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雖然發佈了一些樓市的新政對於PVC等大宗商品形成預期端利好,但是由於自身疲弱的基本面,使得PVC表現的並不盡如人意,沒有形成趨勢性的突破行情。在更大、更多的政策刺激之前,由於高產能和高庫存的壓制,PVC大概率在節前還是以區間運行爲主,投資機會相對雞肋,而期權相較於期貨以及基差交易而言,反而會帶來一定的投資價值。

一、利多:國內地產弱修復 海外需求存支撐

地產是驅動PVC消費的核心因素,其在PVC的需求佔比也超過50%。整個2、3季度,房地產市場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進入4季度後,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等數據則是有了一定的企穩回升跡象,上週北京、上海等地的“降首付、降利率”的樓市新政則更是點燃了大家對於房地產板塊及相關大宗商品的預期。今年以來,PVC的基本面並不算好,而推動PVC上漲的行情中,其實更多的還是靠政策預期和整體的板塊帶動,其自身並無太多出彩之處支撐其上漲,因此,能看到,雖然2季度-3季度PVC也錄得一定漲幅,但無論是跟建材板塊比,還是化工板塊比,都要遜色的多。現階段一些政策的推出雖然能從預期端再次給PVC等相關產品助力,也是實打實的利好,但由於現實疲敝,而且產業信心相對不足,因此未來恐還需要更大、更多的政策注入,才能給PVC等產業帶來實質性的扭轉。

除了政策預期外,今年略超預期的出口是支撐PVC價格的另一大因素,尤其是在內需的實際表現相對疲弱的階段,相對有韌性的外需表現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而通過全年的出口數據也大體能推斷出PVC在5800元/附近是有個出口底的,實際價格越低,出口刺激越強,而除非海外旺季,否則6000元/噸以上出口窗口基本就關閉,因此也能看到期貨價格尤其是遠月合約在5800一帶能錄得不錯支撐。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外需之所以能被刺激還是因爲我們的貨物便宜,治標不治本,如果PVC內需不能恢復,PVC價格還是無法向上突破。因此只有通過持續的通過地產政策刺激,可能纔是解決PVC需求不足最有效的途徑。

圖1 PVC出口數量

數據來源:iFind,中糧期貨研究院

二、利空:產能壓力待釋放 庫存壓力仍明顯

PVC在新產能投放方面,除了今年已經量產的信發、華誼、萬華福建、聚隆化工等裝置外,明年還要面臨金泰、鎮洋、渤化等新裝置投產,無疑是令供需結構本就寬鬆的PVC行業雪上加霜。雖然目前部分電石法裝置生產PVC已經出現長期虧損的現象,但是燒鹼端還保持一定利潤,對沖了一部分虧損,各生產廠家以“鹼補V”、維持生產的意願較強。因此,能看到3季度以來,PVC的產能利用率持續維持在7成5以上,加重了國內PVC產能相對過剩的局面。

與此同時,PVC目前還有超過70萬噸的天量庫存待消化(歷史同期最高),倉單註冊量更是破紀錄的超過48000張,這也就導致無論期貨端漲也好,跌也好,PVC基差始終尾大不掉,市場貨源完全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形容。靜態去看,假設未來地產政策上沒有進一步大力的刺激,那麼在需求端支持有限的前提下,要想解決PVC產能過剩的矛盾,未來大概率只能繼續通過持續低價的方式來倒逼邊際產能出清或者刺激出口,從而實現供需的再平衡。PVC2023全年幾乎在5500元/噸-6500元/噸的區間內寬幅震盪,遠沒有20-22年那種大開大合的趨勢性行情,雖然在這個區間內震盪了1年有餘,但庫存始終無法有效出清,上游企業也沒有足夠強烈的意願來減產。本來6月份的弱勢如能延續,那3、4季度可能就會看到一些產能出清,但是政策強預期和彼時強勁的燒鹼又將一部分氯鹼裝置從深淵的臨界處硬生生拉了出來,延緩了出清的進程。那麼在這種存量壓力之下,PVC依舊會如牛負重,難有明顯的上行驅動。

圖2 PVC庫存

數據來源:鋼聯,中糧期貨研究院

三、策略與風險提示

春節前若無進一步的政策刺激,那PVC大概率還是難以擺脫區間內偏弱運行的狀態,缺乏趨勢性的機會,而基差交易相比於期貨而言會更加雞肋,看着價差合適,但做進去,難言上漲,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而相比於期貨單邊和基差交易,一些期權的機會如區間累購賠付等可能反而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也使得本就寡淡的PVC市場能有一些熬過寒冬的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風險;地產修復不及預期等。

(陳陣 中糧期貨研究院 化工高級研究員 期貨交易諮詢資格證號:Z00152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