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也是全國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發力方向。眼下,教育供給水平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之一。

    目前,成都南部,位於新津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核心區的成都市新津區天府牧山學校初中部已進行到主體二層施工階段,該校是一所由嘉祥教育集團領辦的九年一貫制高品質公辦學校,明年9月,包含27個班、1200個學位的該校初中部將正式開學。據悉,小學部將於2024年動工,2025年9月啓用。

    算上全區近年建成和在建的十餘個學校項目,新津打造的“名校羣”已規模初顯。

    當前,新津加快推動“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規劃建設,深入實施“優教新津”行動,不斷擴大城鄉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致力實現功能提級推動高質量發展。隨着這片成南教育新高地的冉冉升起,新津的區域價值正迎來新一輪躍升。

超前佈局優質教育資源 明年預計新增近4000個優質學位

“縱觀人類歷史,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如是說。

當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這對人才的教育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我國實現全面小康之後,老百姓衣食住行都達到了一定水平,更好的教育也成爲下一個迫切需求。顯然,倘若沒有教育提供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沒有教育奠定社會公平的基礎,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民幸福,都將無從談起。

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測算,我國目前的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舉國跨步發展的背後,是各個城市推動教育發展的合力。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教育名城,深厚的教育底蘊成就了天府之國的千年富庶與人文鼎盛。當前,成都積極應對超大城市對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提出的挑戰,多措並舉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其中,作爲成都最年輕的區,新津區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家門口的好學校”建設行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近年來,新津通過“引優示範”適度超前佈局優質教育資源,先後引進了成都外國語學校、成都市龍江路小學、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成都市機關三幼、嘉祥外國語學校等一批優質名校名園教育資源。其中,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新津分校於今年9月正式開校,新增1620個優質學位。成都市新津區天府牧山學校、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新津分校創智灣校區、成都市機關三幼新津分園津英園區項目等6個重點項目年內開工建設,總投資近6.4億元,預計2024年9月投入使用,屆時將新增3990個優質學位。

數據顯示,2023年新津區在校(園)學生人數47013人,同比增加1560人。新培養各級各類名師61人,全區名師達341人。全區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96.36%,中小學優質學校佔比73.91%,教育現代化達成度93.48%,位列全市前列。

好教育用在“刀刃”上 發揮資源聚集作用服務產業新城建設

新津,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這裏江河如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有“南方絲綢古道第一站”的美譽,被稱作長江文明之源、中華文明之光的“成都平原史前文明”寶墩古城遺址亦坐落於此。

新津作爲成都市最年輕的市轄區,城市轉型升級發展駛入一條新的“快車道”。如今,以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爲統攬,以“三個做優做強”爲抓手,新津加快建設“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步伐不斷加快,也對城市整體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教育服務水平是重點之一。

爲了打造現代宜居宜業新區,新津近年來聚焦幸福美好生活需求,大力實施“優教新津”行動,堅持“名校+分校”“名園+分園”辦學模式,先後與武侯區、金牛區、青羊區等教育先進區建立合作關係,成功引進一批成都老牌名校教育資源,全力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同時,大力推進“雙名”(名師、名校長)工程,實施“津英”教育人才計劃,將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校(園)長、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等高層次教育人才明確納入引進範圍,向廣大教育英才發出邀請。力爭到2025年實現名師、名校長隊伍數量翻番、質量躍升。

引只是一方面,用好纔是關鍵。在加快推進“一城兩園一區”全域數實融合,着力塑造新城市、發展新產業、創造新生活的當下,新津將這些優質教育資源匯聚的動能,統統都用在了“刀刃”上。

從項目分佈來看,新津近年引進的名校資源全部集中在新津“一城兩園一區”中的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和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其中,前者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發展數字新基建、數字內容等產業,大力培育以數字經濟爲特徵的新經濟產業集羣;後者聚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發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業互聯網及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業,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和價值拓展,做大做強以智造爲引領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城市嬗變之時,讓優質教育先行,以高品質民生配套服務核心產業重點片區,集中優勢力量將人才、企業吸引力拉昇到最大值,新津這一步棋走得並不意外,卻需要足夠的魄力。顯然,無論是名校名園還是名師名校長,都對新津的未來充滿信心。

以教育觀全局 新津城市價值、吸引力穩步提升

事實上,優質的教育資源一直是區域競爭的重要籌碼。如今,對於新津這個成都“南大門”來說,“優教”更顯其戰略意義。教育是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內在要求,隨着教育發展水平的提升,帶來的將是各種資源要素的接踵而至,意味着區域整體能級的實質性躍升。

11月14日,新津區舉行“衝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戰”集中籤約儀式。現場集中籤約15個項目,涉及裝備製造、人工智能、現代農業、綠色食品、文創旅遊等諸多領域,總投資超100億元。

“從投資總量看,這批簽約項目的總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量。這些項目的成功簽約,將再次掀起新津項目建設的新高潮,是今年四季度和今後新津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新津各方合作共贏的美好開端。”在簽約儀式現場,新津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量的爆發式增長,還伴隨着質的穩步提升。今年7月,成都與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重大產業化合作項目落地。其中,時代電服註冊新津區,西南研發總部及研究院也落地新津。新津繼去年2月落地寧德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後,再度“牽手”這家世界500強。

投資吸引力的攀升,是新津高速發展最直觀的體現。近年來,新津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爲主攻方向,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全面實施“智造立區、農博興區、數字強區、品質優區”策略,突出智能交通裝備、新能源及儲能、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加快“一城兩園一區”全域數實融合發展,着力打造成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新興增長極。

如今,在新津這片33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能收穫的不只是優質教育,還有落實減稅降費和產業扶持資金超15億元,惠及市場主體3.2萬餘戶的營商環境;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及傳染病區加快建設,省骨科醫院天府分院建成投運,綜合醫改考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服務績效考覈居全市第一的醫療環境;納入“智慧蓉城”建設試點,搭建“112N”城市數字底座,17項智慧城市探索案例上榜四川省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優秀示範的“智慧新津”……

今年7月,新津區獲評2022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以教育先行引領人城產深度融合,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新津正在開啓現代化新區的無限可能。 文/張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