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金融一線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3銀行業發展論壇數字金融大會”於12月21日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爲“數字新趨勢,金融新使命”。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圓桌論壇“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與突破”中表示,財富管理是我國金融業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年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達100萬億元。爲了把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得更好,要從各個角度提高行業水平,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數字化。不過,數字化不能改變財富管理行業的本質,財富管理的根本是給大家提供好保值增值服務。

以下爲郭田勇對話實錄:

財富管理是我國金融業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年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達100萬億。財富管理,應爲資產管理中錢投入比較多的那一塊。

這一塊市場在中國的確非常重要,剛剛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了金融業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服務要爲百姓創造更多價值,財富管理行業承擔着這一任務,所以要克服拿了錢就貶值、投了就虧的情況。讓大家把錢投過來,幫大家打理好,保值增值。

爲了把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得更好,要從各個角度提高行業水平,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數字化。

不過,數字金融雖然現在如火如荼,可數字化不能改變財富管理行業的本質,財富管理的根本是給大家提供好保值增值,包括資金的保值增值,也包括提供增值類的服務。

數字化對其會有幫助,如果數字化把握得好,京東諾亞的事就不一定會發生,可通過數字化交叉檢驗。

從融資端而言,財務管理應用是數字化之後,對客戶的精準營銷以及風險防控,包括提高財富管理效率方面提供很大幫助。

從投資端來講,財富管理最後也要向外投,還是要做好基礎性的投資,當然我不瞭解數字化、數字金融包不包括量化金融這些東西,但我知道都需要很強的數理背景。財富管理未來運用量化金融方法,從投資角度來看可以提高投資方面的水平。

打破剛兌也是財富管理行業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區別於銀行,財富管理行業就是我把錢委託給你,你幫我打理,沒有保本保收益的說法。

當然,如果財富管理機構裏面存在弄虛作假或者欺詐行爲,經證實,可以讓其賠付,但是單純把錢委託給機構管理,最後錢沒有保本或者賠本了,只能願投服輸。

所以引出另外一個問題,財富管理跟你炒股票一樣,它本身是買者自負的行業,所以這個行業競爭非常厲害。

以前的財富管理行業以銀行業爲主導,銀行搞理財,在財富管理行業中佔的比例最高。大家總是把銀行理財當作收益更高的存款,覺得很保險。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以後告訴大家它不是存而是投資,和買基金一樣,但是很多投資者還是不相信。

結果去年銀行理財出現大幅回撤,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不存在剛兌,要讓大家知道這個事。

現在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好像超過銀行了,這也是好事,財富管理千帆相競,我覺得再過十年以後,中國能湧現出來一些像巴菲特似的投資家,私募成爲社會的主流,我覺得這可能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競爭更充分,整個行業更加健康的一個表現。

當然我不希望有哪一方是依靠自己信息優勢或者壟斷技術在進行,無論是銀行還是公募,包括私募和各類投資機構,大家都能夠在同一個監管標準下。現在資管新規出臺,在同一個監管標杆底下大家相互競爭,真正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歲末之際展望明年的銀行業,我判斷,明年可能會比較差,後年、大後年可能要比明年情況要好。因爲目前房地產業面臨重大挑戰,地方融資平臺也出現挺多問題,傳統制造業出口受阻,現在銀行業面臨資產化的問題很明顯。這種情況下明年會延續下去,經濟轉型找一些新的增長點需要一些時間,還要有個轉型期。

明年,美聯儲加息步伐基本上停了,中國央行繼續降息打開空間,明年利率會繼續下降,對投資做債利好,銀行擠壓外匯進一步收窄。我認爲,明年的經濟環境下,各家銀行會出現分層的情況。各家銀行還是要突出自己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把自己的業務做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