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脾胃病,老胃病,一直治不好,多是命門的火太弱了,簡單點來說就是,腎中的陽氣太少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

前段時間,我接診的一個患者,胃病已經有好幾年了,平時也沒少看醫生,但多是效果不大。喫藥的話情況,會減輕,但時間一長,就又容易出現了。

據瞭解,患者天天都是覺得沒有胃口,肚子脹氣,喫什麼都不消化,還總是覺得胃裏有隱痛感,胃裏發涼,喜歡喝熱水,而且平時很怕冷,一喫點涼的就容易拉肚子。

看他的舌象發現,舌頭顏色很淡,舌苔薄白,尤其是舌根處的位置舌苔厚膩,已經看不出舌頭的底色了。

根據他的這些情況,診斷他爲脾腎陽虛,寒溼重,所引起的。

而他看了那麼長時間的胃病,一直沒有好轉的原因,就在於此,因爲從以前醫生給他開的方子中可以發現大部分是一些補脾陽的藥物。

而他是屬於脾腎陽虛的情況,像這種情況只單純的補陽,是沒有太大效果的,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喫了那麼多藥,但總是喫藥時情況減輕,不喫藥又容易復發的原因。

那麼這時想必會有人覺得疑問,爲什麼說要去給這個患者補腎陽呢?

我們要想想脾和腎的關係,它們一個是先天之本,一個是後天之本,二者是相互依賴的,脾陽需要腎陽的溫煦作用纔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從而給身體的各個臟腑提供能量。

如果腎陽不足了,脾陽失去溫煦,消化能力下降,這時就容易引起胃痛,肚子脹氣等情況的出現。

那麼對於患者的這種情況,想要根治就要脾陽,腎陽一起補,不過由於他因爲脾腎陽虛,導致體內的寒溼偏重,所以在脾腎同補的時候,也要兼顧祛寒溼。

於是給他開方,附子,茯苓,白朮,生薑,澤瀉,肉桂,芍藥等,方中的附子,生薑,肉桂來補脾陽,助腎陽,白朮等來健脾祛溼,澤瀉可以把體內多餘的水溼通過小便排出去,這樣一來,脾腎的陽氣足了,寒溼也祛除了,脾胃的功能就可以得到恢復。

於是囑服兩個療程,兩個療程以後,反饋,情況減輕不少,胃痛,肚脹的情況好轉,於是二診的時候,加減了藥物,服一個療程,隨後患者反饋,情況基本好轉,喫嘛嘛香。

隨後隨訪,胃病沒有在復發。

所以在治病的時候,找到根源很重要,要學會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整體的辨證,才能更好的爲患者解決難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大家身體健康,我們下期再見。#中醫##中醫養生#

脾胃病一直治不好 其實就是腎陽太弱了 這一招 補命門之火 斷胃病之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