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本週(12月10日—15日),A股三大股指延續下跌走勢。其中,創業板指的區間跌幅爲2.31%。小盤指數表現相對較優,萬得微盤股指數、北證50指數分別上漲了2.66%、1.05%。

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指出,短期市場調整反映的是中期問題,市場正在消化對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和部分投資者對政策落地執行的擔憂。

對於備受市場關注的“跨年行情”,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分析,2024年一季度可能是多個重要會議疊加的窗口,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細化,具體政策落地效果開始進入驗證期,改革也可能有增量佈局。這可能成爲下一波A股有效反彈的線索。而在此之前,A股仍處於蓄勢期。

小盤風格佔優

本週,在A股市場上,仍是小盤風格佔優。除了萬得微盤股指數、北證50指數,以及中證2000指數、紅利指數,其餘大多數A股核心指數呈現跌勢。

創業板50富時中國A50、科創50下跌較多,跌幅分別爲2.45%、2.40%和2.39%。

概念板塊方面,南京市國資指數漲勢最爲強勁,本週漲逾10%;最小市值指數、免稅店指數、多模態模型指數、抖音平臺指數漲幅居前。而萬得光模塊(cpo)指數、白酒指數、GPU指數、光通信指數跌幅較大。

整體看,本週投資者交易情緒低迷,萬得全A日成交額降至8000億元以下。

中信建投陳果、姚皓天表示,12月是存在較長時期的業績“真空期”,股價走勢與業績相關性較低,市場更多關注預期。

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則指出,部分市場投資者對政策效果的信心不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乏關鍵表述的積極變化,但市場幾乎未對此做出任何定價。短期市場調整反映的是中期問題,市場正在消化對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和部分投資者對政策落地執行的擔憂。

該團隊進一步分析,當前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有充分認知。所以對刺激政策期待很高,對做多A股順週期資產預設的條件也高。財政強刺激是經濟樂觀預期發酵的前提。2024全年財政有效發力是大概率,但歲末年初財政規劃和盤托出是小概率。

市場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注點,基本聚焦在強刺激的線索上(主要是財政和地產)。而僅從會議表述出發,不能得到足夠細節,來推演後續穩增長見效的具體路徑。市場幾乎未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積極變化做出任何定價。

在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乏關鍵表述的積極變化:一是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二是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均爲重點經濟任務標題,是對12月政治局會議的“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細化。

其認爲,現階段,市場交易穩增長還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未充分反映政策表述變化在情理之中。但政策向上到強調“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速度”和“質量”要兼顧,向下到後續政策具體執行是值得期待的。市場調整後,使得後續交易穩增長效果驗證的賠率進一步增加了。

跨年行情可期

站在歲末年初的節點,A股跨年行情將如何演繹?哪些主題行情值得關注?

“中國經濟上半年四個‘相對高’,房地產投資相對高,出口相對高(11月數據已經在驗證),庫存週期相對改善(質量高),財政發力支出增速高。2024Q1中國經濟有望改善,在這個基本面環境相對穩定的窗口,有利於政策樂觀預期發酵。“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指出。

該團隊表示,2024年一季度可能是多個重要會議疊加的窗口,國內穩增長政策有望細化,具體政策落地效果開始進入驗證期,改革也可能有增量佈局。這可能成爲下一波A股有效反彈的線索。而在此之前,A股仍處於蓄勢期。活躍資本市場投入會着眼於2024全年,特別提示,年底年初是外資年度資產配置調整的窗口,2024年初外資短期流出壓力可能有進一步釋放。

陳果、姚皓天亦分析,12月有多個重要經濟會議召開,市場迎來政策密集發佈的窗口期,政策定調對跨年行情有着指引作用。

當前,下半年冷卻的AIGC及關聯主題受熱點事件催化有所回溫,數據要素入表在即疊加各地配套細化政策頻發增大市場想象空間。在年末市場信心波動下行情況下,預計短期內啞鈴型配置仍是最優解,看好‘中特估’主題確定性勝率策略的相對優勢,同時隨着數據入表、Vision pro量產在即等事件催化, XR、數據要素主題有望受益。”他們表示。

中信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認爲,A股短期受投資者心態和資金行爲影響,對積極的政策變化脫敏,市場出清過程緩慢,隨着調整接近極值區域,歲末年初市場和信心的拐點將臨近,積極把握賣盤階段性出清後的市場行情,借情緒低點的市場波動繼續增配科技和醫藥板塊。

另外,從2024全年看,申萬宏源策略研究團隊建議還是圍繞着新趨勢佈局。

第一,新產業趨勢不斷出現是必然趨勢。例如,華爲鏈創新還有諸多看點,除了消費電子和電動車,包括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自主可控、物聯網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第二, 從構建中國經濟新範式出發,可以思考2024—2025年新產業趨勢的來源。新跨國公司 + 新消費供給創造需求。

第三, 核心資產調整,管理規模大的產品嚴重缺乏底倉資產。不少投資者呼喚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強調公司治理,強調股東回報,正在形成一種思潮。廣義中特估,就是致力於爲機構投資者發展提供更多底倉資產,推薦分紅率由低到高,穩定分紅預期從無到有的高股息“成長投資”。這可能成爲認定優秀公司治理的重要標準,也將是未來1—2年賺錢效應擴散,板塊估值提升的線索。

(作者:易妍君 編輯:巫燕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