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月10日,現年72歲的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馬丁·英迪克(Martin Indyk)在社交媒體X上提到了一篇關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文章,並要求他立即辭職,以免給以色列帶來更大的危險。

英迪克提到的是《紐約時報》12月10日發表的一篇報道。這篇文章稱,多年來,卡塔爾政府每月都會祕密向加沙輸送數百萬美元用來幫助哈馬斯。對此,內塔尼亞胡不僅接受了,甚至還鼓勵這麼做,這是他“買平靜”(Buying Quiet)策略的一部分,因爲他認爲這筆錢有助於維持加沙的和平,使哈馬斯專注於治理,而非發起鬥爭。但在10月7日的襲擊發生後,這一策略被重新評估了。

“他(內塔尼亞胡)多年來通過卡塔爾向哈馬斯提供資助。在給以色列造成更大損害之前,他需要辭職!”英迪克寫道。

不過,有一位用戶回覆說,衆所周知領導人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但以色列眼下正爲生存而戰。

“我也許會同意你的想法,如果內塔尼亞胡沒有在這場危機中與唯一的朋友拜登產生裂痕的話。”英迪克回覆到,“他不惜一切代價繼續掌權的決心,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明顯而現實的危險。他需要辭職……昨天就應該!”

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在避免造成平民傷亡推動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拜登政府和以色列多有不合。11月18日,拜登投書《華盛頓郵報》,表示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最終應“重新統一”並由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管理。但路透社稱,內塔尼亞胡對拜登計劃提出了異議。“我認爲在我們戰鬥(結束)並做了這一切之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以目前的形式沒有能力承擔對加沙的責任,(不能)交給他們。”內塔尼亞胡說。

《國會山報》提到,英迪克發表此番言論之前,美國利用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阻止了一項呼籲立即實施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草案。安理會13個成員國對該決議投了贊成票,除美國否決外,英國投下了棄權票。 

內塔尼亞胡12月9日在視頻聲明中歡迎美國否決該決議的決定,他還稱,“其他國家也需要明白,不可能一方面支持消滅哈馬斯,另一方面呼籲停止戰爭”,這將有礙於“消滅哈馬斯”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6日,《華盛頓郵報》曾發文分析說,內塔尼亞胡和哈馬斯之間存在着一種“奇怪的共生關係”,並歷經了多年的升級與和解、平靜和混亂。直到如今,他們可能都面臨着結束對權力的控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