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礼仪之邦,随礼的事情,总是连绵不断。

作为老人,要多研究随礼的方式,在生活圈里做出榜样。

正确的随礼方式,不仅能留住人情,更能用礼金帮助到亲戚朋友,往后还能影响到子孙的社交关系。

以下六句古训,老人们需要读懂,并且用起来。

01

“人情堪比债,一代传一代”:通过随礼互动,帮助子孙留住靠谱的人脉资源。

老一辈的人际交往,是可以往后延续几代人的。

我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当过摆渡人,也做过小生意。

爷爷和隔壁镇的刘大爷结拜为兄弟,之后两家人的子孙也互相交往。

几年前,我去深圳,找到刘大爷的孙女,就得到了介绍工作等帮助。

我和刘大爷的孙女,没有直接的礼尚往来。但是我们谈起祖辈的交情,都深有感触。在祖辈的交往中,我们也早就认识了。

爷爷家不富有,平时去走亲戚,多半是带点红薯干、茄子皮、豆角等。刘大爷家在镇上,没有种地,做生意,就回敬一些饼干、棉鞋等。

选择一部分亲戚朋友,成为“世交”,对于家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02

“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遇到亲友的白喜,要主动随礼,并且人要到场。

结婚、寿宴、升学宴等,都属于红喜,因此很多人只是给红包,人不会到场。这一类的喜事,要等对方通知,然后去赴宴。

若是有老人过世,属于白喜。这样的情况,不一定等对方通知,应该尽快去随礼,并且人要到场。

白喜,意味着要人帮忙干活,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除了吃喝,还要安排落葬的事情。

若是有条件的话,老人过世之前,也多去探望,对有病、穷困的老人,给一个大一点的红包,也能解决一些医药方面的困难。

人老了,见一面少一面,别总是以为来日方长。能见最后一面,也是莫大的欣慰。

03

“知礼不如随俗”:随礼之前,搞清楚当地的习俗,避免格格不入。

亲戚朋友很多,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居住。随礼的方式,也有很大差距。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隔壁村,隔壁乡,都有可能有新的风俗,去参加宴席之前,要多问一问,避免出洋相。

比方说,我居住的地方,在城里办婚宴是一顿饭;在郊区,家中自办婚宴是三天,吃三四顿饭。婚宴当天的主场要给红包,其他几顿饭要给敬酒的小红包。

作为长辈,随礼准备不足,也许就会尴尬,一些嘴多的亲戚,也会说嫌弃话,彼此都会不舒服。

0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贪婪的人,尽量少随礼,甚至断交。

不是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值得交往,有的人本是小人。我们应该看透,并且适度冷漠。

把酒席变成了敛财的机会,那么你就可以视而不见了。

我的一个同学,女儿出生、女儿周岁,家里买房,开店铺,换店铺,父母过生日,娘家父母过生日,都喊喝酒,在三年时间里,办了五次喜宴。

简简单单地吃顿饭,还是可以接纳的,小事也使劲操办,肯定会让人讨嫌。

就是兄弟姐妹之间,遇到只懂得收礼,回礼特别少的情况,也要适当提醒。不要因此就败坏了规矩,破坏感情。

人品很差的人,平时坑蒙拐骗,也不赡养老人,处处算计别人。你就不要和他交往了,一把年纪的你,也不在乎少这样一个熟人。

05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学会向弱者多随礼,真正给人帮助。

去结交城市里的俗人,不如去结交山里的老翁,不要“嫌贫爱富”。

一方面,老翁很讲礼数,交流起来更加温暖。一方面俗气的人,根本不会记住你的人情。

做人,也要学会冷庙烧香的套路。平时对穷苦的人好一点,等他有出息的时候,才会帮助到你。

莫欺少年穷的道理,老人也是要牢记的。

亲戚朋友之中,或者他们的子女有困难,但是很有理想,应该帮一把。帮助亲戚家读书的 孩子,肯定是没有错的。

通过升学宴,开学时候的问候等机会,送上礼金给读书人,这份恩德,就温暖人的一辈子。也体现了你这个长辈的真心爱护。

06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长期不互动的人,就别去随礼、凑热闹了。

自古以来,随礼讲究的是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所有的爱,都是双向奔赴的。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某些亲戚朋友,喊你喝酒,你去了,但是你喊他喝酒,他不来。那么你就是被他看不起了。

有的亲戚朋友,有喜事就想到你,平时都不理会你,也不交往。他的联系方式,平时是找不到的。这样的感情,也太马虎了。

一些多年不交往的,都变得陌生了,走散了就算了。尤其是在千里之外的人,以后也大概率不会交往了,前行去随礼,显然多余。

07

随礼,是给一个红包,也是实打实地花钱。

若是感情好,随礼 还可以是一些土特产,一些字画等。

随礼的根本是为了促进感情,还是富有的人帮助穷苦的人,大家一起凑钱办大事。

千万不要把随礼当成“东西交换”,好像做生意一样。

人情是金钱也买不到的,但是和金钱息息相关,规则对了,人情就旺盛了。

人老了,懂得随礼,德高望重。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