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界面新闻记者从重庆国资委、三峡人寿等处了解到,12月12日,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签约仪式在重庆市国资委举行。根据协议,重庆国资旗下的重庆渝富资本、重庆高科将分别对三峡人寿增资。

截至发稿,三峡人寿等多个相关方虽然暂未披露具体增资金额,但这对陷入多重经营困境的三峡人寿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面临困境的地方国有控股法人保险机构不在少数地方国资也纷纷对下属保险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缓解这类公司遇到的经营困境。

三峡人寿公告表示,在市国资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与帮助下,三峡人寿的增资重组工作已经取得 “阶段性进展”。在增资仪式上,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三峡人寿的增资重组 “落实落地”。

曾菁华还表示,将持续优化三峡人寿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实现三峡人寿业务常态化运营,做大业务规模,培育地方国有控股法人寿险机构和优质国有寿险品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创新拓展特色寿险,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股东要切实履行出资人责任,国企战略投资人要当好 “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自2017年12月开业以来,三峡人寿作为第一家总部在重庆的中资寿险公司,遇到了不小的经营困难不仅营收方面逐渐下降,而且寿险经营的核心指标之一——偿付能力充足率频频亮起红灯

展业方面,三峡人寿为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养老、医疗等问题建,开业初期以“移民保险为特色开办创业、教育、意外等类别的保险。曾凭借分红险、定期寿险等产品的价格优势迅速扩大规模,但在六年时间内,其经营分支机构仍然仅限于重庆,保险的规模效益无法显现。

具体来看,在主要营收指标方面,2018年至2022年,三峡人寿保费收入为0.11亿元、9.17亿元、11.02亿元、6.24亿元、5.5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再次下滑为3.57亿元。与此同时,三峡人寿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1.19亿元、-1.05亿元、-0.65亿元、-1.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三峡人寿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26亿元。

在偿付能力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三峡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71%、67.56%,已经低于监管红线。此外,在险企的风险评级方面,三峡人寿也逐渐从2022年的B级、C级,逐渐降至D级,这意味着,三峡人寿的偿付能力被认定为“不达标”,将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

而在公司治理方面,三峡人寿面临的状况也相当尴尬。其中,在公司股权方面,成立之初,三峡人寿的股东渝富资本、高科集团、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华西同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0%,重庆迪马工业持股15%、重庆中科建设持股5%。但目前,持股均为5%的三家民营企业股东——新华联控股、华西同诚投资、重庆中科建设所持股权均为被质押或被冻结的状态。

此外,在公司人事任命方面,三峡人寿的前任董事长、创始人黎已铭与三峡人寿对簿公堂讨薪4220万元引发轩然大波此后,三峡人寿任命徐永伟代行总经理职权,但由于临时负责期满,徐永伟自2022年2月起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至今,三峡人寿董事长、总经理正式人选长期空缺公司治理存在较大缺陷。

今年以来,地方国资纷纷对当地法人保险公司入股增资,正成为化解部分险企经营难题的重要推手。

在湖南,今年1月,财信吉祥人寿7.67亿增资获批,公司股东数量也由13家扩至15家,此次增资中引入湖南国资旗下的两家新增股东——湖南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两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5.79%、2.60%,增资后分别位列第六、第八大股东,两家股东背后实际控制人为湖南国资企业。

在贵州,20234月,贵州银保监局批准华贵人寿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20亿元,贵州国资企业——茅台集团成为华贵保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3.33%。根据批复,华贵人寿此次增加的注册资本金由茅台集团认购4.6660亿元,由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认购新增注册资本3.8340亿元、由深圳市嘉鑫辉煌投资有限公司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5亿元。

在浙江,今年9月,物产中大等四家浙江国资公司斥资94亿元获得51%的股权,入主信泰人寿,成为其控股股东该公司的股权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解决方案。

在湖北今年11月,湖北省首家全国性法人财产保险公司——长江财险也宣布两家国资股东湖北宏泰、长投集团将向公司增资共12.024亿元,增资完成后,湖北宏泰集团将成第一大股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