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也叫刻紙

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

還被世界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信大多數人對我們剪紙的印象

大概還是這樣的:

圖片

圖片

在過年過節貼上

大紅的雙“喜”字,大紅的“福”字

都會給家裏增添不一樣的節日氣氛

但下面看到的這些剪紙作品

會讓你瞬間懷疑起自己眼睛

圖片

圖片

穿着名族服飾的舞蹈家楊麗萍

圖片

圖片

在池塘邊放牛的小孩

圖片

圖片

揹着弟弟的農村小姐姐

圖片

圖片

滿臉皺紋的老人家

圖片

圖片

如果小編沒有說這是剪紙作品

相信不少人一定會認爲

它們就是一幅幅油畫或素描作品

畫面無論光影處理還是構造

都將寫實的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

圖片

圖片

筆直蒼勁的一棵棵樹,映照着清澈的小溪

圖片

圖片

滿樹的楓葉,顯得格外耀眼

圖片

圖片

更有可愛的羊羣,在草地上覓食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遠飛的大雁》

圖片

圖片

《長白瀑布》

它們的創作者

就是來自東北的一位大姐

李寶鳳

圖片

圖片

現在的她還被譽:

“中華第一剪”、中國剪紙藝術家

但曾經,因爲這些剪紙作品太生動

她還受到了不少質疑和誤解

圖片

圖片

這種方法就是

把每一種顏色剪出一種模樣

最後再多種顏色套在一起

有了我們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

圖片

圖片

每一幅作品

大概需要套五六十層剪紙

按照它們不同顏色排列,分層剪出

最後再按照特定的順序

將顏色層層套在一起

圖片

圖片

《鹿鳴幽谷》

圖片

圖片

《山妹子》

圖片

圖片

這不僅需要創作者有一雙靈巧手

豐富的想象力,更要有對畫面構圖

對色彩極深的敏感度

但讓人意外的是:

李寶鳳卻是個“沒專業學過美術,

沒機會上大學,爸媽都是農民”普通人...

圖片

圖片

李寶鳳

1966年出生于吉林長春

的一個農民家庭

受到心靈手巧的母親影響

小小的她,就喜歡上了畫畫和剪紙

圖片

圖片

但因爲貧困,剛上初三不久

她便早早的輟學在家務農

儘管這樣,她始終沒放棄過

對畫畫、剪紙的喜愛

以至於還常常被人嘲笑:

“整天瞎畫,瞎剪,這能當飯喫嗎...”

圖片

圖片

後來,村裏辦了一所學校

讓李寶鳳再次看到了學習的希望

不顧大家異樣的眼光

她抱着自己平日裏畫的幾百張作品

去學校求校長收留她

可能因爲真誠和藝術天賦打動了校長

最後,她如願的成爲了一名旁聽生

圖片

圖片

畢業後的李寶鳳

還因爲自己的繪畫特長

得到了幸運之神眷顧

她被破例錄取成爲了一名社辦美術教師

而真正踏上創新剪紙之路

是在她任教生涯的第二節美術課上

圖片

圖片

她回憶:

“我發現孩子們連幾角錢的蠟筆,

都買不起時,作爲老師

那種心酸我到現在還記得,也就是從那時起,

我萌發了教孩子們剪紙的念頭。”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就這樣,爲了簡單的理想

和自己內心的喜愛

李寶鳳拿起了剪刀

“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的作品

圖片

圖片

這是關東冬季的雪景

勾起無數在外鄉人對家鄉的思念

李寶鳳擅長單色剪紙

而多層套色剪紙也是一絕

這些層層疊疊的套色技術

讓黑白的剪紙也煥發起無限生機

圖片

圖片

駱駝的隊伍、沙漠、湖水、樹林

這是李寶鳳剪紙系列作品《絲綢之路》

充滿了大氣磅礴又荒涼的意境

圖片

圖片

李寶鳳的剪紙

在秉承了傳統剪紙手法的同時

又從線條色彩、單色套色、染色貼裱上

突破了傳統的“滿堂紅”

創造出瞭如國畫、油畫、版畫般強烈的效果

不愧是:“天下第一剪”

圖片

圖片

李寶鳳設計的3D系列剪紙

充滿了濃濃的民族特色

圖片

圖片

而李寶鳳的剪紙藝術作品

真正被人熟知的

是在一次北京的展覽上

她創作的這幅

長3米、高1.6米、立體展示55位人物形象

的大型剪紙作品《大觀園》

(建議橫屏觀看)

圖片

圖片

我們看作品中,雖人物繁多

但他們無論表情還是動作

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

連中國“紅學”的泰斗周汝昌老先生

見到都連聲讚歎

圖片

圖片

《西遊記大鬧天宮》

隨後,李寶鳳還創作有

《西遊記》、《三國演義》

和《水滸傳》系列,驚豔無數人

圖片

圖片

《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

圖片

圖片

《水滸傳聚義廳》

圖片

圖片

現在的李寶鳳

早已經跳出了農婦的身份

憑藉剪紙成爲了東北一個文化符號

有時她還在各國舉辦了

剪紙藝術展和現場表演

讓世界領略到了剪紙的魅力

而平日,她依舊是

一名教師,傳承着她的剪紙技術

圖片

圖片

最後,對於李寶鳳的剪紙藝術

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