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數據顯示,雖然近九成散戶都在虧錢,印度的期貨和期權交易規模不斷推高,已經是標的現貨市場交易規模的400倍以上。同時,高昂的交易成本讓虧錢的散戶痛苦不堪,中產投資者自殺率劇增。

數據顯示,雖然近九成散戶都在虧錢,印度的期貨和期權交易規模不斷推高,已經是標的現貨市場交易規模的400倍以上。分析認爲,這使得財富從實體經濟向金融精英慢慢轉移,而當這種現象產生全面影響時再幹預,可能爲時已晚。

金融市場中不受控制的投機熱潮歷來是各地監管方頭疼的問題,這種情況在印度變本加厲,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此前針對網紅散播投資建議的行爲進行打擊,但顯然已經失敗。雖然有九成的散戶都在賠錢,但散戶對衍生品交易的興趣不減,這是因爲智能手機帶動的遊戲化投資風潮已經形成。

其實,印度的情況並非一直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之前,金融市場和專家並沒有對印度經濟或公衆意見產生很大影響,人們只會把錢存在國有銀行,直接持有股票很罕見。那些有剩餘儲蓄的人會從印度投資信託基金(Unit Trust of India)購買一些票據,可定期獲得投資的20%到25%作爲股息,這也反映出印度中產階級對收益的貪婪程度。

而到1992年以後,印度市場開始接受外國機構投資,出現了電子交易、有保證的結算、用賬戶記錄股票而非紙質股票證書,以及從2000年開始的衍生品交易。

然而,衍生品交易的改革過猶不及。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研究顯示,超過80%從事期權交易的個人交易者是男性,大多是20至30歲見證衍生品交易暴增的年輕人。對於少數賺到錢的幸運兒來說,他們所得的利潤中,有15%到50%用來支付經紀費、結算費、交易所和監管費用以及稅費。至於那89%的虧錢者,交易成本讓他們的痛苦加劇。

《柳葉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14年至2021年間,印度年收入大約在6000至12000美元之間的男性自殺死亡率增加了73%,相比之下,收入比該區間更低或更高的男性的自殺率增幅較小。雖然無法確認股市投機交易失利與自殺之間是否有確切關聯,但很多報道顯示,股市虧錢正在使年輕專業人士感到痛苦和絕望。

在高失業率、工資停滯以及富人炫富報道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輕鬆賺錢的誘惑變得越來越不可抗拒。要求股票經紀人只接受具有充足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已經淪爲表面文章。

分析指出,對個人交易者使用槓桿的准入進行監管,可能是唯一明智的解決方案,但反對者擔憂投資者情緒將受到打擊。印度股市總市值此前突破了4萬億美元,市值成爲全球第五。此外,自2019年以來,印度期貨和期權交易者數量激增了500%,這在疫情以後的全球也是普遍現象,短期合約的期權也是華爾街最熱門的投資工具。

然而,印度與其他市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處。例如,美股市場期待已久的比特幣ETF可能會吸收一些過度的風險投機,但印度的監管和稅收措施使加密貨幣失去了吸引力,壓制了本地數字資產交易所的發展,散戶投機完全落在了股票期權上。

與尚未展示任何社會效用的加密貨幣不同,衍生品的主要好處在於爲投資者提供低成本的套期保值,但淹沒在巨量的流動性中也是不必要的。數據顯示,印度上個月在股指和股票期權上的總交易規模達到了78萬億美元,這比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1780億美元的標的現貨股票交易規模高出了441倍,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主要市場如此失衡。

在印度,每天都會見證一些高交易量合約在到期前一刻的劇烈交易活動中到期,券商正在遊說延長交易時間至當地時間晚上9點,但傳統交易中介方所反對。

分析認爲,如果交易時間延長,短線投機的散戶可能會整天泡在交易app中,中產階級可能會失去平和的心態,交易成本會流向券商和交易所。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