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我的基金已經跌了30%了,還能回本麼?我該咋辦?”一則“靈魂發問”問出了不少基民們的心聲,在螞蟻理財社區的問題熱搜榜上顯得尤其“顯眼”。

“我的基金已經跌了30%了,還能回本麼?我該咋辦?”一則“靈魂發問”問出了不少基民們的心聲,在螞蟻理財社區的問題熱搜榜上顯得尤其“顯眼”。

目前,該問題瀏覽量已經突破了38萬,超2700人跟問了這一問題,超80位基金經理參與回答,其中出現了匯添富基金胡昕煒、財通基金金梓才、中泰資管姜誠、萬家基金喬亮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的身影,“大咖”們紛紛給基民們做起了“心理按摩”。

基金經理虧了40%?

大咖上陣“心理按摩”

近期,螞蟻理財社區上,一條“我的基金已經跌了30%了,還能回本麼?我該咋辦?”的問題衝上了問題熱議榜。

“我買的基金中也有下跌40%的……”景順長城基金基金經理張曉南寫道。

接着他從指數基金的角度分析道,如果買的是寬基或市場指數,則要尊重經濟發展週期,在擴張期加倉而在緊縮期降倉。如果買的是行業主題型基金,那就需要分析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對於週期性行業或夕陽產業,可能就要做出判斷及時止損了。”

匯添富基金基金經理胡昕煒坦言,今年以來市場投資難度確實比較高,對於投資者短期投資體驗來說,確實是不友好的。這種時候,首先還是要先保持冷靜,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非理性操作。他接着鼓勵道:“立足市場本身來看,目前市場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經濟正溫和復甦,或許轉機已經不遠。黎明前的黑暗最爲難熬,大家可以再堅持一下。”

“回本不應該是投資基金的目標,長期獲得合適的回報纔是。”中泰資管基金經理姜誠寫道,“要找到良好的基金,需要做一些基本面研究,比如基金經理的投資框架的完整性、投資動作與投資框架的一致性,還有糾錯意願等。符合框架完整、知行合一和知錯能改這三個標準的基金經理,大概率能做到良好了。如果目標再低一點,找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長期回報能跑贏市場即可。”

萬家基金基金經理喬亮說:“需要先判斷一個大邏輯,那就是基金所投的方向有沒有明顯的瑕疵,或者說長期基本面有沒有問題。如果都沒有,且這筆錢並非急用,我是不建議大家此時選擇割肉的。或許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不斷攤薄成本,待市場回暖。”

財通基金基金經理金梓才認爲,伴隨着與活躍資本市場相關、穩增長相關政策的陸續釋放,市場在逐步完成震盪築底的過程,有望逐漸企穩、恢復中長期向上的趨勢,市場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靈魂發問”仍在繼續

陪伴式投教服務廣獲好評

其實,與“我的基金已經跌了30%了,還能回本麼?我該咋辦?”類似的“靈魂發問”在螞蟻理財社區還有很多,例如,“心態容易爆炸該如何買基金?”“如何看待基金經理對行情的判斷,但經常被打臉這件事?”“對基金已經失望了,想問問基金經理自己現在還在買基金嗎?”……

上述每條“直擊靈魂”的拷問,都吸引來了不少基金經理參與作答。基金經理或通過“共情法”安慰基民,或通過“說理法”向基民理性分析市場環境與買基操作,不少基金經理幽默風趣的答案收穫了不少好評點贊。

縱觀整個“基金經理請回答”板塊的問題,提問方向包含但不限於行業賽道類問題、泛財經類問題、熱點類問題等。通過邀請基金經理回答的功能,基民們可以實現與基金經理的直接對話,問出心中最想問的問題。

此外,另一代銷巨頭天天基金也推出了類似欄目,創建了“基金經理答疑團”話題。值得一提的是,圍繞近期被業內熱議的ETF類產品,天天基金還特設了“指數專場”,指數基金經理們將不定時“空降”答疑。

在近兩年市場震盪環境下,越來越多基金經理從幕後走到臺前,直面基民答疑解惑。“基金經理陪伴式投教欄目的推出是一種不錯的創新方式,在基金經理做好本職工作之餘,以及合規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實現機構與投資者之間更好的交流與溝通,不少公募機構仍在這方面探索更多路徑。”滬上一家公募的電商業務負責人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