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壓力之下,2023年是海馬汽車“保生存、促轉型、謀發展”的一年,爲破局突圍,公司選擇聚焦氫能源戰略。

上半年銷量還呈現上升趨勢的海馬汽車,下半年銷量急轉直下。

12月5日,海馬汽車(000572.SZ)公告,11月份銷量合計2001臺/套,同比下降22.77%。本年累計銷量爲22227臺/套,同比下降0.16%。

銷量下跌的同時,海馬汽車也陷入持續虧損之中,公司近7年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逾72億元。

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39億元,同比增長10.64%;淨利潤虧損1.49億元。

公司2021年和2022年扣非淨利潤連續出現虧損,如果今年淨利潤不能扭虧爲盈,公司將再度被“戴帽”,會被深交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多重壓力之下,2023年是海馬汽車“保生存、促轉型、謀發展”的一年,爲破局突圍,公司選擇聚焦氫能源戰略。今年3月,海馬汽車聯手豐田規劃2000氫能車產能。

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成本非常高,但是海馬汽車研發投入並不多。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三季度,海馬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爲2.66億元、2.46億元、2.35億元、1.53億元。

業內認爲,在氫燃料電池技術尚不成熟,研發成本高企,市場規模較小的現狀下,相比其他國內主流車企動輒幾十億甚至百億的研發投入,海馬企業目前的研發投入能否支撐公司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受到質疑。

銷量持續下跌

海馬汽車是國內最早的車廠之一。歷史銷量數據顯示,海馬汽車在2016年達到銷量巔峯,當年曾創下年銷21.6萬輛的佳績。

此後銷量“跌跌不休”,2017年,海馬汽車銷量從上一年的21.65萬輛跌至14.04萬輛,降幅達到35.13%。2018年至2020年,海馬汽車銷量分別爲6.76萬輛、2.95萬輛和1.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88%、-56.41%和-39.66%。

2019年,創辦人之一的景柱任海馬汽車董事長,調整管理組織和結構,加碼氫燃料電池汽車,帶動銷量短暫增長。2021年,公司銷量達2.95萬輛,同比增長67.01%。

到了2022年,海馬汽車銷量又開始走下坡路,全年銷售汽車2.44萬輛,同比下滑17.35%。

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海馬汽車銷量有所回暖,1—6月合計銷售1.72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30.81%,月均銷量爲2867輛。不過,這個趨勢並未持續多久,從下半年開始,公司的銷量又出現大幅下降。7—9月,海馬汽車的銷量連續三個月未破千輛,分別爲532輛、506輛和985輛,同比分別下降67.60%、76.84%、18.19%。

去年9月,海馬汽車發佈了第一款純電MPV7X-E,進一步完善了海馬汽車在純電車型領域的佈局,併成爲海馬汽車“聚焦7座大單品”戰略的最新力作。這款車型卻沒能在市場掀起太大水花,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海馬7X-E終端銷量只有180輛。

虧損賣資產自救

伴隨着銷量下滑,公司的虧損也在迅速擴大。2017年和2018年,淨利潤分別爲-9.94億元和-16.4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超過26億元,“海馬汽車”股票名也變更爲“*ST海馬”。

2021年5月,海馬汽車成功“脫帽”,但好景不長,2022年,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由盈轉虧,從上年的盈利1.12億元轉爲虧損15.74億元。若今年全年海馬汽車的淨利潤繼續錄得虧損,或將面臨再次“戴帽”。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9.14億元,同比增加10.62%;但同期錄得歸母淨利潤虧損1.49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海馬汽車實現營收2.32億元,同比下滑50.19%;歸母淨利潤虧損0.86億元。

此外,公司扣非淨利潤嚴重虧損,海馬汽車2017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0.68億元、-17.09億元、-7.31億元、-14.61億元、-4.33億元、-16.13億元、-2.23億元。近7年,累計虧損逾72億元。

經營虧損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公司產品盈利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在於公司產品銷售規模未達預期。

爲避免被退市,海馬汽車2019年通過“賣房救市”回籠資金。2020年,海馬汽車出售145套房產,當年實現淨利潤8519.6萬元,成功扭虧爲盈,同年6月份順利“摘星”。

爲避免二次“戴帽”,海馬汽車不得不繼續通過售賣資產的方式爲公司“輸血”。

就在三季報披露當天,海馬汽車發佈公告稱,爲進一步聚焦主業並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公司與金盤物業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持有的海馬物業100%股權轉讓給金盤物業,轉讓價格爲2206.62萬元加標的股權過渡期損益。

據公告披露,由於公司與金盤物業屬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根據相關規定,金盤物業爲海馬汽車的關聯法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另外在經濟效益方面,本次交易將給該公司帶來約1565萬元收益,但就目前公司的虧損面來看,此動作或不能讓海馬汽車完全脫離險境。

爲破局突圍,公司選擇押注聚焦氫能源。今年3月,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公司第三代氫燃料電池汽車上搭載運用包括日本豐田第二代Mirai電堆在內的成熟部件及系統,完成整車適應性開發。

根據協議,雙方爭取於2023年投入小批量(200輛)開展示範運營,並於2025年規劃2000輛運營規模。

長期來看,海馬汽車缺乏具有競爭力的主力產品,研發能力不足。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三季度,海馬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爲2.66億元、2.46億元、2.35億元、1.53億元。

近期,工信部發布了關於2022年度傳統汽車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海馬汽車榜上有名,被點名的主要原因是旗下1款車型產品涉及燃料消耗量項目不符合GB/T19233-2020《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