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1月金融数据虽不及预期,但整体稳定向好。

12月13日,央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 元;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45万亿元,同比多增4556亿元。

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增速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整体上11月信贷同比少增,但在当前稳增长政策继续用力的背景下,不必对单月新增贷款规模波动过度解读。

“2024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以及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总基调下,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地平稳投放,更好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信贷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金融数据显示,11月新增贷款1.09万亿元,环比季节性多增3516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下滑0.1个百分点至10.8%,低于市场预期。

在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看来,11月新增贷款规模不及预期,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拖累。

王青判断,背后的原因或是10月起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

“截至11月底发行量已超1.3万亿元,其对包括贷款形式在内的存量隐债的置换效应逐步体现,导致存量城投贷款偿还量增加。”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增贷款是贷款发放量减去偿还量的净增量,因此11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并不意味着新发放贷款也在以相同规模下降。

“11月属于信贷‘小月’,11月新增贷款不及预期,同比出现少增,主要是今年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前11个月新增信贷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加上银行积极备战‘开门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从结构看,11月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同比均出现多增。其中,企业短贷同比多增1946亿元。居民贷款方面,11月居民短贷同比仅小幅多增69亿元,与当前消费修复偏缓态势一致;而在当月商品房销量同比跌幅加深的情况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28亿元。

王青分析,这可能主要受贷款利率下行提振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和经营贷多增拉动。

”11月新增信贷尽管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前11个月新增信贷总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信贷数据并不弱。”周茂华指出,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8%,整体平稳;同时,信贷结构也不乏亮点,居民短期、中长期信贷需求回暖,也反映出国内消费和楼市销售呈现积极改善迹象;加之国内积极信贷资源流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社融方面,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初步统计,2023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

“11月社会融资同比多增,主要受地方政府地方债发行放量带动。”周茂华坦言,7月以来,国内宏观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增大,降准、降息与积极财政政策效果逐步释放,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增加,也有望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另外,国内实体经济新增信贷整体保持平稳。

从趋势看,周茂华进一步分析称,经济延续修复态势,有望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动能增强;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有望带动政府融资需求,整体社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M2-M1“剪刀差”创年内新高

此外,央行数据还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因去年同期理财“赎回潮”导致高基数(去年11月M2增速高达12.4%),使得本月M2 同比增速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王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一方面去年11月理财大规模赎回,显著推高M2增速,基数抬高必然对今年11月M2增速形成下拉效应。另一方面当月贷款同比少增,影响存款派生。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M2增速的绝对水平持续处于两位数较快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整体较高。”王青补充到。

而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

“在上年同期基数低位下沉背景下,11月末M1增速持续低位下行,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王青说,历史数据显示,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景气状态高度相关。另外,偏低的M1增速也显示企业经营投资活动仍处于低迷状态,企业存款活化水平较低。这也是当前稳增长政策还需要持续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末M2和M1增速的“剪刀差”升至8.7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较宽的剪刀差,主要是国内定期存款量占比仍维持高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决策方面整体仍偏谨慎一些。”周茂华表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元气,微观主体活跃度提升,资金融通需求增加,货币派生能力增强,M2-M1剪刀差将逐步收窄。

展望未来,在结构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温彬认为,在总基调下,金融机构将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更好平滑月度和季度间波动,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202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不排除央行将会创设新的政策工具的可能。”王青如是说。

“年底扰动因素较多,资金面收敛,加之国内多次强调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等,市场对央行加码政策预期有所上升。预计降准、降息总量工具、结构工具均在央行工具箱,择机而动。”周茂华分析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