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壽眉有春、秋之分。

產量龐大,分類齊全的秋壽眉,數量上擁有壓倒性優勢。

很多人眼中,壽眉頗爲平易近人。

產值數量高,終端見面率高。

舊時曾雲,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如今茶圈,凡有白茶出面亮相處,少不了壽眉露面。

喝過白茶的人,少不了與壽眉打交道。

因爲,壽眉是最受青睞的白茶口糧茶,價格沒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貴,分類還豐富,能滿足日常飲茶所需。

還因爲,壽眉是極佳的入門體驗茶,別看壽眉的外形不討喜,芽葉不夠嫩,但泡開後一喝,驚喜滿滿,又香又醇。

若將茶圈比作江湖,壽眉倒是有幾分類似掃地僧。

表面看,其貌不揚。

實則茶香層次、茶味實力、湯感厚度、耐泡次數、回甘韻味,半點不容小覷。

不過,說了這麼多,新人朋友在剛開始喝茶時都會好奇,壽眉該怎麼沖泡更好?

具體到不同壽眉的沖泡,春茶秋茶之分倒在其次。

散茶與餅茶的區分,更爲直觀。

新手學泡茶,壽眉散茶vs壽眉餅,沖泡細節大不同。

《2》

泡散茶,最直觀的感受是,幹茶好蓬鬆!

李麻花前段時間逛進一個直播間,不巧碰到這樣的橋段。

主播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解,他們手中有一箱堪稱鎮店之寶的十多年陳老茶,還是散狀陳出來的白露茶,原本一箱50斤,現在只剩最後十多斤,今天打算忍痛在直播間割愛。

什麼?一箱50斤?

嘖嘖嘖,這太假了,福鼎白茶就沒有能裝下50斤散茶的箱子。

壽眉這麼蓬鬆,能裝下17、18斤就算不錯了。

編故事賣茶,容易在細節上翻車,一看就不能信。

來到茶桌上,面對散茶的“蓬”,泡茶時要有所對策。

泡茶工具,優先選擇敞口蓋碗。

口大,能容,包容性強。

即便遇上梗葉舒展的秋壽眉,也能妥當放下。

那些小巧精緻的蓋碗,不適合泡壽眉,留着泡白毫銀針更擅長。

至於蓋碗容量,也可稍稍讓步。

標準白瓷蓋碗容量,是110毫升。

適用1:20的茶水比,投茶量建議5克。

泡茶之前,先提前備茶。

用茶則稱出5克散茶,放在一旁備用。

別等到溫杯後,隨手從密封袋抓出一把散茶。

依照壽眉散茶的蓬鬆個性,即便抓一大捧放進蓋碗,實際重量也不多。

等泡到後面,茶葉軟塌後,會顯得茶量偏少。

而投茶量少了,茶味飽滿度下降,味淡不好喝。

所以,在茶桌上準備一把克秤,很有必要。

針對壽眉散茶的蓬鬆問題,尤其是泡白露茶、秋分茶等葉片相對寬闊,梗葉舒展的散茶,蓋碗容量稍微買大一些,也無妨。

選120-130毫升的蓋碗,平時專門泡壽眉散茶。

當然,常規標準容量蓋碗沖泡散茶,也不是不行。

投茶進入蓋碗後,要稍作調整。

參考出差出門時,打包行李箱的過程,將衣物們整齊疊放,更能合理利用空間。

當你照常往標準蓋碗內,投入5克壽眉散茶時,發現有不少長梗、寬葉,橫溢而出,冒出頭來。

此時,千萬別急躁,不要用蓋子強行往下摁壓。

不然會將葉片壓碎,蠟質層破裂,茶味釋放速度快,不利泡茶。

僅需將那些稍長的茶梗拗斷,再放回蓋碗。

拿起碗,輕輕抖動,減少幹茶之間的縫隙。

就能讓5克散茶妥當安放在蓋碗內,不影響正常合蓋。

當然,到了注水沖泡環節,也要多加留心。

往下注水時,打圈環繞注,將幹茶均勻浸溼打溼,讓茶味完整釋放。

但要小心,注水別濺出。

連續泡了一次、兩次後,原本乾燥蓬鬆的散茶會因葉片吸水,逐漸軟塌下去。

往下每一沖泡茶,合蓋時順勢摁一摁。

後續再也不必擔心散茶蓬鬆,影響注水沖泡。

剩下的,就是常規沖泡要點。

全程堅持用沸水,前6衝、7衝儘量快速出湯,別悶泡。

每一沖泡茶,倒出大量茶湯後,都要仔細檢查碗底是否瀝乾。

將底部的茶湯瀝得一滴不剩,出湯不拖泥帶水。

啜茶喝湯時,壽眉散茶的清醇爽口,原汁原味,更能得到出色發揮。

《3》

沖泡餅茶,比散茶多增了一個環節。

即,撬茶

取出一餅壽眉後,將餅紙展開,平放在乾淨的桌面。

對了,要提前清場。

不然,桌子上有一灘水,或者切完水果後的痕跡。

貿然將茶餅直接放在上面撬,會浸溼一圈餅紙,進而危及這餅茶的後期存放,白茶的存放可半點容不得馬虎。

撬壽眉餅,比起茶針,選茶刀會更趁手。

打開包裝紙,一手摁緊茶餅固定位置,另一手持茶刀,從側面伸進去。

一般沿茶餅側面有茶梗縫隙分佈的地方下刀,平平伸入後,輕輕旋動所需,再順勢一抬,就能得出薄薄一大片茶。

這時候,還是老規矩,先稱重。

稱重5克,多退少補。

依照經驗,別小看這片土豆片大小的茶餅片,直接放進蓋碗泡,投茶超重概率很大。

所以,撬茶下刀時,要爭取“片”薄一些。

薄片狀的茶餅片,既能相對完好的保留壽眉餅的葉片,減少碎茶損耗,注水沖泡後,也能均速釋放茶味。

相比那些硬掰出來的“方塊狀”,或者全部碎成渣,毫無完整葉片的茶餅碎末,情況要好得多。

撬茶結束,先彆着急立馬就泡茶。

將茶餅原樣密封收好,再燒水,燙壺溫杯。

溫杯後,投入提前備好的5克餅茶。

合蓋輕搖,打開一角,湊近聞幹茶香。

聞香檢查後,正式注水沖泡。

注水時,水量別太多,也別太少。

等接近碗沿時,及時停下手。

合上蓋子,傾倒茶湯。

和散茶稍微有所不同,泡壽眉餅時,合蓋縫隙要稍微窄一些。

以免得,個別撬碎斷裂的葉片,會順着茶湯一起倒出。

遇到撬得比較碎的茶,酌情考慮是否用茶濾。

用茶濾的話,既省心,又不“省心”。

因爲,茶濾的濾網細密,清洗麻煩,容易留下污漬。

而常見便宜的金屬茶濾,是否食品級不鏽鋼,得費心分辨。

貿然用髒兮兮的茶濾去過濾茶湯,會影響好茶原味。

還不如直接出湯,用公道杯盛放靜置一番後,湯中的碎茶渣沫會自動沉底。

等你分茶時,碎茶不會倒進小茶杯內,不必擔心喝到碎茶。

至於公道杯的“剩底碎茶殘湯”,棄之不喝,也不可惜。

《4》

新手第一次喝壽眉,推薦先喝散茶。

相對而言,散茶泡起來更省心。

不用撬,直接泡。

使用蓋碗泡茶,比起散茶的“蓬”,撬碎之後的壽眉餅更難應對。

碎茶滋味浸出快,要迅速“秒出”避免泡濃,同時,碎葉容易掉進茶湯……

但論風味,兩者不分軒輊,各有千秋。

壽眉散茶,原味簡樸,清新清醇可人。

壓成餅後,湯感甘醇厚實,有機會陳化出別樣棗香。

散茶俏麗,餅茶熟美,各有風情。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