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央視截圖

東方網·演兵場12月29日報道:今年是國產運-5B運輸機成功周飛三十六週年。日前,央視記者走進了運-5B誕生地河北石家莊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探訪了這款中國航空老將飛機的轉型新生。

圖片說明:多架多型運-5B型飛機正在總裝 央視截圖

在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的總裝廠房,可以看到在多架多型正在總裝的運-5B型飛機,有封閉了駕駛艙的無人型,還有換裝了渦槳發動機的渦槳型等等。

圖片說明:運-5

運-5飛機是我國首款我國自行生產的運輸機,其基本型是在蘇聯安-2基礎上仿製和發展的小型多用途飛機。和如今常見的單層機翼飛機不同,運-5使用的非常“復古”的雙層翼結構。

運-5飛機翼展18米,機身長13米,高5米。機體由機身、翼匣與尾翼三部分構成——機身是全金屬半硬殼結構,由薄蒙皮鉚接而成,分爲駕駛艙、貨艙、尾艙三部分,機身“皮薄餡兒大”,結構簡單緊湊。

圖片說明:運-5的雙層翼

雙層機翼雖然增加飛機提升速度的難度,在有限的翼展下可以顯著提高升力,對於低速飛行且需要更多載重能力的運-5而言,不失爲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片說明:運-5送走一代代老飛 我們的天空圖

運-5飛機的飛行安全性非常高,可以在5米高度、晝夜間簡單或複雜氣象條件下飛行,甚至在發動機空中停車時也能安全滑翔着陸。結構簡單、易於維護的運-5在我國當年航空工業不發達的特殊時期,承擔瞭如運輸、跳傘訓練、空中救援、農業、護林等多種工作。

圖片說明:1957年12月24日,320廠召開運5飛機制造成功慶祝大會

運-5的01號飛機1957年首飛成功,1958年通過鑑定,轉入成批生產。70年代初從洪都轉產至石家莊紅星機械廠,也就是現在的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1986年,運-5改進型——運-5B立項,並於1987年12月28日首飛成功。

三十餘載轉眼即逝,運-5B不斷魔改升級,根據需求衍生出了渦槳型、滅火型、無人型等多種型號。時至今日,運-5家族老當益壯,仍是我國國內生產量最大、保有量最大的機型之一,並不斷升級:

圖片說明:運-5B滅火型試航驗證機

2021年7月,以運-5B爲平臺研製的通用無人機運5U首飛成功;2021年11月,在運-5B通用型基礎上,換裝渦槳發動機的運-5B渦槳版首飛。2023年11月,加裝航空滅火彈和光電吊艙,具備察打一體功能的運-5B滅火型試航驗證機首飛成功。

在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總工程師張明輝看來,對於運-5B機型近年來的“魔改”,恰恰是中國航空人與時俱進自強創新的一種體現。

圖片說明:運-5無人型

“沒有老的飛機,只有老的設備,我們通過把設備換掉,那就變成一個新的飛機。把運5飛機傳承同時創新,改得它能夠適應新的航空時代或者是市場需求。”張明輝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

圖片說明:換裝了渦槳發動機的運-5 央視截圖

具體來看,如換裝了渦槳發動機的全新運-5BG型飛機,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爬升率翻了一倍,巡航速度達到230公里/每小時,這要比原先的160公里/每小時提升了將近40%。

不過,運-5BG用上了渦槳發動機,就不能用柴油而要用航空煤油了,這也算是個小小的遺憾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