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盤”力量逐漸減退。

近期,在廣州芳村的古橋茶街,一家名爲“昌世茶”的公司因茶價“閃崩”捲入輿論風暴中心,事件涉及500多名茶商,總金額高達數億元。

茶商唐雲在2個月前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購買了昌世茶的第一個產品,每次買入後在二級市場賣出都能賺取高額利潤。在她看來,大多芳村茶商對炒金融茶並不陌生,甚至不少是在這一領域深耕已久的老玩家。但與以往相比,這次昌世茶價格猛漲到崩盤的時間早於預期,僅僅一週時間就從5萬多元/提(茶葉交易單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的網紅茶變爲流通性接近於0的“廢票”。許多茶商剛剛入場就被“套牢”。

與以往承諾回購兜底的傳統金融茶模式相比,這次暴雷的昌世茶玩法更加隱祕。據參與的茶商對記者透露,廠家沒有在合同或文字記錄中承諾回購,而是疑似利用“茶托”實時更新報價,製造茶葉不斷上漲的假象,誘使更多茶商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昌世茶已不是近期第一家暴雷的“金融茶”,僅在廣州芳村一帶,今年就陸續有茶有益、昌世茶等4家廠商茶價暴跌。在這背後,曾一度風起雲湧的“金融茶”模式風險增大,“量在價先”的跡象明顯,即茶葉價格仍處於高位,但交易活躍度已經開始萎縮,“接盤”力量逐漸減退。

有專業人士表示,所謂“金融茶”,銷售茶葉卻不交付實物,承諾一定期限後回購,這類業務模式脫離商品交易實質,隱藏較大風險,還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閃崩的茶葉

在昌世茶最新一款產品“昌世雄峯”價格暴跌後,唐雲還曾在某平臺上以7000元左右的低價收茶。“我只買了前兩個產品,都順利拿到收益。最後這期是因爲資金問題沒有購買。當時看價格跌了還想抄底賭一把。”唐雲說。不過,隨後唐雲意識到,市場到處都是出售者,而收購者寥寥無幾。於是她臨時停止了收購。

與唐雲不同,茶商李維則完整經歷了昌世茶價格的迅猛起落,在最新一期茶葉買賣中,損失約15萬元。

在此次價格“閃崩”的“昌世雄峯”之前,昌世茶還推出過4款產品,分別爲昌世天下、昌世茗雅、昌世亨泰、昌世通濟,全部是限量購買。李維在試探性買入兩期後發現,這些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很快。每次購買新產品後,總有人在社交平臺羣組中溢價收購。甚至僅隔1小時,回購報價可能就高上千元。

根據第三方平臺數據,昌世茶旗下的某產品8月底上市之初,每提價格3.2萬元,短短1周後市場價開始突破5萬元。在9月中旬突破6萬元,11月30日階段性高點價位達到7.28萬元。以此計算,漲幅接近127%。

在芳村經營茶葉生意多年,李維此前也頗瞭解金融茶套路,一般廠商會默認向購買茶商高價回購,以吸引參與者一起炒高價格。而這次略有不同,昌世茶雖在前幾期產品發行時有相應口頭承諾,但幾乎均未留下文字記錄。這些產品博取茶商信任的方式主要是線上社羣中實時上漲的回購價格,和許多看似收購熱情高漲的茶行。

直到昌世茶推出最新一款產品“昌世雄峯”,宣佈不再限量時,大多參與茶商仍然沉浸在營造出的茶葉暴漲氛圍中。11月29日,這批每提售價5萬元以上的產品首次面世,約有500多家茶商參與。但與前幾輪不同的是,當日晚間,社交羣內出價“收購者”寥寥無幾,甚至開始出現折價收購。最終,一些購入產品的茶商發現,兩週前仍是市場稀缺的硬通貨,目前已無人接盤。

如何操盤?

有業內人士表示,高價的“金融茶”往往是資金堆砌和控制發行量的結果,通過鎖倉和對敲等手段,不法茶商便能夠輕鬆將茶葉商品轉變爲金融產品從而獲利。

不過,與傳統金融茶承諾回購用以擡價不同,一名業內人士稱,此次昌世茶炒作方式疑似“滴水滾珠局”,即“莊家”尋找或製造某類稀缺性資源,加以包裝概念、引入“茶托”哄擡報價,在市場中製造稀缺性的假象。先限量投入市場,分階段疊加,最後漲至高位時拋盤走人。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這類局主要由品牌方、茶托、茶商三類角色構成。一般而言,廠商即是莊家,他們製作某類具有稀缺性的茶葉產品,並向代理商、散戶公開發售。茶葉發售後,從一級市場進入二級市場後,就會有莊家安排的茶托出場,他們頻繁報價,逐步抬高價格。

當限量發售的大部分茶葉回到茶托手中時,此時茶托就可以較爲容易地在二手市場中“控盤提價”。反覆炒作幾輪後,茶價走高,也可讓部分早期參與的投資者獲利,強化信心。等到時機成熟,“莊家”再高位拋盤。

而在其中,茶商的角色則是“接盤方”。如果市場宣傳效果好,有真實消費者入場“買單”,則虛價將會“做實”,廠商、接盤的茶商可以“炒”出高額利潤。但如果市場真實消費者遲遲未至,廠商就需要更多茶商“擊鼓傳花”以維持高價,加盟商制度應運而生。這時,部分茶商會加盟成爲代理商,有一定的配貨金額、鎖倉時間限制,與廠商的利益高度捆綁。

李維也指出,在此次參與“昌世雄峯”認購、被捲入價格暴跌的500家茶商中,約有一半是昌世茶的代理。據記者進一步瞭解,此前昌世茶旗下加盟商分爲三類,包括授權合作店、授權體驗館、授權渠道商。其中授權體驗館還分爲V1、V2、V3三個級別。在複雜的加盟商層級分類下,配貨金額、保證金要求也不同。其中最高等級的授權渠道商,首次配貨金額爲150萬元,保證金需要15萬元。

“相較於散戶,加盟商一般會簽訂合同,需要批量投入,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接盤力量。”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金融茶亂象

值得注意的是,昌世茶價格閃崩背後,金融茶市場的風險正在逐步積累。在廣州芳村,今年已有多起金融茶暴雷先例。例如,6月,廣東茶有益茶業有限公司曾向客戶推薦“理財茶”,承諾30天內公司高價回購,但隨後宣佈停止回購。

爲何多次暴雷,仍有茶商熱衷參與炒茶過程?這與金融茶本身的市場特性有關。多位茶商對記者表示,金融茶的發展歷史已有多年,在此前行情好時,參與茶商衆多,已形成一套固定模式。另一方面,在茶葉利潤逐漸攤薄背景下,參與金融茶炒作是很多茶商賴以爲生的手段。“前兩年因爲疫情影響,線下茶葉生意不好做,大家壓力都大。”唐雲介紹,而大多金融茶炒作的週期比較長,早期參與者獲利概率大。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金融茶“炒茶”的發展已相當專業化,甚至衍生出一級發行市場、二級交易市場,報價系統、交易平臺、指數等完善的配套工具。

以某找茶平臺爲例,其首頁中不僅清晰列明茶葉的大盤指數,還有細分板塊的實時熱度指數。而在具體茶品中,不僅會列明價格走勢、參考報價、撮合買賣、漲跌排行榜,同時還可以購買“散片”(茶葉術語,每片重357克)。該平臺自身也可提供鑑定、買賣服務,買賣範圍覆蓋多款熱門茶品。

“雖然這類信息平臺看似透明,但容易被廠商操控。”一名業內人士介紹,一般而言,茶葉發行銷售類似一級市場,散戶買賣是二級市場。而在一二級市場中間活躍着大量的中間商,他們批量從廠家收購茶葉,再向市場銷售炒作獲利。這類交易平臺看似是爲買賣雙方提供信息,實際自身也參與囤積出售茶葉過程,或與代理商、廠商有密切聯繫。

同時,這類平臺的實時價格通常會根據收購價、賣出價而變化,部分“茶托”也會藉此渠道哄擡價格。以“昌世雄峯”爲例,在價格閃崩後,還有茶商在平臺上頻繁出價,有賬號當日以6000餘元的價格分多次收購“昌世雄峯”。同日,該賬號又以8500元的價格開價售出。截至記者發稿,該平臺上仍有不少茶商頻繁爲昌世茶報價。

風險幾何?

金融茶接連暴雷後,市場上仍有不少熱門高價茶。在多個茶葉交易平臺,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某頡號、某祥瑞品牌茶葉每提價格接近10萬元,某班章產品每提價格超11萬。

其中,價格漲幅最明顯的是X茶品牌。信息顯示,該品牌成立於2022年,旗下有多個屹系列產品,價格在每提4萬元~10萬元不等,而且價格仍在走高。以其11月初剛上市的屹路長X爲例,該茶上市之初價格就高達7萬元,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上漲到了9.6萬元,漲幅高達37.14%。

二級市場價格仍在水漲船高的同時,接盤力量卻逐漸衰退,“量在價先”的跡象明顯。一名資深茶企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部分金融茶價格雖未大幅回調,但交易量已提前大幅下降。因此,金融茶擊鼓傳花的遊戲很難繼續,參與廠商或茶商開始停止回購或提前跑路。

另一數據也能佐證這一說法。根據企查查數據,2021年、2022年我國茶葉相關企業註冊量連續兩年下滑,分別達22.27萬家、19.94萬家,同比減少28.68%、10.49%。

當前,已有多地開始提示金融茶、理財茶風險。10月初,福建省發佈關於防範以“金融茶”“理財茶”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有個別茶企以銷售茶葉的名義,向消費者銷售茶葉但不交付實物,承諾一定期限後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購。這類“金融茶”“理財茶”的業務模式脫離商品交易實質,由正常銷售行爲演變爲一種追求高額回報的投資理財行爲,隱藏較大風險隱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12月6日,廣州市荔灣區發改局(荔灣區處非辦)、區公安分局、區市場監管局及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提醒,公衆品鑑、收藏茶葉時,應聚焦茶文化和茶本身的價值,拒絕“金融茶”投機活動。(唐雲、李維均爲化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