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3年作爲國內可控核聚變發展“元年”,隨着高溫超導技術持續突破,有望大幅提高磁約束聚變裝置點火條件,2024年或將迎來項目集中招投標,利好高溫超導磁體、偏濾器、真空腔體、射頻電源等核心零部件廠商大批量訂單落地;對於較爲成熟的三代核電機組,2024年有望迎來零部件集中交付驗證期,在持續穩定的核準保障下利好核心零部件廠商訂單和業績持續放量,另外四代核電機組完成商業化運行後,後續的各項進展也值得期待。建議關注核聚變和核裂變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事件:

近日,國能核能產業加速發展。聚變領域,2023年12月29日由中核集團牽頭,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正式成立,推進設立可控核聚變專業化公司。裂變領域,2023年12月29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覈准金七門核電項目1、2號機組與太平嶺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至此2023年核裂變機組已覈准10臺,與2022年覈准數量持平。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確立“終極”能源地位,可控核聚變持續突破。

2023年是國內可控核聚變“元年”,國務院國資委啓動實施未來產業啓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爲未來能源的唯一方向,隨着技術突破+資本助力,國內可控核聚變項目加速落地,其中2023年下半年奇點能量、星環聚能、聚變新能、新奧集團、核西南院等主體先後宣佈投資建設聚變裝置,尤其以核西南院爲領導始終引領核聚變行業發展。

2023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三號”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運行,再次刷新我國磁約束聚變裝置運行記錄。2023年11月12日,核西南院與江西聯創光電超導簽訂合作協議,聯合建設聚變-裂變混合實驗堆項目,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200億元,技術目標Q值大於30,是目前我國已規劃待建的參數最領先的聚變裝置。

海外方面,2023年10月底目前全球最新、規模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JT-60SA成功點火,2023年11月初全球最大“人造太陽”(ITER)磁體支撐產品在廣州交付。預計在技術的不斷迭代和加持下,以高溫超導爲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環節有望加速放量。

高溫超導賦能可控核聚變,其他核心零部件環節日趨成熟。

目前主流可控核聚變裝置採用磁約束路線,依託相對成熟的托克馬克裝置實現聚變反應,其中超導磁體、第一壁、偏濾器、包層、電源系統、冷卻系統爲核心零部件。近年來二代高溫超導帶材(YBCO)產業化持續推進,在材料性能上突破低溫超導磁體場強上限,有望大幅提升聚變“三乘積”(溫度、約束時間、等離子體密度)以滿足聚變裝置的點火條件,同時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採用高溫超導磁體的托克馬克裝置中磁體價值量佔比超40%,有望加速高溫超導帶材和磁體的放量。

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內零部件企業在產品質量、客戶響應度、研發能力等方面不斷獲得海外重點項目認可,在加速出海業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國內聚變項目建設,預計2024年已規劃待建項目有望加速啓動核心零部件招投標,預計將帶動偏濾器、包層、射頻電源、真空腔體等相關企業規模化訂單落地。

三代核電機組覈准項目持續落地,四代反應堆有望加速商業化。

2022年以來國內核電機組項目加速覈准,其中2022和2023年分別覈准10臺核電機組,在數量上創過去十年新高,同時單體機組容量均超1200MW,側面反映了國內對於核電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預計在未來3-5年核電機組年均覈准數量有望達到10臺左右。

技術路線上,截至2023年中,超20臺在建機組中壓水堆佔比接近80%,同時國內“華龍一號”機組已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其中2023年末新覈准的中核金七門核電項目作爲浙江省第四個核能基地,規劃建設的6臺核電機組均將採用國際先進的“華龍一號”技術。

四代堆方面,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運投產,同年6月位於甘肅省的2MWt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獲得國家運行許可證,標誌我國四代核電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憑藉更高發電效率和更強穩定性,四代核電機組有望加速商業化。

審批和建設加速推進,相關零部件廠商放量在即。

2024年核電機組零部件有望迎來集中交付。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單個核電機組從覈准到建設啓動再到投運往往需要6-8年,但對於零部件企業招標-交付-驗收時間週期普遍在3-5年,因此對於2020年前集中投建的6臺核電機組有望在2024年進行設備的集中交付驗收。

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國內核電主設備交付54臺,其中蒸汽發生器交付17臺,佔比超30%,是核電機組設備投資價值量最高的環節之一,在覈準機組數量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壓力容器、特種電機、閥門、蒸汽發生器、燃料運輸容器等核心零配件企業或將迎來業績收穫期。

投資策略:

1)可控核聚變:2023年作爲國內可控核聚變發展“元年”,隨着高溫超導技術持續突破,有望大幅提高磁約束聚變裝置點火條件,2024年或將迎來項目集中招投標。

2)三代&四代核電機組:2024年有望迎來核電機組核心零部件企業集中交付驗證期,在持續穩定的核準保障下利好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訂單和業績持續放量。

風險因素:

可控核聚變研究發展不及預期,成本下降不及預期,政策推進不及預期,核電機組建設進度不及預期,高溫超導帶材產能擴張不及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