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北方一直在下雪,甚至北京都開始放雪假了。

真是讓人羨慕,作爲一個南方人,距離上次下雪已經很久了。

甚至都已經開始忘記雪觸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總覺得自己記性不太好,不僅很久沒見的東西沒印象,每天使用的也會沒有。

舉個例子,每天都忘記鑰匙到底在哪。

有時候儲存白茶餅的次數多了,別人提起散茶也可以儲存陳化的時候也會愣住。

之前有茶友提出:“存白茶時,散茶的轉化應該比餅茶的更好。”

詢問其原因,他覺得散茶儲存時縫隙比較大,空氣的流通性更好,茶葉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更大,更有利於陳化。

所以散茶在儲存時,更有利於陳化,而餅茶進行了壓餅,中間的茶葉接觸不到氧氣,陳化效果沒有散茶好。

所以在白茶儲存時,儘量選擇儲存散茶。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無論是散茶或餅茶,形態並不是影響白茶陳化的原因。

存白茶究竟是選擇散茶還是餅茶,其實都是看個人選擇的。

談不上誰更好,誰更壞,散茶與餅茶各有千秋。

《2》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白茶的陳化好壞與形態無關。

一般來說,陳化是需要時間的,就像白茶得陳化三年才能被稱之爲老白茶。

陳化,是一個物質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白茶的陳化快慢,與茶葉形態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而是與白茶的品質與倉儲條件相掛鉤。

首先,品質好的白茶,無論是什麼形態,陳化效果會更好。

童話故事裏的醜小鴨能夠變成白天鵝,是因爲它本身就是天鵝。

而原料品質不好的白茶,即便存放了許多年,也無法彌補內質匱乏造成的缺陷,很難轉化出甘醇飽滿的滋味。

其次,如果白茶的儲存環境不好,陳化必然會受到影響。

想要存好白茶,花費的心思可不能少。

基礎的存茶原則得知道,密封、避光、陰涼、乾燥、無異味。

還有很多存茶的細節,比如存茶場地的選擇,存茶環境的維護。

如果你發現自己存的老白茶甚至沒有新茶時期好喝,那麼就很有可能是儲存環節出現了問題。

《3》

將同一款白茶,一份壓餅後儲存,一份則是以散茶形態儲存。

在同一時間,放入同一個倉庫,使用相同的儲存方法,儲存相同的年份。

然後再拿出來沖泡,看看兩者會有什麼不同?

有人這樣嘗試過嗎?還真有。

分別對比了2020年的春壽眉散茶和春壽眉餅,同樣的原料,以不同的形態被保存下來。

時隔三年後,今年品嚐這兩款茶,會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就香氣而言,揭蓋聞香,餅茶的蓋香微甜,有着花香、藥香和竹葉香。

每一衝之後,藥香更爲濃郁,陳香也開始“嶄露頭角”。

而散茶的蓋香,更爲清鬱,毫香、藥香、花香、竹葉香接踵而至。

哪怕是過了好幾衝,藥香和陳香愈加濃郁,仍然極其強烈。

餅茶的茶湯,甘甜醇厚。

越往後,湯感更厚實,更飽滿,更有層次。

散茶的茶湯,比較輕盈,湯感細膩。

而後便感覺更清新,更鮮爽,更爲淳和。

但是也會覺得很有勁道,會讓人有種“綿裏藏針”的體驗。

《4》

如果是選擇存散茶的話,散茶的養分會更全面,也會更清新。

散茶的特點在於能夠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只經歷過簡樸天然的製茶工藝,沒有經過蒸軟揉捻、壓制定型,能夠儘可能多地保留更完整的自然原味。

滋味也更加原汁原味,鮮香醇爽。

如果選擇存餅茶的話,餅茶更夠節省更多的空間。

壓餅之後,細胞液流出,附着在葉片表面,能夠更多地參與陳化。

而且白茶壓餅講究的是鬆緊適宜,並不是壓成一塊“鐵餅”,內外都是可以接觸到氧氣的。

所以,就轉化速度而言,餅茶其實會比散茶略快一些。

餅茶的風味更爲成熟,就好像是一位成熟優雅、知性的姐姐。

湯感飽滿,就像是那種在夏天採摘的水蜜桃,皮薄多汁。

此外,餅茶還有一個散茶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壽眉餅可能會有機會轉化出棗香。

可以說白茶的散茶和餅茶各有優勢,究竟是儲存散茶還是餅茶全看個人選擇,按照需求選擇。

如果存茶空間足夠大,存散茶自然無可厚非。

存茶空間有限,可以選擇存餅茶。

《5》

無論是散茶還是餅茶,品質好、儲存好的前提下,都能成爲一份好的老白茶。

與其在白茶形態方面花費那麼多心思,可以多思考一下儲存的細節。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選擇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發展軌跡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讀研讀博,二十七八歲纔開始參加工作。

而那時候,有的人已經家庭美滿,事業成功。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罷了,白茶也是如此。

選擇散茶進行儲存,滋味鮮爽柔潤。

選擇餅茶進行儲存,滋味更爲醇厚。

兩個選擇不同,所以便會有不同結果,沒有對錯之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