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禮儀之邦,隨禮的事情,總是連綿不斷。

作爲老人,要多研究隨禮的方式,在生活圈裏做出榜樣。

正確的隨禮方式,不僅能留住人情,更能用禮金幫助到親戚朋友,往後還能影響到子孫的社交關係。

以下六句古訓,老人們需要讀懂,並且用起來。

01

“人情堪比債,一代傳一代”:通過隨禮互動,幫助子孫留住靠譜的人脈資源。

老一輩的人際交往,是可以往後延續幾代人的。

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當過擺渡人,也做過小生意。

爺爺和隔壁鎮的劉大爺結拜爲兄弟,之後兩家人的子孫也互相交往。

幾年前,我去深圳,找到劉大爺的孫女,就得到了介紹工作等幫助。

我和劉大爺的孫女,沒有直接的禮尚往來。但是我們談起祖輩的交情,都深有感觸。在祖輩的交往中,我們也早就認識了。

爺爺家不富有,平時去走親戚,多半是帶點紅薯幹、茄子皮、豆角等。劉大爺家在鎮上,沒有種地,做生意,就回敬一些餅乾、棉鞋等。

選擇一部分親戚朋友,成爲“世交”,對於家業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02

“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遇到親友的白喜,要主動隨禮,並且人要到場。

結婚、壽宴、升學宴等,都屬於紅喜,因此很多人只是給紅包,人不會到場。這一類的喜事,要等對方通知,然後去赴宴。

若是有老人過世,屬於白喜。這樣的情況,不一定等對方通知,應該儘快去隨禮,並且人要到場。

白喜,意味着要人幫忙幹活,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除了喫喝,還要安排落葬的事情。

若是有條件的話,老人過世之前,也多去探望,對有病、窮困的老人,給一個大一點的紅包,也能解決一些醫藥方面的困難。

人老了,見一面少一面,別總是以爲來日方長。能見最後一面,也是莫大的欣慰。

03

“知禮不如隨俗”:隨禮之前,搞清楚當地的習俗,避免格格不入。

親戚朋友很多,大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居住。隨禮的方式,也有很大差距。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隔壁村,隔壁鄉,都有可能有新的風俗,去參加宴席之前,要多問一問,避免出洋相。

比方說,我居住的地方,在城裏辦婚宴是一頓飯;在郊區,家中自辦婚宴是三天,喫三四頓飯。婚宴當天的主場要給紅包,其他幾頓飯要給敬酒的小紅包。

作爲長輩,隨禮準備不足,也許就會尷尬,一些嘴多的親戚,也會說嫌棄話,彼此都會不舒服。

04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對於貪婪的人,儘量少隨禮,甚至斷交。

不是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值得交往,有的人本是小人。我們應該看透,並且適度冷漠。

把酒席變成了斂財的機會,那麼你就可以視而不見了。

我的一個同學,女兒出生、女兒週歲,家裏買房,開店鋪,換店鋪,父母過生日,孃家父母過生日,都喊喝酒,在三年時間裏,辦了五次喜宴。

簡簡單單地喫頓飯,還是可以接納的,小事也使勁操辦,肯定會讓人討嫌。

就是兄弟姐妹之間,遇到只懂得收禮,回禮特別少的情況,也要適當提醒。不要因此就敗壞了規矩,破壞感情。

人品很差的人,平時坑蒙拐騙,也不贍養老人,處處算計別人。你就不要和他交往了,一把年紀的你,也不在乎少這樣一個熟人。

05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謁朱門不如親白屋”:學會向弱者多隨禮,真正給人幫助。

去結交城市裏的俗人,不如去結交山裏的老翁,不要“嫌貧愛富”。

一方面,老翁很講禮數,交流起來更加溫暖。一方面俗氣的人,根本不會記住你的人情。

做人,也要學會冷廟燒香的套路。平時對窮苦的人好一點,等他有出息的時候,纔會幫助到你。

莫欺少年窮的道理,老人也是要牢記的。

親戚朋友之中,或者他們的子女有困難,但是很有理想,應該幫一把。幫助親戚家讀書的 孩子,肯定是沒有錯的。

通過升學宴,開學時候的問候等機會,送上禮金給讀書人,這份恩德,就溫暖人的一輩子。也體現了你這個長輩的真心愛護。

06

“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長期不互動的人,就別去隨禮、湊熱鬧了。

自古以來,隨禮講究的是互動,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所有的愛,都是雙向奔赴的。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某些親戚朋友,喊你喝酒,你去了,但是你喊他喝酒,他不來。那麼你就是被他看不起了。

有的親戚朋友,有喜事就想到你,平時都不理會你,也不交往。他的聯繫方式,平時是找不到的。這樣的感情,也太馬虎了。

一些多年不交往的,都變得陌生了,走散了就算了。尤其是在千里之外的人,以後也大概率不會交往了,前行去隨禮,顯然多餘。

07

隨禮,是給一個紅包,也是實打實地花錢。

若是感情好,隨禮 還可以是一些土特產,一些字畫等。

隨禮的根本是爲了促進感情,還是富有的人幫助窮苦的人,大家一起湊錢辦大事。

千萬不要把隨禮當成“東西交換”,好像做生意一樣。

人情是金錢也買不到的,但是和金錢息息相關,規則對了,人情就旺盛了。

人老了,懂得隨禮,德高望重。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