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原以爲放8天小長假,我終於不用爲女兒每天交不了作業而大發雷霆

可事實證明,磨蹭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觀

眼看着小長假就要接近尾聲了,女兒的作業情況卻不容樂觀

語文2張卷子,還有一張半沒做

數學練習題全靠完成任務,沒有幾道題是對的

英語呢,每日打卡都遺漏了好幾天,聽寫單詞全靠瞎蒙

最讓人大動肝火的,還不是作業完成情況不理想,而是明知假期要結束,還沒有積極“趕作業”的概念

就算好不容易催着孩子能坐在學習桌面前,可寫作業時還少不了磨蹭的“熱身”動作

先口渴喝半杯水,肚子餓了找點零食喫

然後再悠哉遊哉地找找書本、找找作業

作業找到之後,翹起二郎腿地摳摳腳,接着還嫌棄地聞了聞手,又跑到衛生間去洗搓幾分鐘

…….

就這樣,時間從指尖悄然過了將近1個小時,女兒的作業還沒有正式進入狀態

看着做什麼都起勁,唯獨對學習無精打采的樣子,我瞬間怒火中燒,本打算抄起衣架立個下馬威

可看到女兒下意識用手擋住身體的動作,我突然意識到:打罵只是震懾,孩子甚至都不知道因爲什麼而捱打

那些想用打罵教育去牽制孩子磨蹭的想法,也是完全錯誤的認知

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包括所經歷的改變,都是需要一定的過程、體驗、還有方法

對付沒有積極性的孩子,家長們也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比如,以下4個專治“磨蹭”的方法,帶孩子堅持一個月之後,孩子身上的變化自然就會立竿見影了

01

事先預留15分鐘

孩子學習太磨蹭,我們看到的只有效率太慢的不求上進

其實,磨蹭的背後有擔憂、無助、還有絕望

11歲女孩月亮,從小到大一直被媽媽當成“音樂家”培養

花昂貴价格買鋼琴不說,還專門報名了速成培訓班

本以爲,有着如此好的條件作爲輔助,月亮彈鋼琴的能力一定差不了

可每次一到練琴的時候,月亮總是遲遲不登場

每次只要說起練琴,她就要跑進廚房喝好幾口水

有時候到冰箱去找水果,有時候到衛生間去蹲會

總之,對待鋼琴就像是洪水猛獸,能多耽誤一會就能多輕鬆一些

吞吞口水、搓搓手、整理衣袖,再挪動椅子,直到丈量合適的距離後才緩緩開始進入練習動作…

可等到正式進入練習動作後,月亮的內心還是躁動不安,沒彈幾下就跑到學習桌翻找東西

嘴上說是找琴譜筆記,實際上就是在釋放躁動

等到練琴的時間都過了,月亮又如夢初醒,她不想練琴,可看到鋼琴又總覺得內疚,特別害怕看到媽媽失望的眼神

後來,情緒失控之下,月亮索性嚎啕大哭、直接跑出去了

等到過後再問及原因時,月亮痛苦地說:

“每次彈琴的時候你都坐在旁邊,彈錯一下就要嘮叨半天,我感覺自己根本就不是學鋼琴的料”

那一刻,媽媽才漸漸體會到,原來孩子磨蹭是因爲害怕、更覺得自己不能把鋼琴彈好

還有位媽媽告訴我

她的女兒作業寫到深夜22:30還沒有完成後,直接急哭了

聽完媽媽的描述,在孩子的眼淚裏分明能體會到熬夜的痛苦,這份痛苦還是“必須要完成”的壓力

所以,當孩子磨蹭時,父母的態度從一定程度上會決定着孩子的動力

你對孩子有冷漠、嚴厲,孩子就有多痛苦

你對孩子的催促有多頻繁,孩子的焦慮也會加倍增長

而當痛苦、壓力到達一定程度,孩子承受不住了,自然就會崩潰大哭,甚至會焦躁地出現自虐、反抗行爲

也就是說,不想孩子在磨蹭中因痛苦而崩潰,那家長們就要做好孩子的情緒分解

比如,孩子是磨蹭也好、不會也罷,我們都要給他們預留15分鐘

在這15分鐘裏,讓孩子去解決他沒有解決的問題,然後再告訴孩子:

“15分鐘一到,就要安心完成自己的事情,從坐到學習桌那一刻起,不完成作業就不要離開了,這是約定,也是規矩”

02

眼光儘量放在今天

明明知道磨蹭會完成不了作業,也明明知道哪怕是哭了、作業還是要完成

可孩子爲什麼總是屢教不改,不知道早點去認真寫作業呢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認爲,孩子磨蹭就是偷懶、沒有自覺性

直到昨天晚上,我才漸漸發現真相

眼看着假期就要進入收尾階段,女兒還在無所謂地畫畫做手工

那一刻,怒火簡直是燒到了嗓子眼

我使足勁地大吼:“你作業完成沒有,是不是打算揹着空白作業去學校,然後再讓老師給我打電話,說你假期作業沒完成?”

在吼出這些話時我特意加大音量,可教育最無效的方式就是:“吼孩子”

你越是加大音量,孩子越是反抗得厲害

一句:“你就知道吼,聲音大就有理了嗎?我還不是作業不會做,要不然早都完成了”,懟得我瞬間啞口無言

意識到女兒是因爲不會而磨蹭後,我開始調解情緒說:“那你不會做題,不知道問媽媽呀”

女兒是怎麼回答的呢?她說:“問你?我怕不是你崩潰地哭,就是我哭着離開家”

原來,磨蹭、和頂嘴都不是天生的

當肩上的任務過於艱難、再遇上父母給出的壓力太大時,孩子就會不知覺間產生畏難心理

你催孩子,孩子不動

再催,慢慢挪動一下

繼續三催四請後,同樣一句話聽多了就更不願意動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當孩子受到過強、過多的刺激時,就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陷入“你催、我故意慢”的死循環

這個時候想要繞出“催了不動”的死循環

首先要做的就是拒絕催促

當我們決定要控制“不催”之後,孩子一開始肯定會繼續磨蹭

想要帶動孩子從磨蹭、到主動學,那就要把眼光放在今天

比如,告訴孩子:“寶貝,我發現今天寫的字比昨天又工整了,一看就知道你有多認真努力”

無論孩子當前有多慢、有多磨蹭,你只需要看到當前的進步,儘量多使勁去讚美孩子的細節

持續下去,孩子身上的主動學、認真學自然就被激發出來了

03

把作業分成小目標

你以爲孩子磨蹭只是不會、壓力太大嗎?

其實,每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後,缺乏的還有目標規劃能力

大多數孩子回家之後,有寫作業概念,可大腦是處於混亂狀態

有些孩子做幾道數學題,遇到不會的題目就跑去做語文題

當語文再遇到不會的題目後,就傻傻地坐那發呆、甚至開始擺爛地做其它動作

在孩子看來,他們也是:“反正我也不會做,再怎麼動腦也沒用,還不如做自己喜歡的輕鬆事情”

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就產生畏難、退縮心理,這是很正常的

可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我們剛剛開始輔導,他們就恍然大悟地說 “哦,原來是這樣的呀”

接下來,不用再提醒,孩子也能很輕鬆地做對題目

這是什麼?這就是懶,懶於動腦、也懶於深度思考

面對這種遇事則懶、還喜歡陷入畏難心理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恰當的糾正

否則,當懶惰一旦形成了習慣,那孩子只會擇簡棄難,成爲一個沒有目標的“瞎忙活”人

別人推一下、動一下,別人不提醒了,那也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孩子爲什麼容易產生畏難、懶惰心理,從本質上來說並不難理解

當目標過多、或比較複雜時,孩子就會在心理層面覺得:“太難了”

甚至有些孩子還沒有開始就先進入“畏難心理”,以至於容易出現磨蹭

這個時候想要孩子突破懶惰和畏難心理,樹立目標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不過,目標樹立並不是給孩子一張卷子就讓他們去做

而是把目標分解成孩子容易接受的小目標,在小目標的基礎上,再由孩子估算一個完成時間,帶着目標和時間去做xx事,這叫做:心中有數

一個能做到心中有數的孩子,他們懂得去規劃時間,也能克服懶惰、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

那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有效、又能讓孩子接受小目標?蘭媽認爲,這個目標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設定

畢竟,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接受能力都不同,由孩子自己去了解要完成的作業,並做到什麼階段做哪些類型的題目

在自我狀態和目標調整下,孩子才能在目標帶動下起到真正的狀態投入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小目標容易實現,也給孩子繼續下個目標提供了行動價值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學習比較磨蹭、又着急得不行時,記得引導孩子把作業分成能輕鬆駕馭的小目標,那一次又一次的目標完成就是見證孩子重拾信心的意義時刻

04

自然懲戒學會承擔

有一位生意頭腦特別強的媽媽,她從小店面、開到十幾家連鎖分店

出色的計算能力、和靈活大腦,被大家稱爲:“天生的生意家”

也有人覺得“如此優秀的媽媽,也一定會教育出特別優秀的孩子”

事實上,輔導作業面前人人平等

不管你在生意上有多麼厲害,也不管你之前被多少人稱爲學霸

在教育方面大家都是新手,甚至還不如別人

這位生意經營很好的媽媽,就是如此

她自認爲對孩子盡職盡責,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回家輔導作業

可孩子呢,對寫作業這件事表現得深惡痛疾,一提起作業嗓門吼起來甚至還蓋過媽媽

不是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了”,就是警告說:“再嘮叨,我就不寫作業了”

這就是屬於態度上的不端正

當孩子覺得“媽媽一催就要寫作業”時,他們的潛意識就會認爲:“作業是給媽媽寫的”

而催促就是爲了提醒孩子

如果催促的本質是讓孩子形成依賴、甚至厭惡,那這種錯誤的認知就要及時得到終止

還記得剛開學的第二個星期,很多孩子都沒有收心,作業完成情況也不容樂觀

有天晚上,已經深夜十點多了,還有家長在羣裏艾特數學老師說:“我家孩子作業還沒有寫完”

不一會,班主任就在羣裏發通知:

“各位家長,每天到九點,不管孩子作業是否做完,都讓孩子先休息哦,如果孩子沒有做完,可以私信老師說明原因或瞭解情況,這樣老師和家長既能清楚地瞭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學習狀況,也能根據孩子未完成的原因對症下藥,共同幫助孩子進步”

此消息一出,羣裏好幾位媽媽紛紛發消息

有媽媽說:“數學作業沒寫完,讀書打卡也沒有開始”

還有媽媽說:“我們剛把所有作業寫完,沒有打卡”

班主任接着發消息:

“收到,讀書練字跟孩子們說過不是必完成的任務,屬於加分項,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都先放下去睡覺,如果是因爲孩子做事慢、拖拉、邊做邊玩導致作業很難完成,家長可以直接私信告知老師,不需要讓家長每天陪孩子拖到十一二點還在做,沒做完的第二天自己找老師留堂補起來,三年級了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責任了”

確實,讓孩子學會承擔,這是每一位學生必須要學會的責任、與態度

都說智慧是來自經驗,那經驗又是來自失策

像有些說什麼都不聽、做什麼也無所謂的孩子,你使足了勁,無非是在給孩子創造畏難的擺爛心理

所以,當你覺得孩子“不可教也”時,那就遵循自然懲戒吧

正如老師所說,晚上21:00前上牀睡覺,至於作業,就不要去催、去嘮叨了,讓孩子自己第二天去學校留堂補起來

在自我責任承擔下,有那麼幾次,孩子自然就不會磨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