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實驗室歷時近20年的一項研究於本週二(12日)翻開新的篇章,當天,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柏安鐸(Eduardo Bartolomeo)先生在巴西聖埃斯皮裏圖州維多利亞市的圖巴朗綜合運營區象徵性地啓動了世界上首座鐵礦石壓塊廠。由淡水河谷開發的壓塊產品有可能將徹底改變鋼鐵行業,它能將高爐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多達10%,未來如使用綠氫還將使零排放鋼鐵生產成爲可能。

“我們即將提供一種產品,它將支持我們鋼鐵製造行業的客戶適應世界各國政府制定的減排目標,從而爲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柏安鐸先生表示,“此外,我們正在引領巴西的新型工業化,這種新型工業化將基於低碳工業,淡水河谷將再次履行作爲區域發展支柱的使命。”

鐵礦石壓塊廠落成典禮上,聖埃斯皮裏圖州州長雷納託·卡薩格蘭德(Renato Casagrande)先生強調了淡水河谷脫碳計劃與該州脫碳計劃的一致性,他說:“我們制定的脫碳計劃是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分別減排27%、50%和100%,淡水河谷在此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後續還將採取更多措施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聖埃斯皮裏圖州副州長兼發展廳廳長裏卡多·費拉索(Ricardo Ferraço)先生表示:“正是在聖埃斯皮裏圖州,巴西建立了其國內第一座鐵礦石球團廠。得益於淡水河谷員工所開展的非凡的研發工作,我們即將向世界呈現第一座鐵礦石壓塊廠,它將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因此是我們經濟脫碳項目的一部分。”

首座壓塊廠於今年8月啓動負載測試且結果良好,這使其在2023年內啓動運營成爲可能。第二座壓塊廠亦位於圖巴朗綜合運營區,計劃於2024年初啓動運營。兩座壓塊廠年產能總量將達到600萬噸,其投資總額達到2.56億美元,施工高峯期創造就業崗位2300個。

已有30餘家公司有意在2024年接收壓塊。由於壓塊是一種創新產品,最初兩年內生產的壓塊將用於在客戶的工廠中進行測試。有意向使用壓塊的公司主要來自歐洲和中東地區,其他則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巴西,其需求量超過一年。2024年,圖巴朗兩座壓塊廠的總年產量將達到約250萬噸,之後將逐步達產到600萬噸。

“客戶對壓塊表現出的興趣讓我們對這款產品將徹底改變鋼鐵生產充滿信心。”淡水河谷鐵礦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司馬盛(Marcello Spinelli)先生表示,“鋼鐵行業的脫碳將分階段實現。一開始,我們的客戶將尋找提高高爐生產效率的途徑,從而減少能耗,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壓塊在這一階段就已經發揮作用。最後,當綠氫得以被利用,壓塊將助力實現零排放的鋼鐵生產,這將通過直接還原路徑實現,因其比高爐更爲‘清潔’。”

鐵礦石壓塊:巴西的創新

壓塊產品使用一種粘合劑技術解決方案,由優質鐵礦石在低溫下壓制而成,其最終產品具有高機械強度。淡水河谷於2021年宣佈將推出壓塊產品。與傳統的造球工藝相比,壓塊工藝所排放的顆粒物以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氣體更少,且生產過程無需用水。

壓塊產品的開發工作於大約20年前在位於米納斯吉拉斯州新利馬市的淡水河谷黑色金屬技術中心(CTF)啓動。壓制鐵礦石的想法並不新鮮,但研究人員當時很難確保產品在高爐中保持完整性。淡水河谷於是開發了一種粘合劑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實驗室測試到小型爐測試,最終到高爐工業測試,壓塊產品的性能和價值得到了證實。

淡水河谷目前正在開發一種用於直接還原路徑的壓塊。公司已成功對其進行實驗測試,並已在北美啓動首次工業測試。

壓塊和綠色鋼鐵之路

全球鋼鐵生產主要經由兩條路徑,即高爐-轉爐路徑和直接還原路徑。高爐-轉爐路徑爲世界各地的鋼廠所廣泛採用,由於其使用冶金焦(用冶金煤生產)作爲主要的燃料,因此排放量很高。在高爐-轉爐路徑中,使用壓塊可以替代將鐵礦石粉礦燒結成塊的燒結工藝,因而有可能將溫室氣體放量減少多達10%。

在直接還原路徑中,天然氣替代了冶金焦成爲燃料,壓塊和球團被用於生產熱壓鐵塊(HBI)——一種介於鐵礦石和鋼之間的中間產品。熱壓鐵塊隨後將在電爐中被煉成鋼,其排放量低於傳統的高爐-轉爐路徑。

直接還原爐在中東等天然氣豐富且價格具有競爭力的地區得到使用。去年,淡水河谷與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阿曼等國就創建巨型樞紐簽署協議。巨型樞紐是生產HBI的工業綜合體,一開始將使用天然氣作爲能源。未來,隨着綠氫替代天然氣,HBI將使溫室氣體零排放的綠色鋼鐵生產成爲可能。

淡水河谷還簽署了兩項合作協議,對在巴西和美國開發巨型樞紐進行可行性研究。

減排目標

壓塊產品將助力淡水河谷實現到2035年將“範圍三”淨排放量減少15%的戰略目標。淡水河谷已與50餘家客戶企業就提供脫碳解決方案簽署協議,其排放總量佔到公司“範圍三”排放量的35%。這些協議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在部分客戶生產所在地共址建造壓塊廠。

淡水河谷還承諾到2030年將“範圍一”和“範圍二”絕對排放量減少33%,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