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e公司

今日早盤,A股未能延續昨日的強勢,整體低開低走,上證指數開盤即跌破3000點整數關口。

盤面上,醫藥、通用機械、供氣供熱、新型工業化等板塊漲幅居前,釀酒、房地產、食品飲料、鋰礦等板塊跌幅居前。

融資客積極佈局醫藥股

醫藥股早間全線走強,細分新冠藥概念、肝炎概念、仿製藥盤中均漲超2%,位居滬深兩市所有行業板塊漲幅前3位。百利天恆、拓新藥業等盤中均觸及20%漲停,通化金馬、金陵藥業、莎普愛思等強勢封板。

港股醫藥板塊也逆勢走強,基因及腫瘤學指數、創新藥精選50指數等表現活躍,前海健康百信國際、來凱醫藥等漲幅居前。中藥50ETF、中藥ETF、生物疫苗ETF等均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近期,一種名爲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並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

日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首次將JN.1單獨納入新冠臨近預報(SARS-CoV-2 Nowcast),稱JN.1是當前美國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

CDC聲稱,早期實驗室數據表明,新冠測試和治療手段預計對JN.1有效,同時,接種今年最新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也可以阻止JN.1病毒進入細胞。

雖然,JN.1變異株當前在社交媒體引起廣泛討論,但據中國疾控預防中心的國內本土病例病毒變異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當前的主流病毒依舊是EG.5變異株。簡單理解,EG.5變異株是XBB變異株的一種,它具體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XBB.1.9.2的一個亞分支,最早於今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亞被發現。

11月以來,我國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感染使發病人數顯著增加。國家衛健委日前表示,根據監測,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體引起,都有相應的成熟治療手段,未發現新病毒或細菌導致的新發傳染病。

此外,生物醫藥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各國競相發展的重點領域。近日,我國多個一線城市召開峯會,積極佈局生物醫藥產業。

昨日,以“生物製造 創新未來”爲主題的“2023年深圳生物醫藥產業活動周暨第九屆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高峯論壇”正式開幕。

同日,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上海股權投資協會等部門主辦的“大零號灣‘租投聯動·金融賦能’助力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周系列活動”也成功舉辦。

另由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綜合協調局指導,蘇州工業園區服務貿易協會主辦,數字貿易專委會、生物醫藥專委會等承辦的“數字+生物”雙委會聯動主題交流會也於日前舉行。

在市場弱勢背景下,融資客逆勢佈局醫藥股。今日早間公佈的兩融數據顯示,泰格醫藥昨日獲得融資淨買入1458.38萬元,較前一日增加1.25%,融資餘額達11.77億元,創歷史新高。

恆瑞醫藥連續5周獲得融資客加倉,合計融資淨買入逾2.3億元。萬邦醫藥、華東醫藥、上海醫藥、誠達藥業等昨日均獲得大額的融資淨買入。

中信證券指出,近期隨着各地入冬,我國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進入高發季節,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感染交織疊加。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帶動相應檢測治療預防的短期需求增加。建議關注:1)精準預防:傳染病疫苗板塊;2)精準檢測:呼吸道病原體檢測板塊;3)精準治療:中西醫並舉的抗感染藥物板塊標的。

冷鏈物流逆勢活躍

冷鏈物流板塊早間放量逆勢上揚,連續第3日上漲。音飛儲存大幅高開後快速漲停,這已是其連續第2日漲停,股價創5個多月來新高;巨輪智能、浙江震元、南京醫藥等盤中均直線拉漲停。

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冷鏈物流近年來高速成長。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數據,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5515億元,同比增長15.55%,預計2023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6486億元,同比繼續增長17.61%。

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起步較晚,相關基礎設施極不完善。中冷聯盟數據顯示,我國具有法人企業的冷藏車保有量爲14.36萬輛,但冷庫人均保有量僅爲0.037噸/人,冷藏車爲每萬人配有一輛。

而根據美國冷庫調查,美國冷庫容量2022年達到1.07億噸,人均保有量將達到0.48噸/人;美國冷藏車保有量爲25.41萬輛,平均每千人配有一輛冷藏車。國內冷庫與冷藏車人均保有量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

目前國內冷鏈滲透率是30%,而歐美髮達國家卻能做到80%至90%,因此,對標歐美市場,國內冷鏈市場仍具備較大成長性。中物聯冷鏈委預計,到2026年,行業年複合增長率可達17.5%。

浙商證券表示,消費升級和生鮮電商的發展帶動了近幾年食品冷鏈的快速發展,隨着醫療保障水平和市場對醫藥冷藏品的要求提高,醫療冷鏈則有望接力食品冷鏈實現加速發展,空間可期。

責編:張騫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