對Gemini的性能“造假”。

其中,彭博社一篇專欄文章就表示,谷歌在一段演示視頻中歪曲了Gemini的AI性能。專欄作家帕米·奧爾森(Parmy Olson)認爲,在谷歌發佈的這段視頻中,Gemini似乎非常強大,但有點過於強大了。對此質疑,谷歌回應時承認,這段關於Gemini性能演示的視頻並不是實時的,而是使用了原始鏡頭中的靜止圖像幀,然後編寫了文本提示,以便讓Gemini做出回應。

6分鐘演示視頻引質疑

奧爾森認爲,Gemini的演示視頻確實非常令人印象深刻。Gemini能夠僅憑一些毫無規則的點就可以推斷出繪製內容是一隻螃蟹,顯示出谷歌DeepMind人工智能實驗室多年來訓練的大模型推理能力。不過,奧爾森指出,谷歌這段視頻中展示的Gemini所具備的一些功能並不是其獨有的,ChatGPT Plus也具有類似的推理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6分鐘的視頻中,Gemini似乎能夠快速識別圖像,並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做出反應。然而,如果用戶點擊發布在YouTube上的這段視頻的描述,谷歌寫了一個重要的“免責聲明”,稱“爲了達到Gemini的演示目的,延遲已經被人爲減少,Gemini的輸出時長也爲了簡潔而被縮短。”這意味着,Gemini實際回答每個問題所花費的時間要比視頻演示中的更長。

機器學習講師Santiago Valdarrama在X平臺上發文暗示,谷歌上述視頻的“免責聲明”似乎“展示的是精心挑選的好結果,不是實時錄製而是剪輯的。”他直言,“這就是誤導,任何參與到其中的人都應該感到尷尬。”

此外,谷歌公佈的MMLU多任務語言理解數據集測試顯示,Gemini Ultra不光超越GPT-4,甚至超越了人類專家。然而,不少業內專家發現,在MMLU測試中,Gemini Ultra的結果下面有灰色小字標CoT@32,代表使用了思維鏈提示技巧、嘗試了32次後選取最好結果。而作爲對比的GPT-4,卻無提示詞技巧,且只嘗試了5次。

否認造假,Gemini負責人稱只是爲了簡潔縮短了反應時長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中稱,公平地說,這並不是大型科技公司首次對其產品演示視頻進行剪輯處理,除了谷歌外,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爲了避免現場演示帶來任何技術性問題,都會稍微對視頻進行調整,這也非常普遍。

但對於視頻“造假”一說,谷歌堅決予以否認。谷歌DeepMind和深度學習的副總裁、Gemini聯合負責人奧里奧爾·維亞萊斯(Oriol Vinyals)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解釋了Gemini演示視頻的製作過程:性能演示視頻不是實時的,而是使用了原始鏡頭中的靜止圖像幀,然後編寫了文本提示,並要求它通過預測來做出回應。

“視頻中的所有用戶提示和輸出都是真實的,只是爲了簡潔而縮短了(Gemini的反應時長)。這個視頻展示了使用Gemini構建的多模式用戶體驗,我們製作它是爲了激勵開發者。”維亞萊斯強調。

奧爾森對此卻並不買賬。她在專欄文章中寫道:“這與谷歌描述的完全不同——谷歌稱,任何人都可以與Gemini進行流暢的語音對話,因爲Gemini可以實時觀察周遭世界並做出反應。”

她同時指出,谷歌官方發佈的Gemini各模態性能顯示,Gemini Ultra(下圖中藍色部分)在9項標準基準測試中的7項都優於GPT-4。這些基準測試往往用於測試人工智能模型在高中物理、專業法律和道德場景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在大多數基準測試中,Gemini Ultra只比OpenAI的GPT-4高出幾個百分點,有些甚至不到1個百分點。奧爾森認爲,換句話說,谷歌這個所謂的頂級人工智能模型只對OpenAI一年前完成的工作進行了有限的改進。

需要指出的是,谷歌的6分鐘Gemini演示視頻並沒有說明演示的模型是Gemini Ultra。

奧爾森認爲,一年前,谷歌這個“笨拙的搜索巨頭”被OpenAI的ChatGPT打了個措手不及,此後便一直希望趕上生成式人工智能這股浪潮。谷歌希望通過強大的營銷讓人們記住,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之一,並且比其他任何人都能獲得更多的數據。但從技術角度來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谷歌仍然落後於OpenAI。

不過,在科技行業,誰也不能保證一直一帆風順,屹立不倒。早期的手機霸主諾基亞黑莓就是例子。在蘋果推出功能更強大、更受歡迎的產品iPhone後,諾基亞和黑莓的市場份額便迅速被搶走。而在軟件領域,市場的成功則來自於擁有最強大性能的系統。

(責任編輯:朱曉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