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Shutterstock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鄭松毅

12月13日消息,據《Nature》報道,2023年有超過1萬篇研究論文被撤回,創歷史新高,出版商正在努力調查大量虛假論文和評審欺詐行爲。

Nature分析發現,在研究成果大國名單中,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在過去二十年中的撤稿率最高。再往後分別是埃及、馬來西亞、伊朗,以及印度。

誠信研究者:世界有5萬起撤稿事件,但這只是應撤稿作品的冰山一角

據介紹,2023年的大部分撤稿來自Hindawi旗下的期刊,理由多是對評審過程的質疑,以及專家對數千篇論文中不連貫的文本和不相關的參考文獻提出質疑。

據悉,Hindawi是出版商Wiley的倫敦子公司。12月6日,Wiley宣佈將完全停止使用Hindawi品牌名稱,並將現有的所有產品在審查後重新整合到自己的品牌中。Wiley臨時首席執行官Matthew Kissner表示,由於這些問題,出版商預計本財年將損失3500-4000萬美元的收入。

Matthew Kissner說,Wiley已制定更嚴格的論文評審流程,同時會在系統中將“不良行爲者”列入黑名單,並將該名單數據與行業內其他出版商共享,以起到更有效的監督作用。

事實上,被撤論文的負面影響並不僅在於出版商利益及論文作者名譽受損,更關鍵的是對該研究領域的衝擊,甚至對部分科學家的研究方向造成誤導。

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計算機科學家紀堯姆·卡巴納克 (Guillaume Cabanac) 表示,“這些被撤下的論文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被撤下之前,有的文章甚至被引用超過35000次。”

有誠信研究者表示,“迄今爲止,世界各地累計約有5萬起撤稿事件,但這只是應撤稿作品的冰山一角,與可能存在科學缺陷的論文數量相差甚遠。”

“虛假論文”的套路如今已不僅限於抄襲,AI僞造的數據竟直接騙過評審員法眼

搜狐科技從Nature的分析報告中看到,近十年來,論文撤稿數量幾乎呈遞增趨勢。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撤稿數量不到6000,而今年是直接翻了一倍。十年前,論文撤稿數量不到2000。

圖源:Nature

人工智能的發展爲科學研究帶來了很多幫助,但也引來了數據造假,以及因AI“幻覺”缺陷導致的結論誤導等問題。

不久前,一篇於11月9日發表在《JAMA Ophthalmology》(《JAMA 眼科學》)的論文中存在數據造假的現象,而造假的“幕後黑手”正是GPT-4。研究人員使用GPT-4的高級數據分析功能(ADA)生成了一個假數據集,準確支撐了錯誤的論文觀點,形成了誤導結果。

報道中提到,目前治療圓錐角膜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穿透性角膜移植(PK),另一種是深板層移植(DALK)。AI 隨即生成的數據包括 160 名男性和 140 名女性參與者,並表明接受 “DALK” 治療的人在視力和成像測試方面的得分都比接受 “PK” 治療方法的人更好。但經驗證發現,這一發現與真正的臨牀試驗顯示的結果並不一致。

EMBO報告的主編Bernd Pulverer認爲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爲現實中的評審人往往無法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並且不太容易發現人工智能精心設計的違規行爲。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統計學家傑克・威爾金森(Jack Wilkinson)也強調,“這是一個需要人們思考的問題,因爲AI一旦知道自己是哪裏“露餡”了,很快將會進步,並找出方法來規避這些問題,從而生成讓人類更難以識別的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