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我們就可以常相見啦!

邀您觀看

正文開始:

當今世人若談及元代瓷器,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往往是青花瓷,因爲它是一朝成名天下皆知(鬼谷子大罐的神話般成交故事)

事實上,在元代,卵白釉瓷器在社會地位上其實超過了青花瓷。

圖片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元代白瓷

圖片

卵白釉之魅力:爲何與衆不同?

圖片

如果你打開搜索引擎,鍵入“卵白釉”,你會發現這一名詞在中國瓷器史上的確具有一定的神祕性。

卵白釉,這個名詞最早出自於陶瓷專家孫瀛洲,他在《元代卵白釉印花雲龍盤》一文中,直接把這種盤子的釉色叫做“卵白釉”。

卵白釉,一種出自景德鎮的高溫釉,呈現的是一種如同鵝蛋般白裏透微青的質感。這種白釉源於影青瓷,卻比影青更爲白皙,同時又帶有一種乳濁感。這種色調在元代被高度推崇,甚至比影青瓷更受青睞。

圖片
圖片
左 景德鎮窯卵白釉雙耳三足爐
右 景德鎮窯卵白釉鏤空器座

你可能會問,既然被元蒙推崇,卻爲何它總是默默無聞呢?此外,卵白釉爲什麼被元蒙重視且推崇呢?

從考古文獻得知,從新安沉船、上海青浦任氏墓葬、景德鎮湖田窯遺址,乃至元大都宮廷遺址也有大量的卵白釉瓷器出土,這足以證明卵白釉在元代的普及程度。

圖片元代景德鎮窯卵白釉雙系三足爐

通高9.5釐米、口徑13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1972年出土於北京永定門外張弘綱墓

最早的卵白釉器物出土於北京永定門外的張弘綱墓,張弘綱不僅是元朝初期的高級官員其墓葬中出土的一隻卵白釉三足爐,這更爲卵白釉的特殊地位提供了有力證據。他的顯赫身份反映了這種瓷器在當時社會中的顯赫地位。

明初曹昭撰寫的《格古要論》中記載:“御土窯者,體薄而潤最好。有素折腰樣毛口者,體雖厚白且潤尤佳……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新燒者,足大素者,欠潤,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從曹昭在《格古要論》中可知,元朝上層社會更青睞“體薄而潤”與“體雖厚白且潤”的瓷器,這些描述無疑直指卵白釉比青花更受推崇。

在元大都宮廷遺址出土的卵白釉瓷器,從胎質到釉色,無一不顯露出極高的工藝水平,這不僅證明了卵白釉瓷器的優良質量,也意味着它是元代皇家與貴族首選的日用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元  景德鎮窯 卵白釉印花番蓮紋碗 
內壁印「樞府」款 |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景德鎮湖田窯元代地層,可見產量最大的並不是元青花,而是卵白釉瓷。元朝“國俗尚白,以白爲吉”,青花瓷當時可以用來作賞賜,也可以用來作商品貿易,但敬天奉地祭祖,元人更願意選擇單純的白、藍二色,也就是卵白釉和藍釉。

圖片元霽藍留白龍紋盤,大英博物館藏

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會把卵白釉和“樞府瓷”劃上等號。

因爲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從出土器物中發現的卵白釉瓷器,很多都模印了“樞府”字樣。

當時很多卵白釉瓷器上面都模印有“樞府”字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卵白釉上不僅有“樞府”,還有“太禧”、“憲臺(司)公用”、“局用”、“東衛”、“福祿”、“顏樂”、“玉”等字樣。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卵白釉瓷是沒有文字的。

圖片
元代景德鎮窯卵白釉印花“太禧”銘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

圖片
元 卵白釉“東衛”銘印花盤
廣東博物館藏

還有,1982年在安徽歙縣窖藏出土的瓷器,除了有權威的“樞府”字樣外,還出奇地附帶了“椿”字,而在集寧路窖藏中的樞府款瓷上,墨書着神祕的“藥”字。

顯然,元代時,樞密院、太禧院、御史臺等官署都曾在景德鎮窯定製燒造卵白釉瓷器,“有命則供,否則止”

圖片
元 卵白釉印花團菊紋深腹碟(內有“福”字)
高安博物館藏


“太禧宗禋院”是元代掌管祭祀的機構,就是負責對帝后祖先的祭祀。而打上“太禧”印記的卵白釉瓷器,這意味着卵白釉不僅用於宮廷日常,更被用於“敬天奉地祭祖”的神聖場合。




“樞府”,是樞密院的簡稱。元代時,樞密院是元代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也就是元朝最高軍事機關。樞府瓷,如其名,模印有“樞府”字樣的瓷器,代表着權威的“樞密院”之縮寫。


那卵白釉瓷是專供宮廷貴族的嗎?

答案是:非也。

隨着更多出土、出水瓷器的佐證,我們能明顯發現,卵白釉瓷存在精、粗兩類。精者越精,粗者越粗。

一些模印有“樞府”“太禧”字樣的瓷器製作相對精良,但也存在着款式、紋樣基本一致。元大都宮廷遺址出土的瓷器碎片,從質量上看非常優良,胎質潔白緻密,釉色瑩潤如玉。

圖片
元 卵白釉雲龍紋碗
2012年倫敦佳士得1.375萬英鎊

圖片
元 卵白釉纏枝花卉紋碗
2022年紐約佳士得3.528萬美元
圖片元 卵白釉“樞府”雲鶴紋碗
2016年香港蘇富比7.5萬港幣

圖片
元  “樞府”纏枝花卉紋碗 
2014年香港蘇富比18.75萬港幣

圖片

元 樞府卵白釉蓮紋盤

交價:47.5萬港幣

2015年香港佳士得

圖片
元 卵白釉印雲龍紋高足碗
成交價:50萬港幣

由於元朝後期的國家治理開始鬆懈,出現了官員逼迫匠人爲其私造瓷器的情況。某些看似“粗糙”的卵白釉瓷器,實際上可能是匠人按照官方標準仿製的。

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記載:“當時民亦仿造,然所貢者具千中選十,百中選一,終非民器可逮。”

清代藍浦在《景德鎮陶錄》的“樞府窯”中也記載:“元之進御器,民所供燒者。有命則陶,土必細白埴膩,質尚薄。”

圖片
圖片

重新認識卵白釉

卵白釉不僅在宮廷和祭祀場合佔有特殊地位,其在民間的影響也同樣不可忽視。

認識瓷器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是一件既富有挑戰也極其有趣的事情。

參考文獻:
徐標《元代景德鎮卵白釉瓷研究》
朱良賽《元代樞府瓷的考古學觀察》

圖片

圖片

圖片來源:本圖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