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ST左江(即左江科技)确认了1261万元DPU芯片销售合同,然而,这笔400片“NE6000”系列DPU(数据处理器的简称,属一类专用处理器)芯片的交易背后疑点重重。

公司在2023年半年报中称,该系列芯片已成功推向市场。根据深交所2023年三季报问询函,*ST左江(300799.SZ,股价30.12元,市值30.73亿元)在报备的合同中披露,这批芯片的交易对手为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IT产品代理分销商。

不过,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ST左江抛出了另一家因收入下滑正在转型的芯片贸易商——北京市巨贤科技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贤科技),称这家公司才是400片DPU的终端用户。然而,根据年审会计师核查,在*ST左江确认收益到回复问询函近一年的时间里,巨贤科技仍未完成对上述芯片的实质性开发与销售,相关销售是否能最终在2023年度确认需要进一步判断。

如今,未被领用的370片DPU被堆放在哪儿?一家转型中的芯片贸易商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对已流片的DPU进行再次开发?这笔交易,究竟有没有商业实质?2023年12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屡次尝试前往巨贤科技实地走访,但其公开的通信地址,有的已是别家企业入驻,有的深藏住宅区且无人响应;接听公开联系电话的人士称其已不在巨贤科技……

踪迹难寻的终端客户,让这笔芯片交易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吃下”*ST左江400片DPU的贸易公司踪迹难寻

*ST左江曾一度受到市场热捧,戴上多个“国内首颗”帽子的DPU产品功不可没。

相关订单未被披露时,投资者谈论着*ST左江的DPU产品能否对标英伟达、将打开什么样的市场。然而,*ST左江如今在深交所的追问下披露的订单详情恐怕很难让投资者感到振奋。

根据*ST左江于2023年11月16日披露的深交所2023年三季报问询函,2023年1月,*ST左江确认了一笔金额为1261万元,合同内容为“DPU芯片”的收入,交易对手方为北京昊天旭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昊天旭辉),交易内容为400片“NE6000”系列DPU芯片。该交易合同于2022年12月27日签署,于2023年1月3日即完成交付。

不过,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ST左江表示,昊天旭辉不是产品终端用户,是贸易分销商,DPU被销售至巨贤科技。根据年审会计师核查,巨贤科技采购的NE6000系列DPU芯片主要用于研发,部分或根据市场需求变动用于贸易。

巨贤科技根据其研发需求,从市场收集到了*ST左江与其他供应商产品参数、价格等信息。至于为何选择向*ST左江采购400片NE6000系列DPU芯片,则是(由于)在满足研发需求的前提下,该产品价格优惠;此外,由于产品研发周期较长,芯片市场发展、变化快,巨贤科技计划对DPU芯片进行适量储备。

虽然提到了价格优惠,*ST左江方面并未公布单片售价。若按照合同金额1261万元来粗略计算,*ST左江卖出的NE6000系列DPU芯片单片价格约为3.16万元。

2023年12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巨贤科技工商资料中登记的住所及2022年度报告内登记的通信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四号康拓宾馆东416室”,但入驻的企业并非巨贤科技。

据该企业门口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己所在公司租赁了康拓的物业,即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四号楼,但其并未听说过巨贤科技。记者拨打了巨贤科技2022年度报告中的联系电话,语音提示该号码无权接受呼叫(即对方设置了呼叫限制)。随后记者于2023年12月31日向巨贤科技公开邮箱发送了采访函。

记者注意到,巨贤科技公开邮箱的自动回复中用户自称张军,与巨贤科技法定代表人张军同名。不过,截至发稿,记者未获其有效回复。此外,巨贤科技公司历史通信地址在2016年度报告中进行过变更,但2017年度报告中再次变更为与2015年度报告一致的通信地址,并使用至今。

根据*ST左江对三季报问询函的回复,经年审会计师核查,巨贤科技原为一家通信领域的系列芯片贸易商,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代理产品技术迭代缓慢,收入下滑,巨贤科技于2022年初开始业务转型,由纯粹的贸易商转型为研发生产厂商。不过,截至2023年12月12日,巨贤科技只领用了20片NE6000系列DPU芯片用于市场推广;领用了10片用于研发。剩余芯片存放于仓库,尚未实现对外销售。

那么,尚未被领用的370片DPU,被巨贤科技堆在哪里“吃灰”?

2023年12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前往巨贤科技于2016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34楼308室”,但此处也没有巨贤科技的身影。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34楼为居民住宅区,308室并无企业招牌或相关标识。

在308室门口,记者多次敲门或按响门铃,但均未有人响应。同时,记者注意到,308室门上有一层较厚的积灰,还有多条未被处理的小广告贴条。2023年12月25日,每经记者拨通了巨贤科技在2016年度报告中登记的联系方式,接线人在听到“巨贤科技”后表示自己不是并挂断了电话。2023年12月27日,记者再次拨通上述号码,接线人称自己目前已不在巨贤科技。“现在巨贤科技不是我了,不知道(现在的联系人)是谁。”

至于“中间商”昊天旭辉,该公司官网联系方式为空号,总部地址显示为:“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荣之联大厦”,这也是昊天旭辉母公司荣联科技(002642.SZ,股价8.24元,市值54.51亿元)的办公场所。根据官网介绍,昊天旭辉自成立以来主营业务方向涉及IT产品代理分销、云资源转售及MSP服务、系统集成及运维、软件研发、超融合一体机产品开发和销售。

根据*ST左江的说法,昊天旭辉在收到芯片后,主要是对芯片的包装、外观、封装以及数量进行检验,这也是芯片行业的验收惯例。由于收货检验过程短,*ST左江在合同签署5日内完成交付具有合理性。

2023年12月28日及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邮件、电话等方式尝试联系荣联科技方面,对方表示收到采访提纲,若有回复意向会以邮件形式对接。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DPU流片近一年仅卖出一单 买方开发近一年仍未成功

2023年以来,GPU凭人工智能“起飞”,A股一度“闻AI即涨”,不少投资者因此看好*ST左江。

然而,*ST左江下场参与的DPU产业、业内人士口中的“第三颗主力芯片”,与CPU和GPU相比,还是个新词,应用场景上也有不小的差距。

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张彬磊对DPU概念做了进一步介绍:由于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传统CPU在处理数据、图像等内容时压力更大,效率也受到影响,能卸载CPU部分负担的GPU应运而生。在市场对算力需求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给CPU卸载更多任务的DPU开始受到关注。

2021年起,*ST左江便不断披露“可编程网络数据处理芯片”的相关研发信息。作为*ST左江DPU研发的主力军,*ST左江控股子公司成都北中网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中网芯)还在2023年接连迎来了新的投资方。

2023年2月7日,*ST左江公告称,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中网芯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海南量子永昌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鼎兴量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新投资方。三个月后,青岛鼎量数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青岛芯启万联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成为了北中网芯的投资方。

资本助力下,DPU被*ST左江造了出来。

根据*ST左江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11月,鲭鲨NE6000系列网络数据处理芯片(DPU)研制成功,NE6000是国内首颗可提供25G和100G接口能力的自主可控芯片,也是国内首颗拥有200Gbps的数据平面可编程的网络数据处理芯片。同时,*ST左江还在回复2022年年报问询函时称,NE6000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芯片工艺不同,NE6000研制对标英伟达(Nvidia)2020年推出的上一代Bluefield2 DPU。

手握几个“首颗”还号称对标英伟达相关产品,*ST左江股价一路“狂飙”,最高涨至近300元/股。

然而,流片将近一年,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ST左江的DPU芯片销售收入除了一笔尚不知能否在2023年度确认的交易外就再无其他。

2023年12月29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ST左江位于北京的办公场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9号楼1层101、2层201。记者注意到,陆续有员工进入办公楼,但该公司安保流程不少,进入办公区需经过多条安检通道,进入办公场所前需将手机等产品统一存放。

每经记者尝试进入办公区,被工作人员告知若无内部员工带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据公司前台工作人员透露,*ST左江董秘张光来等“领导”目前已不在北京办公区,几日前就去了南方,不清楚具体归期。

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记者向*ST左江邮箱发送采访提纲并拨打其公开联系电话,接线员工称会联系相关部门同事。截至发稿前,记者未获回复。

1月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工商资料记载的住所,来到左江科技成都创新基地,这里也是北中网芯的驻地。公司门口的工作人员表示,需联系公司后方可进入采访。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北中网芯年报联系电话,但未获接通。

其实,早在此前宣传应用场景时,北中网芯及*ST左江高管就曾透露,基于NE6000的产品已经对客户进行推广试用,中国移动也为其提供了很多应用场景。

既然已有客户试用,为何这款DPU还是在销售上“遇阻”?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市场上主要的DPU技术路线分为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DPU产品,以及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架构的产品。不同技术实现在成本、编程简易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各有利弊。

张彬磊分析指出,ASIC方案一旦流片出来,后续可操作空间,即应用场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案多用于维护大客户需求。而国内绝大多数厂商采用的是FPGA方案,优势在于后期还可再做改动及开发,通过一批流片可跑通一批产品,满足中小客户需求。弊端在于后期开发的工作量较大,中小企业开发难度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多方资料后注意到,第三届DPU峰会视频资料显示,NE6000的技术选型为“SoC+NP”,根据北中网芯的说法,该技术优势在于成本低、功耗低,两种结构的可编程灵活性皆较高。但劣势也很明显——生态圈建设,如何将应用场景的宽度打开。

二次研发对企业的要求不低。巨贤科技是否具有开发的能力,也成为监管层面关注的重点。毕竟从*ST左江2023年1月确认收入,到2023年12月公司回复问询函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年审会计师在对巨贤科技相关业务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其公司背景、经营范围等内容后得出的结论是:巨贤科技尚未完成对NE6000系列DPU芯片实质性开发与销售,相关销售是否能最终在2023年度确认也需要进一步判断。

相关文章