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紅娟 編輯/馬媛媛)經歷兩年低谷,2023年的建材家居市場有所恢復。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1-11月零售總額爲1377億元,同比增長2.8%;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方面,1-11月零售總額爲1417億元,同比下降7.8%。

事實上,建材家居市場的復甦在賣場上體現的更加明顯。

數據顯示,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 11月份爲118.84,環比下降15.59點,同比上漲32.32點。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11月銷售額爲1319.50億元,環比下降11.10%,同比上漲116.77%;2023年1-11月累計銷售額爲14214.56億元,同比上漲30.50%。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我國防疫政策逐步放開後,居民消費熱情升溫,疊加地產利好政策不斷和家居出口有望逐步改善,預計中國家居零售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到2025年,中國家居行業零售規模有望達到4.79萬億元,2021-2025年CAGR有望達到2.85%。

IPO受挫

儘管復甦是大勢所趨,但受證監會8月宣佈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影響,建材家居企業的IPO申請並不順利。

8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其中就提出,“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受此影響,建材家居企業IPO屢屢受挫。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已有豪江智能、致歐科技、科凡家居、瑪格家居、遠超智慧、時代裝飾、詩尼曼、皇派家居、新明珠、好博窗控、圖特股份、雲峯新材、艾芬達、悍高集團、馬可波羅17家家居建材企業衝擊IPO。

其中,成功上市的4家,分別是豪江智能、致歐科技、恆尚節能和森泰股份,主營業務分別爲智能家居產業鏈、家居跨境電商、幕牆裝飾和木塑地板。

中止上市的有7家,佔比過半,分別是皇派家居、新明珠、好博窗控、遠超智慧、時代裝飾、雲峯新材、馬可波羅,中止原因大多爲因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

在這之中,不乏二度衝擊IPO的企業。以皇派家居舉例,首次IPO申報於2022年4月獲得深交所主板IPO受理,但由於沒有及時回覆證監會問詢被中止;2023年3月,皇派家居更新IPO招股書,並獲得深交所主板受理。

另外,撤回上市申請的有3家,分別是科凡家居、瑪格家居和詩尼曼。雖然3家企業均爲公開撤單原因,但從業績上看,其近期財務數據並不理想。

以科凡家居爲例,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科凡家居營業收入分別爲4.55億元、6.26億元和6.15億元;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爲計算依據)分別爲4168.72萬元、7600.61萬元和7221.49萬元。

進入2023年後,科凡家居面臨營收雙降的窘境。數據顯示,2023年1-3月科凡家居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23.0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89.92%。

此外,科凡家居還預計,2023年1-6月營業收入在2.45億元至2.55億元之間,同比變動-7.17%至-3.38%;預計同期實現淨利潤爲2650萬元-3000萬元之間,同比變動33.65%至51.3%。

值得一提的是,圖特股份和悍高集團也曾因爲財務資料過期被中止上市,但因補充資料得以恢復上市審覈進程。

目前距離上市進程最近的是艾芬達。4月27日,深交所上市委公告稱,艾芬達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這意味着,艾芬達創業板IPO成功過會,其IPO之路迎來實質性發展。

換句話說,2023年至今,家居建材行業僅4家企業成功上市,佔比不足三成。

收併購頻發

成功上市的泛家居企業,也有部分因資金承壓而無奈引入外援。

9月20日,北新建材發佈公告稱,公司有意收購嘉寶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控制權,並與目標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世駿(香港)有限公司就股權收購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同時,北新爲進一步體現收購誠意並加快推進盡職調查及審計評估的相關工作,擬向雙方共同監管的銀行賬戶支付1000萬元盡調誠意金。

一個月不到,就傳來貝殼收購愛空間的消息。

據公告稱,貝殼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貝殼美家與空間智慧簽訂股權收購協議,收購完成後空間智慧將成爲其全資附屬公司。據悉,這筆交易的對價最高不超過約15.5億元,視交割條件的完成情況。

進入11月,家居行業誕生最大股權併購案——美的系憑藉102.99億元入主顧家家居,但從最新公告顯示,此前約定的102.99億元已縮水至88.8億元。

據顧家家居公告,控股股東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TB Home Limited、實控人顧江生、顧玉華和王火仙於已與盈峯睿和投資簽署了戰略合作及股權轉讓協議,盈峯睿和投資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顧家集團和TB Home共計持有的2.42億股的顧家家居股份,佔總股本的29.42%,轉讓價格調整爲36.7187元/股,轉讓總價款調整爲88.8億元。

交易完成後,顧家家居的控股股東將由顧家集團變更爲盈峯睿和投資,實際控制人也將由顧江生、顧玉華、王火仙變更爲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

同月,老牌建築裝飾企業廣田集團重整計劃草案出爐,ST廣田近期公告了重整計劃草案,深圳國資特區建工集團將作爲重整的產業投資人,聯合高新投集團、前海基礎基金、中原信託等,多方共同參與此案的重整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家居企業和家居賣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家居企業的困境也同樣出現在家居賣場身上,爲了自救,紅星美凱龍引入建發股份,居然之家引入國資金隅集團。

具體來看,2023年1月,建發股份發佈公告,公司與美凱龍控股股東紅星控股、實控人車建興簽訂正式股份轉讓協議,擬以現金收購美凱龍29.95%的股份,每股價格定爲4.82元/股,交易總對價62.84億元。

11月,居然之家控股股東居然控股擬將其持有居然之家的6.29億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轉讓給金隅集團,轉讓股數佔公司總股本10%,轉讓價格爲3.55元/股,轉讓總價爲22.42億元。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隨着泛家居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一些規模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大型企業則通過收併購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在柏文喜看來,泛家居企業頻頻出現的收併購潮流代表了行業的整合、多元化發展、產業鏈完善和資本運作等多個趨勢,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同時,也需要注意收併購的風險和挑戰,避免盲目擴張和過度依賴外部融資等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