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一霸氣複姓,聽着脊背發涼,史書上只出現一次,如今已滅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在我們通常的理解中,姓是祖宗下來的,而名則是父母給起的。確實如此,但就姓氏而言它還有更深遠的含義。姓氏最初的起源是基於“天道”對原始宗教、圖騰和祖先的崇拜,後來才逐漸的演化成爲了家族血緣關係的象徵。

在秦漢之前姓和氏是分開的,史料記載:“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意思就是說姓是不變的,不可以輕易改變的。而氏是可以由子孫跟隨封地或者職位自己去更改的。

而秦漢之後,姓和氏合併。所有更改後的氏全都變成了唯一的姓,因此後來纔有了那麼多的姓氏,而且即使在秦漢之後,要改自己的姓氏也很容易,反正在古代又沒有身份證錄入系統。因爲逃避戰亂或者仇家而改姓氏也簡單。

而在中國除了最古老的上古八大姓,其他絕大部分姓氏都是演支出來的,這上古八大姓分別就是姬、姜、姒、嬴、妘、嬀、姚、姞。

其中姬姓演化出來的姓氏最多,姬姓是黃帝的姓氏,而姜姓是炎帝的姓氏。”而後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祖先,都是被當作是黃帝的後人。

他們都以姬爲姓,然後分佈出不同的氏,最終形成中國大多數姓氏,比如說周姓、吳姓、鄭姓、王姓,曹姓等411個人口衆多的姓氏都是以姬姓直接演化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了兩萬多個姓氏,有的姓氏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多。但是有的姓氏卻越來越少,甚至於最後走向了滅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比如說今天要說的這個“屠門”姓。屠門用現代漢語來理解,那就是“屠殺滿門”,聽着令人脊背發涼。但其實正確的理解應該是“肉市”,也就是賣豬肉的地方。

魯一同《賣耕牛》詩寫道:“原頭草盡不得食,牽牛蹢躅屠門來。”還有五代時期的《唐摭言·怨怒》記載:“昔侯嬴邀信陵君車騎過屠門,而信陵爲之執綏,此豈辱公子耶?”

不過在歷史上,有關於“屠門”姓氏的人記載卻很少,只在《漢書》中出現過:“秦時人屠門高,(漢)杜陵郡人屠門少。”由此可見屠門這個姓氏在漢朝以前就已經出現過了。

據記載,屠門這個姓氏的起源是古時候,有一時代從事屠宰生意的人家,爲了讓顧客覺得自己更加的專業因此,把姓氏改成了屠門。前文提到過漢朝之前的姓氏還不穩定,因此想改姓氏是比較容易的。而“屠門”便是根據職業而更改的一個姓氏,不過後來逐漸的消失了,不過也有專家有不同的觀點。

有專家認爲屠門姓的後人因改做了其他生意,或者是走上了仕途,而“屠門”這個姓氏所代表的含義又不怎麼光彩,因此改成了“屠”姓,沒想到屠姓這一支發展的很不錯,如今在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其中更不乏一些歷史名人,比如說屠遷、屠睢、屠呦呦等人,不過屠門姓卻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