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皇帝对青釉类瓷器格外青睐,汝窑的天青釉更是符合皇室及文臣的审美。朝廷对汝窑进行官制式的垄断生产,其性质从民间窑场变成专供御用的中央官窑厂。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虽然“官家”极想重现汝窑风采,却“近尤难得”,再也无法达到之前的超凡脱俗之美。

所以,汝窑以烧瓷时间短、制作精良、传世品稀少等特点而弥足珍贵。

图片北宋 汝窑青瓷碟「丙」字铭(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北宋 汝窑青瓷碟「丙」字铭(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出道即“巅峰”的官汝窑,仅存20余年就遭金兵南下所毁,近代考古工作者只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等地发现汝窑烧造的遗址。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被宋徽宗眼里的天青色世界所吸引,汝窑就是他梦中的雨过天青色吗?

然而,徽宗憧憬的雨过天青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

图片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从传世汝窑青瓷和清凉寺窑址出土的天青釉汝官瓷标本来看,釉面盈润如玉,或有鱼鳞状开片,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豆青、粉青、卵白诸色,最著名的当然是天青色,这种平淡含蓄的釉色于朴素中隐露出静穆典雅的意蕴,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取向。

明代,曹昭在写他的鉴定大作《格古要论》中,把汝窑开片的纹路称作“蟹爪纹”:“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汝窑青瓷胎骨轻薄,胎色为香灰色,俗称“香灰胎”。裹足支烧是汝窑青瓷的典型特征,碗、盘类器物满釉,外底留有三或五枚芝麻粒形状的支钉痕,就是“芝麻钉”。

图片北宋  汝窑青釉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北宋  汝窑青釉水仙盆  外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不仅釉色美,而且器形优,冠绝天下,以最简练的线条、釉色表现出最美的内涵。所以宫中“惟用汝器”。一个“惟”字表明了徽宗的艺术品味和汝窑齐全的品种。

图片北宋  汝窑青釉水仙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图片北宋  汝窑青釉水仙盆  外底,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从汝窑遗址考古发掘来看,不仅有生活用器、陈列用器、文房用器,而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器(鸡、鸭、鹅,狗、马、羊等),还见有人物造型,以及一些缩小的盘、壶、瓶等袖珍玩器。

传世汝窑只有20种器型,汝窑博物馆的陈列品至少有40种,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观赏一下。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莲花式温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莲花式温碗  外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弦纹三足樽,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弦纹三足樽  外底,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图片
图片北宋汝窑青瓷胆瓶(鹅颈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鹦鹉形熏炉盖钮
图片
图片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
图片
图片北宋汝窑青釉圆洗,口径13公分,2017年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再次拍卖,编号5,以2.6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计2.94亿港元,再次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为亚洲私人收藏家竞得。
图片图片北宋汝窑青釉纸槌瓶(瓶口被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就是宋瓷收藏家心中的女神,其至雅至美之姿,倾国倾城之容,成为宋代美学绝佳代表。

汝窑存世量稀少,市场流通数量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新的考古发掘或者某个民间藏家的旧藏,将来也许会有更多汝窑的现世。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耿宝昌:《复议宋官窑青瓷》,《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2期
陈宏焱:《汝瓷博物馆藏青瓷与张公巷窑出土标本之新发现》,《东方博物》2005年1期。
孙新民:《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孙新民:《汝州张公巷的发现与认识》,《文物》2006年7期
王光尧:《汝窑与北宋汴京官窑—从汝窑址考古资料看宋代官窑的出现及官窑制度之形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5期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本图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