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岐黃薪火,一個有質地有溫度的公衆號

艾御享堂


葶藶子爲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種子。味苦、辛,性大寒。對於鼾症,張仲景曾說:“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傷寒論》第6條)。這就說出了鼾症者的共同特徵:多汗、肥胖、寐佳;鼾至深處,喉嚨和息道被一過性痰瘀阻塞,以至都說不出夢話來。筆者遍查古代文獻,竟未發現有關鼾證治療方面的論述。



以葶藶子治療鼾證,古代文獻也並無記載。打鼾不僅會導致頭昏頭痛、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還會導致心理壓力過重,睡眠精神緊張。如果任其發展,還可能影響到人際關係的緊張。

鼾證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者主要病機爲痰溼、瘀血阻竅,臟腑功能失調,鼾症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如肥胖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使脾失健運,聚溼生痰,致體態臃腫,痰溼上阻氣道,肺氣不利,呼吸功能失常,出現鼾聲如雷、呼吸暫停。

虛證者主要病機也與痰溼有關,其鼾聲多低沉,夜間常被痰瘀憋醒,伴有神疲乏力,夜尿頻多,盜汗,記憶力下降,腰膝痠軟等。治療鼾證主要應從痰溼入手。
在多年的臨牀中,筆者發現治療鼾證應首選葶藶子、神曲。因葶藶子具有良好的瀉肺祛痰功用。《金匱要略·痰飲咳喘病脈證並治》中,有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支飲不得息”的記載,因而葶藶子是治療飲邪阻於胸膈而致痰涎雍塞,肺氣不利,胸悶喘咳,呼吸困難的要藥。

平時鼾聲不是很嚴重者,可以用葶藶子15g、大棗20g煎水或泡水飲服,堅持應用1周。臨牀應用中,將葶藶子與大棗配伍應用,既能達到瀉肺作用,又能防止葶藶子的峻烈而傷正。從現在使用情況來看,此藥對於咳喘痰多,痰涎壅盛者效果很好。據黃宮繡《本草求真·卷五》記載,葶藶子的瀉水作用很強,可大瀉肺中水氣,藥力不亞於芒硝大黃。

臨牀使用葶藶子時也並不一定要配伍大棗,只是在身體虛弱的情況下配伍大棗可以防止損傷正氣。筆者體會,以葶藶子配伍半夏、炒白朮、石菖蒲、焦神曲後治療鼾證效果更佳。臨牀治療咳嗽、喘息,葶藶子應爲首選,其較杏仁止咳平喘作用迅速。有泡沫痰涎時更應選用葶藶子;若喘息症狀較重,還可以加大劑量,用至20~25g。

葶藶子上可瀉肺,下可利水,用於水氣不行之水腫脹滿,尤善治胸腹積水。如逐水破結,治心胸水飲之大陷胸丸(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治腹部水腫之己椒藶黃丸;均取葶藶子瀉水,以治胸腹部水飲病證。古代本草記載:'葶藶子瀉水作用強,此藥即使稍大劑量(一般20g)也未僨事。

現代人鼾症者較爲普遍,一般也多在睡眠時纔出現,鮮少危及生命,故常常被人忽略。其實鼾證是健康的大敵,久鼾成病,打鼾使睡眠呼吸反覆暫停,可造成大腦血液缺氧。研究表明:有打鼾習慣的中老年患者中,出現阿爾茲海默症與帕金森綜合徵的幾率明顯增高。小兒鼾證也會妨礙身體發育,影響智力以及大腦反應速度等。可見鼾症已經不再僅僅是是一種生活習慣那麼簡單,打鼾有礙健康,鼾症需要治療。

1、痰溼阻滯
痰是津液凝聚所致,胖人多痰溼,體內痰溼重就會影響到肺的宣降功能,氣機不暢,痰阻氣道,睡覺時就愛打鼾。

2、飲食不當
嗜食大魚大肉,“魚生火,肉生痰”,這些食物過食後脾胃消化不了,就會形成痰溼影響氣道,出現打鼾。飲酒之後有少數人也出現打鼾現象。

3、氣機不利
多食少動,痰濁內鬱,阻塞脈絡,肺的宣降氣機功能失常,就會打鼾。

4、睡姿不對
因枕頭高度或睡覺姿勢不對,導致氣道不利出現打鼾。對於輕度鼾證者,只要把仰臥姿勢變成側臥躺,再適當調節就可減輕症狀。
西醫學認爲打鼾的因素有多種:如①舌頭肥大。②咽部異常。③肥胖。④鼻部異常。⑤遺傳等等。

治療體會
古今用中藥治療鼾症者鮮見,通過多年臨牀,筆者總結出一首治療鼾症的驗方。今天就與老鐵們分享如下:

組成:葶藶子15g,牛蒡子15g,半夏15g,炒白朮15g,茯苓20g,石菖蒲15g,焦神曲15g,竹茹15g,澤瀉10g,黃芩10g,蒼耳子10g,辛夷10g,炒杜仲15g,丹蔘20g,合歡皮15g。

方歌:葶藶止鼾蒼牛子,苓術芩夏杜辛夷,丹澤竹茹神曲用,合歡菖蒲併入宜。
功效:祛痰利咽,通竅止鼾。主治多種鼾症,如久治不愈性鼾症。慢性肥厚性鼻病,後鼻道阻塞性病變。

用法:水煎服,或熬製成膏滋服用,尤以熬製膏滋爲好。
加減:治療鼾症尤其要注意化痰,臨牀還可以適當加用化痰之品,如陳皮、天南星、旋覆花等。注意:胸部受壓會妨礙呼吸,所以打鼾的人不妨試試改用低枕頭。

體會:治療鼾症應將祛痰放在首位,鼾症的病位在咽喉,主要是痰溼內阻,祛痰乃是重點,祛痰目的就是要宣通鼻竅。治療鼾症當以祛痰、補腎、通竅、利咽爲基本大法。筆者體會葶藶子乃是治療鼾症的要藥,其瀉肺除飲之功效首屈一指。鼾症因痰飲停留,滯於咽喉,導致呼吸不暢而現鼾聲不已,其無論何種原因致鼾,葶藶子也是首選。
經過配伍可以應用於各種痰證,痰熱、痰溼、痰飲、痰滯所致多種病證均可以使用。神曲可以重用,有時用到50g。此二藥治療鼾症必不可少。鼻者,咽之門戶。宣通鼻竅,利於痰涎消除,故用牛蒡子清利咽喉。蒼耳子、辛夷、石菖蒲宣通鼻竅。

半夏、竹茹乃化痰要藥,兩者一溫一寒,協同配伍,有利痰涎消除。茯苓、澤瀉利水溼,防止痰溼留戀加重痰證。治療鼾症應兼顧脾腎,故用杜仲補腎,白朮、神曲健脾,以利於運化。丹蔘、合歡皮活血。黃芩起反佐作用,諸藥配伍,達到通利咽喉,化痰除鼾之功效。預防調攝。

1、枕頭不宜太高。通常以高約10cm(約1拳頭高)爲宜,不宜軟枕頭。要選擇軟硬適度的枕頭。因躺下去頭很容易向後仰,使喉部肌肉過度緊張,從而加重打鼾的程度。2、睡眠側臥爲宜。因仰臥與俯臥會讓呼吸道不順暢,而側臥時,比較而言不會堵塞呼吸道。尤以右側臥位爲宜,避免在睡眠時舌、軟齶、齶垂鬆弛後墜,加重上氣道堵塞。有效保持晚上睡眠時氣流的通暢,最大限度減輕睡眠呼吸暫停。

3、睡前保持平靜。睡前的活動最好以柔緩爲主,不要讓情緒太過激昂,不做刺激性活動。
4、避免菸酒嗜好。吸菸能引起呼吸道症狀加重,飲酒加重打鼾、夜間呼吸紊亂。尤其是睡前飲酒不好。

5、注意減肥瘦身。胖人打鼾是瘦人的3倍,所以體重過重的要注重瘦身。
6、晚餐不宜太飽。因飽食後需要大量胃液血液參與到消化,腦部供血就會受到影響,而影響到睡眠。保持七八分飽,控制零食。控制過鹹或油膩食物,有利於瘦體瘦身。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非專業醫生
請勿試針試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