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影响全球手机制造布局的企业是三星,它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下一个推动产能转移的是苹果,中国手机厂商也在考虑海外建设产能。

全球手机市场需求还在低谷等待反弹,过去数年,伴随手机出海而兴起的海外建厂热暂告段落,产业链重构从轰轰烈烈走向暗流涌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海外市场需求较疲软等因素影响下,国内仍有手机厂商在考虑海外建设产能,但变得更为谨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兼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向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手机制造业向外迁移,中国国内手机产能的全球占比已经下降到60%左右。

目前看,全球手机生产版图已形成以中国为中心、以印度和越南为海外两大生产基地,且在孟加拉、土耳其等多地“开花”的格局。

中国最终能留住多少手机制造产能?考虑到中国以及印度、越南等地制造业的效率、本土市场规模,高士旺对记者表示,未来中国手机制造占比可能进一步下滑,但最终有望留住五成左右的全球制造能力。

大厂重布产能

2015年前后,国内手机厂商完成智能化转型,国内市场的增速则迅速见顶,厂商将目光转向海外。

这一年,小米在印度开设第一家工厂,OPPO在印度尼西亚收购的一座电子厂投产,2016年,vivo在印尼也有了一座工厂。“很多厂商是从收购当地工厂开始,逐渐走向自建工厂。”一名熟悉手机出海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第一财经记者据公开资料梳理,小米、OPPO、vivo的海外产能均将重心放在印度。其中,vivo印度工厂年产能达6000万部。2019年,OPPO有计划在印度工厂月产能400万部的基础上,2020年将月产能翻一番,即年产能9000多万部。小米则在印度有7座工厂,分别与富士康、伟创力和Hipad合作建设,以2021年小米印度出货量4040万部、当地销售99%的手机是当地生产计算,小米印度工厂年产能可达4000万台。

印度之外,小米、vivo、OPPO海外建厂地有相当的重合,三家在印尼、孟加拉都有工厂,OPPO和vivo在土耳其设厂,vivo还有巴基斯坦、埃及工厂,小米去年在越南通过光弘科技的工厂生产手机,记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相关工厂已转向生产其他智能终端产品。

国内手机厂商在印度之外的其他生产地产能相对较低。vivo全球产能约2亿部,不计入印尼、埃及工厂产能,其海外产能可有7200万部,占比约36%。记者此前从接近OPPO的人士了解到,其海外产能占比也在三成以上,与vivo相近。2022年,小米发言人则称,小米有全球化布局供应链,但最重要的一直是国内供应链。

另外两大手机厂商是苹果和三星, 2022年出货量分别为2.264亿台、2.609亿台,两家国际化走得较早,也早早考虑全球化产能布局。

苹果如今依赖中国产业链便是产能转移的结果,苹果2012年公布的156家主要供应商名单中,中国企业8家,2020年中国供应商上升至96家。富士康位于郑州的工厂已是苹果手机主要生产基地。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2022年,苹果手机的生产组装中,中国市场份额为96%。另一个主要手机制造基地是印度,但产量还不大,2022年印度产iPhone仅占其全球产能4%,今年或升至7%。

三星则于2014年前后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中国产能转移至海外。“当年中国这类企业基本没有到越南设厂的动作,但三星当时义无反顾撤退并进入越南。”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告诉记者,如今三星越南产能占其总产能约一半。

两种不同逻辑

手机厂商布局全球产能逻辑并不完全一样。

中国厂商海外建厂目前还是以供给本地市场为主,更早国际化的三星和苹果将供应链布局至中国并物色其他生产基地,则同时考虑打通贸易通路并寻找全球新机会。

记者据Canalys、Counterpoint数据统计,小米、OPPO、vivo去年全球出货量分别是1.53亿台、1.13亿台、1.02亿台,海外出货量占比分别是74.7%、55.6%和48.8%。这三家产能重心仍在中国,海外出货量占比高于海外产能占比。

中国厂商设厂多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

小米在印度销售手机99%当地生产,2017年起在印尼实现销售手机100%本地化。vivo印度官网一份报告显示,vivo在印度销售的所有手机都是印度制造。

国内某主要手机厂商熟悉国际化项目的王莱(化名)告诉记者,其熟悉的国内厂商在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等地工厂是内销为主,不做出口。促使厂商当地建厂的动力不是更低廉的制造成本,而是更高的整机进口成本。包括印度在内,多个海外建厂热门地区对手机整机进口都有一定限制,如提高进口税率,当地存在一定的贸易保护。

2017年12月开始,印度政府将智能手机基本关税从10%提升到15%,2018年2月提升至20%。至2020年,印度品牌平均关税为28%,其他零配件平均关税15%。

孟加拉亦鼓励本地生产,2019年vivo准备在孟加拉建厂时,孟加拉智能手机进口税率为57%,功能机税率为32%,两种手机本地组装制造的税率则为18%和13%。2015年后,印尼也提出本地化生产要求,对组件本土化生产比例作出规定,逐渐限制手机进口。

三星和苹果在中国之外的制造基地,则不只是为了当地的市场。

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和销售通路畅通,苹果考虑将部分产能分散多地。苹果计划,到2025年,将有25%的生产转移至印度。以苹果2022年全球出货量2.246亿台计算,未来苹果在印度的产能约5615万台,而2022年,苹果印度出货量约2736万台。如此看,未来印度也将是苹果手机用于出口的一大生产基地。

除越南外,三星也在印度建设工厂,并用于出口。2018年,三星位于印度的新工厂建成,年产能增至1.2亿部。这个产能远大于三星2022年在印度的出货量约3344万部。三星越南工厂也不只满足当地需求,据IDC数据,2022年,三星在越南的出货量为490.8万部。

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攀至高位、市场增长放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手机主要的市场早已不在中国,它在中国市场的产能也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仍是手机制造业最有效率的地方。

多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成本最具优势的还是中国,这与国内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有关。“综合供应链、物流、研发等成本,目前不论是在印度还是越南,同一个产品制造成本都比中国贵1.2~1.5倍。” 杨述成表示。

中国能留住多少产能?

除苹果仍在推动产业链转移外,国内手机厂商近期已很少传出海外新建产能的消息。

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手机厂商当下更谨慎,与市场疲弱、印度等海外部分市场扩张不顺有关。但长远来看,全球化布局还会继续。国内手机厂商负责海外工厂的贾贤(化名)告诉记者,这一定程度上是厂商为自身多留一条销售通路,避免在贸易摩擦等特殊情况下销售受阻。

据王莱观察,手机厂商在一些新兴市场投资建厂,有一些发展不及预期。这一定程度上是因当地经济环境不够稳定,在美元加息、关税变动等影响下,出现原材料进口受限、工厂无法运行等情况。贾贤告诉记者,OPPO位于巴基斯坦的一个手机工厂,去年遇到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也曾暂停生产。

王莱表示,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对进入新市场甚至到当地设厂仍有兴趣,但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稳定性和抗风险性,当下不一定适合扩张。例如,巴西市场潜力颇大,但营商环境特殊,不论当地建厂还是进口手机,情况都比较复杂。一些体量较小的国家在汇率方面的抗风险能力不高,影响营商环境。此外,要吸引手机厂商在当地设厂,当地手机销售体量还要足够大,满足各项条件的地区不多。

高士旺则认为,既有手机生产地外,目前海外还未出现明显能吸引中国手机厂商投资建厂的新地区。签署了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协定的国家在关税上受约束,随意调整关税来引入较多手机产能并不现实。

印度和越南目前仍然最受手机企业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对印度市场的重要性仍有意见分歧,一方面,印度近年对国内手机品牌有所打压,另一方面,印度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潜力颇大,随着手机厂商多年耕耘,当地产业链也得到极大完善。“要做出口的话,很多公司还是考虑将印度或越南作为布局点。”贾贤称。

杨述成称,相比产能主要国内消化的印度,越南更多产能用于出口,越南签署了10余个自由贸易协定,很多情况下进出口零关税,有出口贸易基础。越南离中国较近,物流成本也比印度低。在北越,分布有富士康、三星、LG等厂商,已形成一个电子产业集群。

但不论是越南还是印度,电子产业链完善程度与中国相比仍有距离。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形容,若国内电子产业链是“3.0版本”,印度则是“1.0版本”。一名越南消费电子产业链人士则告诉记者,越南电子产业链目前还更多处于终端组装阶段,前端电子元器件很少,需从中国等地进口,业内认为越南的市场体量还不大,很难养活自动化程度高的元器件生产商。

从供应链分布也可窥见越南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基础。越南已在生产苹果可穿戴设备、平板等。2022年苹果188家供应商名单中,151家在中国大陆设厂,41家在中国台湾设厂,在越南设厂的数量则为25家。

但以上越南消费电子产业链人士发现,随着比亚迪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富士康等大企业入驻,逐渐带动产业链完善,越南消费电子制造业基础近几年还是有明显进步,工厂需求增大后,已有部分元器件厂商将产能迁至越南。

杨述成表示,目前越南制造业投资还是在往上走,据其了解,汽车、3C电子、光伏等行业均有企业表示对投资越南有兴趣。

中国目前还是手机生产和销售数量的第一大国,但这些年手机生产数量的全球占比是在逐步下滑的。那么,中国最终能留下多大比例的手机制造产业?

上一个影响全球手机制造布局的企业是三星,它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高士旺认为,未来手机产能变动的一个关键厂商将是苹果。基于中国供应链配套和效率优势,中国庞大的手机消费市场,中国仍将维持手机制造的重心或链主地位。未来中国手机产能的全球占比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但最低应在50%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