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婚禮:一場上海灘的轟動事件過去的歲月裏,有一場婚禮在上海灘掀起了巨大的轟動,被譽爲王保婚姻。據說,這場婚禮的豪華程度幾乎與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禮相媲美。主角是46歲的王伯羣和20歲的保志寧。爲了徹底理解這個故事,我們最好從雙方的背景說起。王伯羣出生於1886年,家境優越,在中國的傳統習慣中,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孩子們都會接受教育。而王伯羣不僅喜歡學習,而且聰明才智出衆,成績優秀。他有幸成爲首批公費留學生,去了日本留學。在那裏,他接觸到了許多新思想,結識了許多人,並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同盟會在中國歷史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將其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和國民共進會等組織合併,成立了著名的國民黨。王伯羣成爲了國民黨的一員。在1912年辛亥革命後,他回到上海與章太炎一起發展革命勢力。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在這個過程中,他參與了《中華民國約法》的制定,並目睹了袁世凱想要稱帝的事件。他回到貴州擔任護軍使署參贊,並開始發展軍隊,成立模範營,培養下級軍官。在護國軍成立討伐袁世凱後,王伯羣一直參與其中。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成爲了上海財政委員會委員,然後在1927年出任交通部長。但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逐漸退出政壇,轉向教育領域,認爲教育是拯救國家的大方向,是民族復興的基石。因此,他曾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恢復了吳淞商船學校,並創辦了大夏大學。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帶領大夏大學在抗戰中進行了三次遷校,但因過度勞累生病,最終在重慶陸軍醫院去世。而這場王保婚禮就在大夏大學舉行。而保志寧的家庭背景也不低。她是元朝蒙古宰相脫脫氏的後代。由於家境優越,保志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17歲時,她從南通女子師範學校畢業,考入了上海滬江大學,這是一所由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然而,保志寧發現在這所學校學習很喫力,主要原因是授課語言基本上都是英文,而她的英文水平不高,導致學業繁重,喘不過氣來。一次,她遇到了之前在師範大學的同學,同學誇獎了大夏大學的優點,保志寧心生了轉學的念頭。她的三叔是上海市教育局局長,只要保志寧的父親同意,就能很快辦理轉學手續。保志寧寫了一封信給在外工作的父親,父親同意了這個事情。保志寧順利轉學到了大夏大學的二年級文學院社會系。而在這個時候,王伯羣恰好是大夏大學的校長。保志寧在大夏大學度過了三年的學習生活,見證了學校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成爲上海著名的學府。那麼王伯羣和保志寧是如何走進婚姻殿堂的呢?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浪漫的故事。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1930年春天,大夏大學擴建完成,新校舍建成,學生們搬進了新校舍。按照慣例,必須舉行一次慶祝會,校長王伯羣必然要上臺發表講話。講話結束後,有一位女同學上臺向王伯羣獻花。這個女同學就是保志寧,她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是整個社會系唯一的女生,還是大夏大學女同學會的主席。由於這些原因,保志寧被選中獻花。這次獻花的機會讓王伯羣第一次注意到了保志寧,他覺得她既漂亮又有一副好聽的聲音。於是,在慶祝會結束後,王伯羣開始打聽關於保志寧的消息。最後,他了解到副校長歐元懷和保志寧的三叔認識。歐元懷是王伯羣的哥倫比亞大學同學,於是王伯羣請他幫忙牽線搭橋。這個過程費了一些時間,直到學校放暑假的時候才成功。保志寧回到南通後,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信,信中說有要事商量。保志寧回到上海,才知道王伯羣對她有意思。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她的三叔同意了這個提議,現在關鍵是保志寧的態度。當然了,婚姻大事,不能因爲對方提出就答應下來,還得考慮王伯羣的家庭狀況。至少要看看他有沒有妻子,別一去了就當小妾。最初,從歐元懷那裏瞭解到的消息是,王伯羣有一妻兩妾,其中一妻在兩年前去世,一個小妾已經被編遣走了。王伯羣同意給這個小妾一筆錢,算是離婚。更重要的是,王伯羣一直沒有後代,他的母親也急於讓他再婚,所以他決定找個後妻。在這個過程中,王伯羣的家人也同意了與小妾的離婚,王伯羣向保志寧求婚。這整個過程非常簡單。也許有人會問:“保志寧的父親態度如何?”保志寧的父親是加拿大溫哥華總領事,工作在外地。在瞭解到兩人的年齡差距後,他告訴保志寧,他也看到了這個問題。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這個問題可能導致王伯羣的思想和習慣與保志寧不同,畢竟王伯羣經歷了很多,而保志寧處境相對較淺,沒有經歷過太多風浪。所以保志寧的父親對這場婚姻持保留態度。但他以保志寧的態度爲主,只要保志寧同意,他也會支持。而在這個過程中,保志寧的三嬸是一位美國人,對年齡和習慣等問題並不太關注,反而非常贊成兩人的結合。這樣來來回回的交流,保志寧最終同意了。所以在1931年春天,保志寧從大夏大學畢業後,雙方確定了六月十八日結婚的日期。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整個上海都沸騰了,無論是大報還是小報,每天都充斥着關於他們的新聞。畢竟,在那個時候,王伯羣還擔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報紙總是喜歡這樣的新聞。申報更是將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禮與王伯羣和保志寧的婚禮進行了對比,稱王保婚禮奢華勝過蔣宋。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綜上所述,王保婚禮是一場在上海灘掀起轟動的盛事。王伯羣和保志寧的結合在當時備受關注。他們的背景截然不同,但他們的相識和相愛卻是如此自然而然。他們的婚姻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展現了上海灘的繁華和活力。這個故事讓人不禁想問,他們的婚姻究竟是怎樣的?他們的相識是否註定?他們的愛情是如何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的?你有什麼看法?王伯羣的奢華婚禮引發了軒然大波,但事後他卻遭到了國民政府的彈劾,導致交通部長職位被撤銷。這場婚禮背後隱藏着許多複雜的關係和變故。王伯羣是國民黨的元老,與蔣介石有一定的交情,但蔣介石對於這場婚禮並不滿意,因爲他希望能夠避免引起更多的輿論關注。然而,王伯羣高興地結婚之後,他卻面臨着檢查委員會的彈劾,最終失去了交通部長的職位。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儘管他通過與何應欽的關係避免了一些懲罰,但他仍然失去了許多頭銜。此外,爲了這場婚禮新建的豪華住宅也成爲了後來汪精衛等人的居所。最終,這座宅子在抗戰勝利後歸還給了保志寧。然而,王伯羣在抗戰勝利前就去世了,留下了五個孩子。保志寧在戰後將這座宅子租給了英國,後來成爲上海的駐華使館。而王伯羣和保志寧的婚姻只持續了十三年,之後保志寧一直獨自撫養孩子長大。這些故事背後有着複雜的權力鬥爭和個人命運的交織,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思考。這場奢華婚禮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王伯羣爲了這場婚禮新建了一座造價昂貴的住宅,而且還是在租界造的。婚禮當天,來了許多人,包括二三百人的賓客,還有幾十個外賓。參加婚禮的人中既有黑社會人物,也有政商界的名人,如杜月笙、張嘯林等。可以說,這場婚禮非常熱鬧。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那麼,這場婚禮和蔣介石有什麼關係呢?王伯羣作爲國民黨的元老和交通部長,不可能逃脫蔣介石的注意。蔣介石對於這場婚禮並不滿意,覺得婚禮引起了太多的關注和輿論。陳誠甚至說:“王伯羣要倒黴了!”爲什麼陳誠會這麼說呢?因爲蔣介石當時正在整頓國民黨內部,而這個整頓最終導致了他第二次下野。每一次蔣介石下野都伴隨着各種動盪和變故,而王伯羣和保志寧的婚禮恰好發生在蔣介石第二次下野的前後。這是否意味着王伯羣的婚禮會被波及呢?事實上,在王伯羣和保志寧結婚之前,蔣介石就有意對國民黨內部進行整頓。他先動手將胡漢民軟禁起來,引發了國民黨內部的震動和反蔣浪潮。各種派系和政治鬥爭紛紛出現,包括改組派、西山會議派等。所有這些都發生在王伯羣和保志寧的婚禮之前。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九月份更是廣州政府派部隊討伐蔣介石,導致寧粵對峙的爆發,接着又有九一八事變。在蔣介石看來,這是一個解決國民黨內部矛盾的機會。可以說,當時的政局混亂不堪,不僅面臨着日本的侵略,還有國民黨內部的紛爭。王伯羣並不是一個無名小卒,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之前退出政界後,轉向教育界。他的影響力不可忽視。他的舅父是地方軍閥劉顯世,胞弟王文華曾擔任黔軍總司令,妹妹的丈夫是何應欽。王文華被孫中山譽爲西南後起之秀,但後來在上海被敵人暗殺。何應欽更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被稱爲何婆婆。當王伯羣宣佈結婚時,蔣介石還向他發去了祝賀。所以從理論上講,王伯羣應該是站在蔣介石這一邊的。然而,蔣介石對於這場婚禮並不滿意,他希望能夠低調處理國民黨內部和個人的婚事。這也是陳誠說王伯羣要倒黴的原因之一。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一場婚禮引出瞭如此複雜的關係和權力鬥爭,讓人不禁思考,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王伯羣高高興興地結婚完畢之後,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彈劾。國民政府的檢查委員會對他提出了指控,並很快通過了彈劾。他的交通部長職位被撤銷,雖然在何應欽的關照下,他避免了一些懲罰,保留了一些頭銜。然而,他爲這場婚禮所建造的豪宅卻成了後來汪精衛等人的居所。這座宅子在1934年完成裝修,但到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時,上海被日本人佔領,宅子成爲淪陷區,王伯羣和保志寧無法再居住其中。令人驚訝的是,這座宅子最終被大漢奸汪精衛佔據,並更名爲汪公館。汪精衛後來逃到南京,成立了僞政府,而這座宅子仍然是他在上海的必住之地。汪精衛去世後,陳公博和周佛海相繼居住在這裏。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抗戰勝利後,日本投降,王伯羣的妻子保志寧回到上海,並通過何應欽的關係重新獲得了這座宅子。然而,王伯羣並沒有迎來抗戰勝利,他在1944年去世,留下了五個孩子。等到王伯羣的妻子想要收回這座宅子時,已經是1946年了,而王伯羣留給保志寧的遺產也快花光了。因此,保志寧將這座宅子租給了英國,作爲駐華使館使用,自己只保留了一小部分。隨着解放戰爭的爆發,蔣介石不久後逃往臺灣,保志寧也帶着五個孩子去了美國。建國後,這座宅子成爲了上海長寧區區委辦公室,1960年後成爲了長寧區少年宮。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婚姻背後隱藏的複雜關係和個人命運的交織。王伯羣和保志寧的婚禮引發了國民政府的指責,導致王伯羣失去了交通部長的職位。這場婚禮還引起了許多輿論和爭議。

46歲交通部長娶20歲校花,蔣介石隨後進行祝賀,陳誠說他要走黴運

然而,這只是一場個人的私事,根據當時的民國法律,年齡差距並不能阻止他們結婚。儘管蔣介石對此並不滿意,但他無法阻止這場婚禮的舉辦。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權力鬥爭和個人生活常常交織在一起,而婚姻往往成爲權力鬥爭的一種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的幸福和命運往往受到巨大的影響。這個故事讓我們思考,權力和個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命運。 最後,我想向讀者提出一個問題:這個故事讓你有什麼感想?是否覺得權力鬥爭對個人生活的幸福和命運有着深遠的影響?請留下你的評論和想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