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金融界

12月10日晚間,麗珠集團公告稱,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已同意麗珠集團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分拆麗珠試劑至新三板。同時公告稱,麗珠試劑本次掛牌後,將根據未來資本市場環境及戰略發展需要,擇機尋求在北交所上市。

早在2020年,麗珠集團就已籌劃分拆麗珠試劑上市事宜,不過,彼時選定的上市板塊爲創業板。三年後,麗珠集團於今年11月11日披露公告,終止籌劃麗珠試劑創業板上市並申請在新三板掛牌。

爲何籌備創業板上市三年後決定轉板?據瞭解,麗珠集團以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爲主業,產品涵蓋化學制劑產品、原料藥和中間體、中藥製劑、生物製品、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等。

以2022年全年來看,麗珠集團超五成收入來自化學制劑產品,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收入佔比不及6%。2023年上半年,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收入佔比進一步下滑,僅爲4.45%,而該業務主要由麗珠試劑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麗珠試劑也曾有高光時刻,2020年麗珠集團將分拆計劃提上日程的當年,麗珠試劑業績就因爲新冠檢測產品收入大增。

2020年3月,麗珠試劑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於國內獲批上市,並陸續獲得15個國家與地區的註冊許可。2020年底,麗珠試劑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乳膠法)、麗珠試劑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免疫熒光法),兩款新冠檢測產品又獲CE認證。

業績表現方面,麗珠試劑營收從2019年的7.55億元增至2020年的13.93億元,淨利潤從2019年的1.05億元增至2020年的4.69億元。

不過,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相關收入未能持續保持住增長趨勢,2021年該項業務收入就同比下降了47.64%,業績的波動也爲麗珠試劑登陸A股增添了難度。

如今,隨着市場環境與政策的變化,麗珠試劑這類IVD(體外診斷)企業上市難度進一步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市IVD企業數量曾一度出現小高峯,達17家,而2022年上市企業數量就驟減至7家。2023年至今,也僅有艾迪康一家第三方檢驗所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在外部環境變化下,麗珠集團“退而求其次”,將麗珠試劑掛牌新三板後再轉戰北交所,不失爲理性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麗珠試劑股東構成近日發生了變動。11月17日麗珠集團公告稱,其擬使用自有資金共計6552萬元收購麗珠試劑8%股權,其中,使用4095萬元收購石劍峯所持有的麗珠試劑5%股權,使用2457萬元收購李琳所持有的麗珠試劑3%股權。

上述收購完成後,麗珠集團對麗珠試劑的持股比例由39.42%增加至47.42%,麗珠試劑仍爲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子公司。本次收購前,李琳、石劍峯分別爲麗珠試劑的第二大和第三大股東,收購完成後,李琳仍爲麗珠試劑的第二大股東,石劍峯則退出前三大股東行列。

針對未來工作重點,麗珠集團也曾在2023年半年報中表示,麗珠試劑在研發方面將繼續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分子診斷全自動一體化平臺、結核病防控等戰略方向,並繼續夯實上游原料、自動化設備與診斷試劑的全面佈局,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從源頭確保產品質量與穩定供應。

同樣據麗珠集團半年報,截至2023年6月末,麗珠試劑在研運行試劑項目73項,處於臨牀階段(含評價)的項目11項,變更或技改項目共8項;在研運行設備項目5個。

12月11日收盤,麗珠集團A股、H股股價均有所上漲,總市值近300億元。其中,A股收盤報34.02元/股,收漲1.67%;港股方面,麗珠醫藥收報22.75港元/股,漲幅爲0.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