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產品集購網

近日,低迷已久的小麥市場終於迎來了一波反彈,麪粉加工企業不同程度上調小麥收購價格,且覆蓋範圍逐步擴大。當前小麥基本面格局沒有改善,需求終端也仍未回暖,持糧主體面臨的壓力不減,預計在供強需弱的背景下,小麥行情或仍將以震盪反覆爲主,持續上漲阻力較大。

麥價低位回調,上漲幅度有限

小麥價格持續弱勢運行,隨着秋糧收穫上市,小麥市場熱度減退,在反覆震盪的行情中,持糧主體陸續出糧,價格重心已明顯下移。而由於小麥價格低位運行,廠家到貨量不足,又開始小幅上調收購價,且多數企業跟隨上漲。

據市場監測,截至12月10日,各地普麥主流進廠價:山東1.46~1.53元/斤,河北1.47~1.51元/斤,河南1.468~1.52元/斤,安徽1.49~1.495元/斤,江蘇1.48~1.505元/斤,大多數廠家報價較上週小幅上漲0.01~0.02元/斤。

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顯示,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2月中旬,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兩次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並伴有持續降溫,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到湖北中部至蘇皖北部一帶,華北、黃淮強降雨落區重疊,降雪量或將有一定極端性,這將給農產品保供穩價帶來不利影響。

從現貨市場來看,降雪天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物流運輸,進而影響糧商的售糧節奏,屆時企業由於廠庫到貨量減少或繼續提價,但較大的可能是處於無量狀態,售糧主體很少能受益,而天氣轉晴後或形成階段性賣壓,流通量的增加或再度利空略有起色的小麥行情。近期需持續關注天氣變化對市場購銷節奏的影響。

終端表現平平,粉企提價促量

今年以來,國內物價總體呈低位運行態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3%。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4.2%,降幅略擴大0.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31.8%,降幅擴大1.7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下降1.4%。

雖然臨近年底,但是消費回升緩慢,麪粉需求尚未顯現,行業平均開機率略有上漲。截至12月9日,制粉企業特一粉出廠價:華北地區3500~3520元/噸,周環比繼續下降40元/噸;華東地區3400元/噸左右,下跌30元/噸;黃淮地區3460~3480元/噸,穩中有降20元/噸。此輪小麥價格的反彈,有可能是制粉企業提振市場信心的因素,畢竟價格持續下跌不利於穩定麪粉經銷商的心態。

儲備降價銷售,市場交易低迷

儘管各地儲備糧和貿易糧陸陸續續仍在流出,但由於市場需求恢復緩慢,小麥成交情況不甚理想,部分糧庫企業爲了促成交,繼續下調銷售底價。

12月5日,江蘇鶴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4672.891噸2023年江蘇產小麥,全部成交,底價2900元/噸,成交價2930~2965元/噸,成交均價2953.75元/噸;泰州森北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銷售550噸2023年江蘇產“鎮麥”,全部成交,底價2920元/噸,成交價2920元/噸。

12月7日,中央儲備糧揚州直屬庫有限公司競價銷售2019年江蘇產小麥1980噸,底價2900元/噸,成交價2920元/噸(車板價)。

12月8日,中儲糧北京分公司競價銷售2016年至2019年產小麥23500噸,底價2920~2930元/噸,成交21097噸,成交率90%。

小麥採購成交價同步下調。12月6日,受泰興蘇中制粉有限公司委託,南方小麥交易市場採購3000噸小麥,成交1500噸2023年產普通紅小麥,底價3000元/噸,成交價2980~2990元/噸,成交均價2985元/噸。

美麥期價升高,對華銷量增加

進入12月份,我國積極採購超百萬噸美國小麥,繼續提振全球小麥價格,芝加哥小麥期貨升至3個多月高點。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2月7日,本年度迄今美國對華銷售小麥達到207.5萬噸,同比激增236.9%。

近期美麥對華銷量增加,美農報告將2023/2024年度美麥出口預估調高2500萬蒲式耳,至7.25億蒲式耳(合1973萬噸);同時,將中國2023/2024年度(7月至6月)小麥進口調高50萬噸,達到1250萬噸,自1995/1996年度以來第二次超過1000萬噸,較過去10年平均進口量翻番。

從出口報價看,12月7日,美灣軟紅冬小麥報價爲276美元/噸,比一週前上漲10.4%;美國硬紅冬小麥報價爲299美元/噸,上漲3.1%;法國小麥FOB報價爲250美元/噸,上漲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