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掛牌近七年之後,梅州客家村鎮銀行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客家銀行”、NEEQ:839969)將告別新三板。

日前,客家銀行宣佈,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長期戰略和發展規劃,爲進一步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降低運營成本、降低負面輿情傳播風險,該行擬主動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終止掛牌。

主動申請摘牌的背景是,由於客家銀行已連續60個交易日(不含停牌日)股票每日收盤價低於每股面值,12月14日起,全國股轉公司將客家銀行由創新層調整至基礎層,且自被調整至基礎層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再次進入創新層。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受制於融資功能、流動性、估值定價等多方面因素,新三板掛牌銀行數量一直較少。掛牌新三板七年間,客家銀行也僅完成一筆1760萬元的定向增發。

而近幾年來,客家銀行經營壓力加大。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淨利潤下滑之後,2021年客家銀行陷入虧損,且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客家銀行累計虧損2704.78萬元。

截至2023年6月末,客家銀行資產總額約爲48.83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75%;發放貸款和墊款2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44%;不良率2.36%,雖然有所回落,但依舊處於較高水平。

被新三板降層後主動申請摘牌

資料顯示,客家銀行成立於2010年11月,2016年12月23日客家銀行在新三板公開掛牌上市,成爲廣東省首家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銀行。

2020年5月,由於符合“最近兩年的淨利潤均不低於1000萬元,最近兩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8%,股本總額不少於2000萬元”的標準,客家銀行從新三板基礎層升級到新三板創新層。

但2023年10月,由於已連續3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客家銀行進行風險提示,稱若公司連續6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將觸發即時降層情形,存在被調出創新層的風險。

隨後不久,截至11月20日,客家銀行已連續60個交易日(不含停牌日)股票每日收盤價低於每股面值,全國股轉公司將客家銀行調整至基礎層。

但同時,客家銀行也對外宣佈,擬主動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擬申請終止掛牌的原因爲,該行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長期戰略和發展規劃,爲進一步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降低運營成本、降低負面輿情傳播風險。

客家銀行同時表示,該行終止掛牌後,將聚焦主業,持續加強經營管理能力,提高該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該行的持續經營能力。

12月13日,客家銀行公告,該行將自2023年12月14日起被調入基礎層,且自被調整至基礎層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再次進入創新層。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受制於融資功能、流動性、估值定價等多方面因素,一直以來,新三板並不受中小銀行青睞。自2014年以來,新三板共有9家銀行掛牌,而自2018年邢農銀行掛牌之後,新三板已連續五年未添新兵。

此前,作爲新三板“盈利王”,齊魯銀行已在2021年6月走出新三板,於滬市主板掛牌上市。今年5月,瓊中農信也因配合海南農信深化改革,以便推進組建海南農村商業銀行相關工作,從新三板摘牌。

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11月底,在新三板掛牌的6272家企業中,僅有84家企業屬於金融業,而包括客家銀行在內的掛牌銀行也只有7家,其他六家分別爲邢農銀行、匯通銀行、鹿城銀行、國民銀行、如皋銀行、新疆喀什農商行。

不過,11月末,新疆喀什農商行宣佈,爲推進喀什地區農合機構以地州爲單位統一法人改革工作,該行將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摘牌。而隨着客家銀行也計劃摘牌,新三板的掛牌銀行將只剩下五家。

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73.63%

主動從新三板摘牌的背後,客家銀行近兩年來的經營壓力明顯加大。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掛牌新三板之後,2016年至2020年,客家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223.26萬元、1.46億元、1.32億元、1.4億元、1.41億元,同比增長30.78%、58.03%、-9.61%、6.54%、0.61%;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淨利潤,下同)分別爲1331.86萬元、3956.12萬元、3453.82萬元、2513.52萬元、570.24萬元,同比增長45.78%、197.04%、-12.7%、-27.23%、-77.31%。

而在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淨利潤下滑之後,2021年客家銀行陷入虧損,當期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7.37%,淨利潤虧損1498萬元,同比減少362.7%。2022年,客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同比減少32.06%,淨利潤虧損806.89萬元,同比減虧46.14%。

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客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027.43萬元,同比增長42.75%;淨利潤虧損399.89萬元,同比繼續減虧27.94%。粗略計算,近兩年半時間內,客家銀行累計已虧損2704.78萬元。

資產質量惡化,撥備計提壓力加大,則成爲客家銀行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掛牌新三板之前,2015年末,客家銀行的不良率尚且只有0.81%,2016年末提升至1.46%。

2017年至2023年6月末,客家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爲2.17%、1.78%、1.38%、2.85%、2.83%、2.41%、2.36%。其中,2020年末客家銀行的不良率快速攀升至2.85%的最高位,此後兩年半回落。

而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客家銀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爲5339.47萬元、8870.9萬元、3164.75萬元、2667.77萬元,同比增長181.44%、66.14%、-64.32%、173.63%。

截至2023年6月末,客家銀行資產總額約爲48.83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75%;發放貸款和墊款2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44%;吸收存款46.0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88%。

值得一提的是,掛牌新三板期間,客家銀行還曾兩次籌劃定向發行。其中,2019年12月,客家銀行向第一大股東庫爾勒銀行、林樂忠發行1100萬股,募集資金1760萬元。

2020年11月,客家銀行再次計劃定向發行3000萬股,募集資金5400萬元,其中庫爾勒銀行擬認購1650萬股,認購金額2970萬元,以進一步擴大持股比例。不過,2021年4月,客家銀行主動終止了此次定向發行。

截至2023年6月末,庫爾勒銀行依舊爲客家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0%。報告期末,客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1.52%、10.41%、10.41%,較上年末均下降0.02個百分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